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非常需要我們注重養生的季節。因為,春季是一年的開始,在春季我們要調養好身體,才能應付馬上到來的酷暑的夏季。同時,春季的調養,也是為了改善過去一年中,身體留下的詬病。老話說,「春要捂,秋要凍」。意思是不是說春季要多穿衣物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春季如何保暖。【春季為何要捂】春天多風,乍暖還寒,氣溫變化較大,稍有不慎,人體易受風寒,在外邪之中寒邪最易犯胃,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如果受寒或飲冷過度,使脾胃陽氣受傷,就可出現胃腸的病變,尤其是夏秋季有貪涼飲冷習慣的人,到了冬春季節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就凸顯出來。無論季節如何變化,人的體溫基本恆定在37℃左右,人們調節體溫一是靠自身調節,如中樞調節、皮膚血管調節、排汗等,另一個就是靠增減衣物。人們在經歷了一個冬季的暖衣保護,自身調節機制已適應了當前的動態平衡,此時如過早脫去冬衣,將人體暴露在稍暖卻並不穩定的氣候下,體溫調節機制來不及建立新的平衡,極易造成寒熱失調,使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進而受到疾病侵襲。中醫學認為,初春對應自然界的風、木,與人體五臟之中合於肝。因此,在冬春之交的養生防病上應當注意謹防風邪。初春多風,風邪易侵襲肌表,汗孔開泄使陽氣耗傷而致病,所以初春應當禦寒保暖、避風就溫。俗話所說的「春捂」即是這個意思。【春季如何捂】春季要注意保暖,否則寒氣入侵身體,再加之夏季酷暑炎熱,很容易貪涼,體內積攢濕氣,很難去除。那麼,春季要捂說的就是我們要多穿衣物嗎?其實不然,春季的捂,並不是一味的徒增衣物,而是需要我們合理的進行保暖。女性春捂重在腰腹雖說立春過後氣候逐漸轉暖,但氣溫還是比較低,早晚溫差較大。體質較弱的人如果把衣服減得太快,很有可能會因遭受風寒而引發感冒等疾病。所以,出於保暖禦寒的需要,人們仍然需要「捂一捂」。人們在「春捂」時應該重點注意幾個部位:背部、肚子、雙腳、膝蓋和腰部。女性則特別要注意腰腹部保溫。不要經常穿低腰褲或急著穿薄裙,否則腰腹部就容易受涼,這可能導致女性宮寒,引發手腳冰涼、痛經等癥狀;另外,也要捂得合理,保持下半身血液循環暢通和乾爽透氣。穿著過緊衣褲會導致盆腔淤血,導致痛經加重,同時對心臟和血管也沒有好處。老人要捂腳和小腿人體上身抗寒能力較強,但中醫認為,背為陽,腹為陰,胸腹比後背更易著涼,做好背部保暖工作有助於自身陽氣的生髮,增強抗病能力。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古代養生家提出了春令衣著宜「下厚上薄」的主張,《老老恆言》也有「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之說,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相應」。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腳和小腿是人體三陰經和三陽經的總匯,小腿內側為肝、脾、腎三陰經,外側為膽、胃、膀胱三陽經,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保暖。縱然偶爾升溫,也應從上身遞減衣物,這樣可避免關節炎、氣管炎等疾病的發生。中老年朋友腿部的保養尤為重要,老話「寒從腳起」也是這個道理。春捂適度「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即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但是不能過汗。春季氣溫時高時低,如果升溫了還里三層外三層的捂著,出汗多也容易生病。因而「春捂」並不是衣服穿的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春季養生食療】俗話說的「春季要捂」,並不是要求我們春季要穿的厚厚的,而是讓我們合理的進行保暖,尤其要注意腰部、背部、腿部和腳部的保暖。在保暖的同時,也應注意飲食的調養。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款春季的養生粥膳,大家可以經常製作滋補養生。蓮子木耳羹材料:蓮子肉30克、白木耳20克。製作方法:1、蓮子肉30克、白木耳20克,加入400毫升水,文火煮爛;2、放冰糖少許,每日清晨食之,食后稍事活動。功效:蓮子肉善入脾胃之經,能補脾胃之虛。白木耳善入肺胃二經,能滋養肺胃之陰,二葯相用,能氣陰雙補。健康人食用,益於心脾。枸杞粥材料:枸杞50克,粳米100克。製作方法:取枸杞50克,粳米100克,加水適量,同煮成粥,早、晚適量服食。紅豆紫米湯製作方法:將紅豆、紫米各20克洗凈浸過夜,將浸泡的水倒掉加入新水煮熟,再以小火煮至熟透即可,食用時可加入適量蜂蜜。功效:紅豆本身有利尿作用,有助於改善水腫,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可作為日常食物。但紫米較不易消化,一次不宜過量進食。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