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孫子兵法》開篇說到,兵者,國之大事。一個國家的生存與發展與軍隊息息相關,古人作戰使用的兵器大致其種類可分為實用兵器和禮儀兵器兩類。實用兵器有進攻兵器(長兵器:矛、戈、戟、鈹(pi)短兵器:劍))和遠程兵器:弓、駑、矢。相信看過張藝謀電影《英雄》的朋友肯定會對劇中秦軍的箭陣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史料記載,秦軍每攻一城都要例行放箭,箭如飛蝗,遮天蔽日。頗為以觀。在古城西安出土箭簇也證明了這一點。戰國時期秦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標準化生產的兵工體系,所有的武器包括箭矢做出來都是一個樣子的,出土的箭頭就是用今天的科技去量度,其公差的嚴謹程度都是驚人的。武器上刻有技師的名字和質檢人員的名單列表,任何一件武器產生質量問題都可以直接追查到生產責任人,由此可見,秦軍想不強都不行。在古代箭亦稱矢,屬於搭在弓或弩上發射的兵器,也是唯一的運程武器。最初的箭只是削尖的樹枝或竹子,後來用石塊或骨、貝作箭鏃,安在箭桿頭部。為保持飛行方向,後來又在箭桿尾郡裝上羽毛(箭羽)。銅鐵出現后,箭鏃改用銅鐵製造,種類也隨之增多,據說有41種之多現代遺留下來的青銅箭簇多為漢代以前,因為西漢煉鐵術發明后,鐵器大量應用於生產,以逐步取代了青銅器,但其形制歷代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根據用途,箭桿的長度和箭嫉的長短、大小以及式樣有所區別。一般叫做矢鋒,漢代時叫做鏃或鏑。鏃的形制趨向多樣化,有雙翼、三棱、四棱、扁葉、圓棒形等。商代時候,箭頭由青銅製作,除狩獵外,多用於戰場,成為遠射武器。戰國、秦國、漢代箭頭有了更大的發展,形狀呈雙翼形、三棱形、雙翼雙尾形、四棱形、三翼形、三翼三尾形。除此之外還有毒箭,即在箭頭上鑄有毒槽,把毒粉塗在槽內,加大殺傷力。還有一種「響尾箭」即「鳴鏑」,傳說是匈奴首領冒頓發明的,鳴鏑前端有鋒刃,後面有鋌,鋌部上端帶有葫蘆形物,上有4個或3個小孔,藉助強弓遠射,飛行時發出聲響,以發信號或警報,鳴鏑有鐵制、骨制和竹制。箭簇的威力取決於發射的工具---弓或弩。秦兵器的質地為青銅,少數為鐵制。 商周時期,青銅鏃的主要式樣是有脊雙翼式。春秋戰國時,三棱式鏃盛行,戰國時此類鏃多裝鐵鋌,以節省銅材。漢以後銅鏃開始向鐵鏃過渡,這個過程經歷了約200年。先秦時期,在南方的雲夢澤和肅慎族聚居的東北地區,均產制矢之楛。直至明、清,華南制箭還用竹桿,華北用萑柳,東北、西北多用樺木杆。為了較準確地命中目標,必須把握住箭在飛行中的方向,於是人們在箭桿的尾部裝上羽毛,使箭的形制趨於完善。獲取更多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gsword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