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綜合自財經韜略(ID:tttmoney8)、格隆(guru-lama) 作者:韜略哥、特姐導語:3月15號,有一位北京的校友問特姐,現在能買嗎?她說等等北京新政策。那天,央視打的什麼假、揭的什麼黑,說的是什麼無印良品還是無良印品,已經沒人關注。大家都惴惴不安地等待靴子落地,彷彿要聽到那一聲咣當,或者心裡暗自希望永遠不要聽到。317新政,在2天後落地了。 然而,調控不是天天有嗎?大家都習慣了,如果沒有才會覺得恐慌呢。北京上海永遠漲?嗨,還真不是。每個城市都不是永遠漲的,它們當然跌過,而且,最近的跌都是由於使用「認房認貸」這個殺器。所以,大家能理解老司機等待靴子的心情了? 一)「認房認貸」的前世今生,優秀的炮彈成長史1)少女初長成的2010 2010年6月,住建部人民銀行銀監會發布通知,明確「認房認貸」2010年7月12日,滬房管「認房認貸」2010年7月15日,京出台「認房認貸」通知2)血流沃野的2011 隨後發生了什麼?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神州大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砸售樓處運動。 當年一些著名事件,比如鄂爾多斯崩盤,康巴什房價從2010年的1萬多跌到3000多,這個內陸新星從此與大舞台告別。 當年,微博很火,美美很火,紅十字會很火,這個很火的年份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 3)彷徨的2012 在幾次下調存准之後,2012年6月8日央行下調基準利率,同一天國務院常務會議《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 將商業銀行二套房貸風險權重下調,2012年7月6日再次下調基準利率.隨後,信貸出現了各種花樣放鬆。 2012年下半年,房價在前期下跌基礎上出現了一些上漲。 4)明嚴實松的2013 2013年1月,部分銀行二套房認定標準微調,認房認貸放寬為認房不認貸。 2013年4月,第二次強調「認房認貸」,從信貸數據看出來,,2013年的信貸出現了大幅度增長,說明銀行在實際執行中可能放鬆了認房認貸政策。 於是,2013年房價出現明顯上漲。 5)如日劇般大反轉的2014 所有的大反轉都源於絕望,就像日劇,把人性的慾望已經挖掘到極點,愛恨情仇生殺死活,都已經經歷過質問過咆哮過沉默過,只有反轉,因為反轉不需要前世的清醒邏輯,絕望的人還要清醒邏輯做什麼? 2014年上半年,矯正了2013年信貸放鬆,實際上又加強了認房認貸2014年9月,房價明顯下跌,北京跌幅達到12.8%2014年10月,政府突然發文將認房認貸改為認房不認貸2015年,深圳率先大漲,上海隨後異動2016年開始直到9月,20個城市轟轟烈烈的上漲 6)2016殺器重祭 2016年11月,滬深再次認房認貸。 隨後,春節以前,深圳出現10%回調,上海市場陷入冰凍,春節后,上海部分地區回調5%,郊區二手房不好賣了。 2017年3月17日,北京廣州再次認房認貸,鄭州在偷偷開了小口子之後看到北京態度,明言發文把小口子堵上 二)炮彈的殺傷力源於信貸的鬆緊 炮彈只是引子,實質上起殺傷作用的是信貸,在信貸緊縮面前,所有式不動產情感都灰飛煙滅,我們寄予不動產的家庭美滿孩子未來以及階級確認,在下跌面前都不存在。也許我們熱愛的只是收益率,它沒有情感,我們也沒有。(數據來源於人民銀行) 從上表可以看到,2010年信貸狂飆后,2011和2012都在抑制,2013信貸再次出現大幅增加,2014再抑制,2015和2016你自己看。 我們來看北京一個活生生的房價案例,感受一下調控和信貸的節奏: 2010年大漲后的跌勢可以用砸售樓處的數據看,北京上海都出現了跌幅達到30%的樓盤。2010年和2015年兩次大漲之間,經歷了幾次緊就跌松反彈,最後呈現大松大漲的局面。 三)老司機們說 每一個老司機都是在調控的槍林彈雨中成長起來的,形成了一些實踐性很強的游擊理論。 咱們摘幾個老司機語錄: 張大偉:未來還能買房嗎?偉哥堅信房地產調控的目的是市場平穩,調控導致的樓市波動反而是上車的機會,所以你做好準備。 郜律:對於不差錢的來說,未來的幾個月,又是一個相當好的買點。市場平穩期,就是最好的買入時機。 水庫歐:政策就像剎車片,調控相當於踩剎車,原本狂飆的速度被剎下來了,您見過剎車剎到倒車的嗎?沒有。 國家需求是降低槓桿,主要觀測指標應該是槓桿,可以從前文的表裡看到,2015~2016年的上漲是依賴槓桿的,這是與以前不同的狀況,而且這個數據還不包括公積金貸款和商住的貸款。