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乙型病毒性肝炎即人們常說的乙肝,是最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提到乙肝, 人們常常會聯想到傳染性,轉氨酶升高等,而且絕大部分患者會把轉氨酶的高酶外高低作為衡量疾病嚴重程度的最重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 但是,事實上,乙肝對肝臟的影響決不僅僅限於轉氨酶,也不能僅憑轉氨酶的高低來評判肝臟疾病的嚴重性。今天我們所提到的黃疸,就是反映肝臟損傷的另一重要臨床表現黃疸是膽紅素升高所致 黃疸是一種由於血液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癥狀和體征。正常血液中膽紅素濃度不超過1mg/dl (17.1μ mol/l),當血液的膽紅素濃度超過17.1 umol/1時,我們就稱之為黃疸,但是,在膽紅素濃度處於17.1-34.2μmol/1時,皮膚黏膜及鞏膜的黃染不明顯,這種情況稱之為「隱性黃疸」。 當血液中膽紅素濃度超過34.2 μ mol/1時,臨床可以觀察到皮膚鞏膜黃染,膽紅素濃度越高,皮膚、鞏膜的黃染越明顯,重度黃疸時甚至可能出現皮膚黑綠色。此外,根據引起黃疸的原因不同,患者還可能會有尿色加深、大便顏色變淺甚至呈白陶土色、皮膚瘙癢等,也可以伴有乏力、胃口差、腰背酸痛等表現。黃疸時意味著病情加重 乙肝時,由於乙肝病毒的作用及免疫損傷,肝細胞不同程度受損,若肝細胞損傷輕微,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及排泄功能沒有嚴重影響時,血液膽紅素水平一般維持在正常水平;當肝細胞受損嚴重時,肝細胞大量變性、壞死,致使肝細胞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結合發生障礙。 故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損的肝細胞仍能繼續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使其轉變為結合膽紅素,但其中一部分結合膽紅素未能排泌於毛細膽管中,而是經壞死的肝細胞間隙反流入肝淋巴液與血液中。 因此,乙肝患者的黃疽多表現為血液非結合膽紅素及結合膽紅素均升高,我們稱之為「肝細胞性黃疸」。隨著肝臟損傷的加重,血液膽紅素水平也繼續升高。因此,對於乙肝患者而言,黃疸很可能意味著病情加重,黃疸加深與肝細胞壞死程度相平行。而在肝臟損傷減輕后,黃疽程度也常隨之減輕。 綜上,乙肝患者的黃疸是肝細胞損傷、膽紅素處理能力降低的表現,因此,乙肝患者更應該關注自己的血液膽紅素水平,尤其是原來無黃疸而出現了黃疸或黃疸加重時,說明病情加重,需要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更多肝病疑問諮詢小編微信 km6130 (長按複製) 更有肝病公益普查1萬名額和7200元一年肝病治療補貼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