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今天打開微信朋友圈,2017年3月,有3名教師跳樓自殺事件引起我的注意。看完朋友發來的內容,原來三名教師因患不同程度的抑鬱症自殺,我打開網路想看看社會對這一事件的具體報道,發現相關報道少之又少。想當年張國榮因抑鬱症自殺,新聞報道滿天飛,網民更是高度關注,惋惜、緬懷的悲傷度充斥著信息的每個角落。更有2017年4月12日的白百何事件,簡直是鋪天蓋地般充斥在網路的各個角落,打開電腦,手機,白百合出軌事件就闖進你的視線,打開廣播就灌進你的耳朵。2017年3月3日上午11點多,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第一中學行政樓10樓,一位年輕的高中化學女教師因受病痛折磨患抑鬱症跳樓自殺。2017年3月3日下午,浙江省金華市艾青中學黃老師跳樓自殺了。黃老師38歲,浙江省重點中學高中政治教師,正是大有可為的年齡,上有老下有下,但他都全然不顧,他毅然決然地走了,多位知情者表示,「王老師人很好,自殺原因跟抑鬱症有關,這麼年輕就走了,真是太可惜了。」2017年3月27日下午5時20分左右,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鎮第一國小三年級英語老師鍾某珍(女,36歲,華城鎮鐵爐村人)因抑鬱症從該校一教學樓五樓跳下身亡。教師作為引領學生思想發展的導師,選擇放棄希望,結束生命,這種對學生人生觀的衝擊是巨大的!心理問題就如同感冒一樣,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有資料顯示,目前正常人群心理障礙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據國家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遼寧省內168所城鄉中國小的2292名教師所進行的檢測結果,卻表明中國小教師心理障礙發生率竟高達50%!對於教師心理存在障礙的原因,據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調查,近五成受檢測的教師認為是由於「工作太累、壓力過大」,其中37%的教師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從調查數據來看,教師的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憂鬱化以及偏執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體表現為一些教師有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與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如果沒有了健康,安心從教、舒心從教就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稽之談。2003年4月1日晚上6時43分,張國榮抑鬱症發作從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二十四樓墜樓,緊急送往瑪麗醫院,經醫生檢驗入院前已死亡(18時45分),瑪麗醫院於19點06分宣告搶救無效,終年46歲。媒體對於張國榮因抑鬱病跳樓身亡的報道是這樣描述的:「據:2003年04月02日 03:34 報道,文華酒店外一聲悶響,千古巨星香消玉隕!對於張國榮這種聲譽與爭議在香港娛樂圈都無出其右的天王級人物,選擇了4月1日這個超級古怪的日子和跳樓自殺這種不可思議的毀滅方式,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說,這都是比鄧麗君、陳百強、翁美玲或者陳寶蓮之死更具震撼,也更具懸念的世紀悲劇!古往今來,可能也只有瑪麗蓮·夢露之死的轟動效應和懸疑程度能與張國榮之死相媲美!本文綜合了近年來港台媒體關於張國榮的系列報道,從中整理思緒、摸清脈絡,希望我們的報道能最大限度地接近這樁世紀懸疑的真相,也希望能通過這組特殊報道共同追憶、緬懷這位永遠生活在歌迷、影迷心目中的偶像。」近期播出的《你正常嗎》節目中,竟有高達55%的網友大吐真言表示,「動過自殺念頭,這很正常。」針對此現象,資深媒體人新快報記者易哲回應稱,「這實則折射了當下人的壓力現狀,是一種社會現象的反應。人口龐大、社會轉型、慾望膨脹都是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關於白百合出軌事件, 爆料明星私生活其實也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多數國人對明星的八卦、緋聞都是感興趣的,像卓偉這種爆料也是為了曝光,卓偉原名韓炳江,卓偉只是他幾個筆名中的一個,也是名氣最大的一個。從2000年起,卓偉完成了從文化記者到娛樂記者的轉變,並組建了風行工作室。卓偉從2015年開始建立微博打造個人IP,在,微博並不僅僅是一個社交工具。因為國人的公共參與渠道有限,微博同時也扮演著政治與社會表達的一個替代品或者集合器,集公共辯論、輿論監督與社會監督等於一身。公眾在不少政治議題、社會事件上的表達顧慮重重,被壓抑的情緒與思想,有些會轉化為潛意識,潛意識又會以動機的形式,驅動某種行為。越被壓抑的情緒、思想,越可能在適當的時候以改頭換面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時,他們很自然地將精力轉移到最安全且最少限制的娛樂新聞上去。 因此,在明星八卦的圍觀中,承載的不僅是他們對娛樂事件的判斷,也夾雜著他們在別處所壓抑和累積的激情和情緒。在網上圍觀明星八卦並評點是非,處於道德正確的立場,可以堂而皇之地將自己的立場肆意宣洩,獲得樂趣。這時,他們盡可以高高在上、頤使氣指、唯我獨尊、凶神惡煞,他們在圍觀中體驗到了權力的快感(儘管很多人並不自知),因此樂此不疲。 對這3個事件不同的關注態度,折射人的壓抑現狀人活於世必然要進行工作、學習、生活等實踐活動,若這種實踐與人的能力相適應,個體就能取得預想的成績,就有成就感;若人的能力不能承擔這些實踐任務,或者長期超負荷地工作、學習、生活,不堪重負,個體就可能感到痛苦與壓抑。人有合群性,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接納。親密的人際關係能增強人的自信心,滿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緊張的人際關係使人的精神與社會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個人的志向處處受挫,或"懷才不遇",或遭人冷遇,自然會產生孤獨無援的感覺。結果可能導致個體採取迴避現實的行為。要知道社會是一個由多元子系統組成的大系統;社會有光明,也有陰暗面;世上有好人,也有壞人。看待社會不能過於理想化,要看到社會成員之間實際上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待遇上的差距。人與人不能互相攀比,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社會的公平性,而應正視社會、承認差別、努力去縮小與別人的差距。遇到挫折,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面去尋找原因。"勤能補拙",用自己的勤奮特長去彌補不足之處;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只要積極有為,長善救失,"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停止自我比較,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自己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聖賢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們能從挫折中走出來。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如何戰勝挫折,到達成功的彼岸?聖賢們的思想與足跡能予以我們許多啟示。孔子講學"三虛三盈",但他不氣餒,不斷努力,終於培養出"三千弟子"。南非現總統曼德拉為反對種族歧視坐牢26年,終於取得鬥爭的勝利,這些都能給人以希望和勇氣。英國教育家斯賓認為"健康的人格寓於健康的身體"。有許多精神壓抑者通過體育鍛煉,出一身汗,精神就輕鬆多了。科學家認為,呼吸性的鍛煉,例如散步、慢跑、游泳和騎車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為這些行動讓人肌體徹底放鬆,從而消除緊張和焦慮的心情。當你精神壓抑時,可漫步于田間地頭,跋涉于山河之間,看春華秋實,聽蟬鳴鳥啼,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因此產生許多聯想與靈感,悟出人生哲理,以調適自己的不適心態。-END-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