按照公積金等貸款佔25%估計,2016年新增住房相關貸款可能有7萬億了,去年新房成交額是10萬億,二手房成交額據鏈家估計是5萬億,那麼槓桿率可能已經達到47%。2016年個人房貸佔到了新增貸款的45%。 央行心理位置在哪裡,槓桿率降到35%以下?個人房貸佔比降到30%左右?如果按後者,假設新增貸款不變,預計今年個人按揭貸款將下降至3.8萬億,前兩個月已經用掉1萬億,意味著剩下的10個月月均發放2800億,您對比一下去年高點時的6000多億。 按照信貸是房價幅度雙倍來粗估,信貸減少32%,意味著房價下跌15%左右。 你們發現沒有,最近價格的漲幅伴隨的是信貸雙倍的漲幅,這是邊際效益遞減造成的,如果大家認為近期還有一個大漲,那就意味著槓桿率爆表。 即使按照上個五年,2010~2015的節奏,2010那種大漲也是經過5年時間反覆緊松漲跌回彈來消化的。 當然,政府也不希望市場出現大跌,估計要觀察一下槓桿率降下來後市場的反應,再做進一步的決策。回調穩固后的一線市場仍然是可期待的,注意觀察市場,發現底部。 四)操作路線圖 綜上所述,我認為房價會出現高位盤整,根據信貸鬆緊形成箱體震蕩,這恐怕也是政府的思路,用時間消化漲幅。 在這種大形勢之下,我的思路呢,分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分析。 1)第一個是經濟。經濟具有獨特性最好是壟斷性,具體到行業就是金融互聯網高科技,我覺得只有北上深符合這個條件,從它們的人均國稅個稅也可以看出來,遠遠超過別的城市,這反映了經濟質地。全世界高房價的城市都是與這三樣相關;2)第二個是人口。人口持續增加或者人口吸附能力強的城市是安全的,比如說廣州天津南京鄭州濟南等,北上深的人口吸附能力就不必多說。3)第三個是土地供應。經濟再好的城市只要供需充分,郊區不會怎麼漲,供需最緊張的是北上廣深,所以國家才會說,要給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調整土地供應。選擇城市會越來越重要:1)城市住宅竣工量大約有450億平米了,即使按照11億的人口計算(加上已經實質進城的流動人口),人均已經40多平米,總體的城鎮化已經完成,過剩會逐步積累,再過一個5年看,會發現大部分城市遍地都是房子;2)1960~1990的年生2500多萬個的嬰兒潮時代提供的買房主力軍逐步退場,5年後就是青年人口劇減的一代變成買房主力,沒有就業機會的小城市將真正體會人少房多的悲慘。 時間呢,我覺得有個房價輪動地圖。深圳早周期一年,接著是長三角領頭羊上海,然後波及長三角重要城市,最後是華北和京津冀這一廣義北方區域,這簡直是個北伐路徑呀。 深圳是先行指標。為何是它,首先它存量住宅最少,新增供應最少;其次它年輕人多,比較活躍;最後它是移民城市,沒有歷史,沒有階級,相比較而言文化沉澱底蘊比較淺,總之,就是冒險家多。 就深圳目前狀況看,在經歷了殺器后,市場冷了一段時間,春節前出現了實質回調,不少地段一般的樓盤下調了10%。春節后,二手房成交出現了小陽春,尤其是香蜜湖和南山豪宅片區,難道是有錢人更不怕調控? 深圳可以做為北上廣的先行樣板來看,再觀察幾個月,如果深圳二手量價保持目前狀況,說明它已經完成築底。實質上深圳的住房貸款已經大幅降低,在信貸降低基礎上保持的成交具有參考意義。 因此,結合時間空間理論,畫出如下路徑圖: 第一階段,確認深圳築底完成後,買深圳;第二階段,確認上海築底完成後,買上海;第三階段,確認北京和廣州築底后,買北京廣州;其餘人口多土地不多的城市,自行設計路線。 說了那麼多,其實,剛性需求的不是房子,是錢!我們如夢靨般揮之不去的恐懼,既不來源於生活的平庸,也不來自於理想的暗淡,而是純而粹之,來源於我們跟不上央行印鈔的速度。我們的悲哀在於,這輩子不是和自己比賽,而是和註定跑不贏的印鈔機比賽。而買房,只是讓自己輸得不至於那麼快,那麼慘。如此而已。最近,一個段子在朋友圈刷屏,這就是所謂的「可以問鼎諾貝爾獎的三道難題」: 難題一:為什麼學歷不值錢,但學區房值錢? 難題二:近半上市公司利潤不夠買京滬深一套豪宅,但賣掉1%的股份就可以買幾套了。請論證:A股和樓市,哪個泡沫更大? 難題三:報紙撰文:失去了奮鬥,房產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網友評論:失去房產,奮鬥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請論證以上哪個觀點正確? 段子其實就是段子,如果真正作答,有點缺乏幽默感或者說「不解風情」。周六的中午,韜略哥有點吃多了,決定解答一下上述問題,同時申報一下諾貝爾獎。 