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在《金剛經》這一品的開篇,佛陀就問須菩提「可以有形的形象看到佛嗎」?我們說這個形象就是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好,從報身和世俗諦角度觀想,佛陀確實是存在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要不那麼多佛陀教言教義從何而來,那麼多佛菩薩塑像難道是憑空想象的嗎?可奇怪的是,須菩提卻回答說「尊敬的佛陀呀,我們不能夠觀想到佛陀您的身形和形象」。奇哉怪哉,佛陀就在須菩提對面問答,須菩提卻視而不見嗎?這就是我們之前講義裡面反覆講過的,《金剛經》屬於大乘佛教經典,它將娑婆世界的外在表象由世俗諦參破到勝義諦(《參看金剛經講義24:你眼見的是真實存在的世界嗎?》),也是佛陀宣講的脫離「人、我、眾生、壽者」四相的無上法門。可是在近兩千五百年前古印度,須菩提和一千二百五十位佛陀隨行弟子,對佛陀教言教義的依止,包括我們現今去佛教寺廟中面對佛菩薩的塑像,難道可以視若無物嗎?不需要禮拜供奉嗎?答案是我們依然需要以恭敬心禮拜佛菩薩的塑像,就像當時須菩提儘管認為如來無身相,可是依然執著的跟隨佛陀修行一樣。其原因就是佛教的「因我禮汝」。這句話直白的翻譯理解是「我對你有禮是因為要對我自己有禮」。佛教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佛性,只是被累生累世的業障遮蔽蒙塵而已。修佛就是修心,就是啟迪佛性,參悟透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就佛菩薩的果位。所以,我們在佛殿中禮拜佛菩薩塑像、在心中恭敬佛陀教言,其本質是參拜自己心中的本尊。《菜根譚》里說「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勝於靠他人」。其實,別人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面鏡子,你給予別人尊重,眼中看到的也會是尊重;你給予別人友善,眼中看到的自然也是友善。佛教講眾生平等,即使最輕賤的生命也值得被尊重;一切修行都是佛法,即使最輕賤的工作也值得被尊重,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在面對佛菩薩塑像虔誠跪拜的那一刻,無論你是富貴還是貧窮,都請將自己傲慢心或者慳吝心、自卑心收攝起來,心中生起對「我、人、眾生、壽者」的厭離,或許才真的達到了禮佛的目的。普賢菩薩曾經開示「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這就是說我們如果能夠尊重、承事眾生,就是尊重、承事諸佛。如果能夠使眾生生起歡喜之心,那麼就是在使一切諸佛生起歡喜之心。具體來說你對待眾生要像對待你心中最尊敬的佛一樣。換句話說,你要像對待諸佛菩薩那樣的去對待眾生,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對於須菩提說如來無身相的原因,大家能參悟出點什麼嗎?從大乘佛教勝義諦觀想,如果說如來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那我們眾生本也具有,不獨佛陀獨有。如果說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那自然也就無如來和佛菩薩了。紛繁複雜的世界和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漸漸背離了自我;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曾憑欄沉思,多了一份對內心寧靜的渴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關注微信公眾號《談佛論道》(微信號:tanfolundao123)每天陪您用豁達、快樂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身邊的人和事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