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7月11日,「鳳凰WEEKLY」一則長篇推送引發了網民們的熱切討論:文章中的三大「亮點」戳中了網民的「痛點」。其一:「式相親鄙視鏈」如圖所示,戶籍、學歷、房產、職業甚至是屬相等因素成為「遴選」配偶的重要指標。「京籍京戶」、「擁有中心城區房產」的「海歸男博士或者大學部學歷女士」最受歡迎,「無房無戶」的「大專高中學歷男士或者女博士」最不受歡迎。可以見得,在歧視女博士、歧視無戶口之人等外衣之下,擇偶觀念的畸變令人震撼。其二:東北小伙徵婚北京女孩,輕度殘疾也可接受一名東北小伙令網友們深感不安:在北京天壇公園相親角,一個身高不足1米65學歷為大專的東北小伙公開徵婚一北京女孩,並特地註明「輕度殘疾可接受」。其三:「式相親價目表,看看你在哪一層?」如是「明碼標價」的隱性商品化操作,消解了婚姻文化真諦的同時,也物化了每個活生生的人。該篇推文一出,立即引發互聯網輿論場關於婚姻觀、擇偶觀的討論。也有不少權威媒體集體發聲:而在這些「熱血沸騰」的輿論背後,知著君以為,在部分適齡青年及其父母長輩眼中,婚姻也許是獲取戶籍、房產等物質資源的重要方式,但顯然更重要的是,婚姻的真諦和人的主體性在這場爭奪資源的戰爭中「蕩然無存」。如何回歸婚姻和主體性的核心成為關鍵。 ①擇偶觀的畸變:物質從來都不是第一標準房產、戶籍等物質條件當然可以成為擇偶的重要標準。秉承「利己主義」的生活思路,大抵是無人願意「我就是要選擇一個窮困潦倒之人當作伴侶」。但­­­­看重鄙視鏈的人大概是忘記了,伴侶的選擇絕不是「物質解千愁」那麼簡單。清貧生活同樣自有味道。需要不斷點醒他人的是,物質可以創造,但感情基礎更需要創造。誠然關於「婚姻是否需要愛情」的爭論從未停止。秉持「婚姻最後是親情,愛情不過是過客」論調的人,自然將婚姻化為婆婆媽媽的日常生活。但可疑的是一個不言而喻的悖論:難道真的要對一個缺乏足夠感情基礎但物質豐厚的人保持足夠的包容心嗎?無人不嚮往衣食無憂的物質生活,但也無人不嚮往山盟海誓的真摯愛情。或許未來會妥協物質,也或許會堅持愛情,更或許是希冀兩全其美。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樹立正確婚姻觀、擇偶觀的前提下,情感性因素理應在如是問題上佔得陣地。 同時,更重要的是,如是大張旗鼓地將物質條件作為擇偶的第一標準,只會在社會大環境中營造「物質至上」的「消費思潮」,甚至是誘導更多的人產生「有了物質,生活就一定會圓滿」的思維定勢。因此天壇「相親角」,「式相親鄙視鏈」等在大環境中不斷渲染「物質超越精神」的思路,怕是只能導致社會風氣的劍走偏鋒。需要提示的是,先人們尚且有跨越階層的長廂廝守,為何現代人卻在物質誘惑前一步步沉淪?因而知著君以為,擇偶觀的建構定是需以感情作為基石,以此為底線的標準外延才有繼續探討的空間。 ②畸變的「明碼標價」:個體的淪陷東北小伙為求一北京女孩發出「輕度殘疾可接受」的註明,,這本身既包含了該小伙之於戶口的「無限嚮往」,更包括了他對自身條件的自卑、對殘疾女孩的歧視。有趣的是,他似乎沒有意識到,在「畸變擇偶觀」的深刻影響下,對高物質條件的嚮往和對自身物質條件的自卑,已經使其喪失了其主體性。個體依然淪陷。誠然,旁觀者需要理解該小伙在北京生活的無奈,也需要理解消費社會中人的主體性的淪陷並非完全自主選擇的結果,更是商品化思維的原罪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體會婚姻關係背後龐大的情感勾連。換言之,盲目追求物質條件的背後,這位大專學歷身高僅1米65 的東北小伙似乎迷失於物質條件缺失的痛苦之中,甚至未與自身對話,甚至未曾考慮交換雙方的主體感受,甚至未曾將雙方當作是有情有義有自由的人。而他應該思考的是:「或許合得來是更好的擇偶標準」,「或許品質、人格是更好的擇偶標準」,而這合得來、品質、人格的背後正是主體性的覺醒。後現代主義思潮深刻影響下的現代社會,個體物化為「物」,物質性似乎正在成為公眾衡量萬象的「公序良俗」。無數將王思聰稱之為老公的冬粉,無數將馬雲稱之為爸爸的網民,甚至是如今將「北京戶口、北京房產」當作一生奮鬥目標的房奴們,這些個體的主體性從未見得。消費思潮固然「氣勢恢宏」,但主體性喪失和物化個體的行徑,更多的是千千萬萬個個體縱容之結果。倘若時刻提醒自我「生之為人」的重要性,主體性覺醒則順理成章。 ③意識轉變:時時刻刻關照主體性「生之為人」的不斷提示,理應存在於任何一個話語體系甚至是每一個社會人的價值體系之中。不管是婚姻觀、擇偶觀,還是任何事件的價值判斷,充分考慮當中每個個體的主體性顯得格外重要。正如在相親問題上,每個被「明碼標價」的單身男女都有其獨特性,都有其個性,都有其品質,以物質條件劃分檔次階層顯然是武斷的市場生產邏輯,在關照主體性基礎上的溝通了解,挖掘每個人的獨特自有「標籤」,才是成熟理智的社會人應該選擇的取向。硬性指標確有價值,但之於人性、人格、人心的精神判斷才是維持長久關係的良方。不切實際的硬性標準就好比空頭支票一般令人乏味。也正是因為在不同問題上「關照主體性」意識的轉變,每個人主體性的提升,看待事件、看待個體時更講人情味,「人文關懷」的社會真諦才會被真正踐行。所以啊,若是對婚姻負責,摒棄所謂「鄙視鏈」、「價目表」的硬性標準,憑著初心尋找配偶,這本就是婚姻、愛情的精髓。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