問題一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第一,學歷是很難單獨估價的無形資產,需要跟「能力」、「情商」相加,才能估值;而學位房是有形資產,更容易估值。 第二,學歷只能一個人用,是你個人的標籤,而學位房可以很多人使用,即便有鎖定一說,國小學位也能6年重生一次,國中學位3年重生一次。二孩之後,學位房利用效率更高。 第三、「學歷+能力+情商」雖然可以估值,但卻是易耗品,人的生命有限,你能活100歲嗎,你能工作到90歲嗎?房子可以永存,雖然有土地70年使用期一說,但總理和國土部都表態了,可以「不用申請、不用交費」的續期;建築物壽命也許不到70年,但城市更新可以讓房子重生,你甚至可以獲得1:1.2的面積補償,估值輕鬆上升。 第四、你有學歷,但你的知識會貶值,因為知識在更新。在華為,35歲以上就老了。學位房,尤其是北上深的學位房不存在這種情況,可以每隔幾十年城市更新(拆除重建一次),建築成本才多高? 第五,學歷可以不斷複製,大學在擴招,但學位房比較難於複製,尤其是名校的母校。最近還有一個段子在廣為流傳:一對北大清華畢業的年輕父母拜問禪師:如果買不起學區房,該怎麼辦?禪師說:清華北大畢業都買不起房,還買學區房做啥?其實,答案也差不多:北大清華的畢業生買不起學位房,不意味著學位房沒有價值。因為學位房不僅可以讓你的孩子有可能上北大清華,未來還能賺那些希望孩子上北大清華的家長的錢。 如果你還不明白,可以參考王健林的一句話:「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或者想想比爾·蓋茨、喬布斯這些沒有拿到大學畢業文憑的企業家的案例,學歷只是一種可能,需要通過創業才能變現。學位房就是「現」,他們比現金還寶貴,還更能升值。 融創的董事長孫宏斌是清華大學畢業的,他如果想買北京的學位房,恐怕1000套都能買得起。誰說北大清華的買不起學位房了?買不起,你因為你不善於把文憑變現。 所以,努力吧,年輕人! 問題二 我首先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所謂「近半上市公司利潤不夠買京滬深一套豪宅」是個謊言,是在特定時間段不完全統計的結果。 在3172家A股上市公司里,有2525家的「凈利潤」超過了2000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至少有80%的上市公司2016年利潤會超過2000萬。2000萬,應該算是北上深目前豪宅的門檻了吧。 2015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2811家)的平均凈利潤是8.8億元,總的凈利潤是2.476萬億元。當然,這裡面有一半利潤歸屬了16家上市銀行,其他的又被大國企瓜分了。 由於退市制度不完善,一批虧損嚴重的上市公司仍然在濫竽充數;由於稅負偏高、匯率高估、多個行業開放度不夠等因素,實體經濟的確比較困難。 如果問股市、樓市哪個泡沫更大,我的回答是:也許是股市。 目前3100多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中位數是75倍,如果考慮企業留存、交稅等因素,你靠分紅需要100年才能收回你的投資。但中心城市的住宅,租金回報率怎麼說也超過了1%。更何況,這房子是現實存在的,看得見摸的著,不像你買的股票一樣,對應的企業你是看不透的。 相比之下,股票只是電腦里的一個數字,隨時打折、蒸發、消散。但你的房子是磚頭瓦塊,不能被搬動,就在那裡,房產證在你手裡。即便被摧毀,重建的成本又占房價的多少分之一呢? 當然,人口流失的小城市,以及不靠譜新區、旅遊區的房產,肯定不如藍籌股。 問題三 報紙說的「家」是精神家園,網友說的「家」是物理概念上的家。 兩種說法都是有局限性的,你能說「太太(或丈夫)、兒子(或女兒)、父母」不是家的一部分嗎?你能說房子不是家的一部分嗎?你能說精神家園不重要嗎? 奮鬥和房子不矛盾,是先創業還是先買房子,還是看個人的具體情況。我們其它小夥伴地平線ID:dipxhouse 長按並識別關注地平線:專註房產原創文章推送,為您提供有熱度、有態度的房產資訊。回復2,圖圖說房:用生動圖文為您講解購房知識、揭秘置業技巧,提供值得信賴的購房建議回復3,買房故事:老舍曾說「錢不值錢,只有房子才貨真價實。」願你有個家,做個幸福的人回復4,鳳凰宅吉送:讓您輕鬆識別家居風水問題,給自己一個運勢亨通的家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