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從2017年元旦過後,沈帆就進入加班+「無雙休」模式,直至大年夜。在上海郊區一家國有銀行的網點裡,沈帆指著辦公桌上半米高的文件說,「都是去年11月後儲備項目超出的額度,目前放得差不多了。」 作為支行的信貸行長,每年的1月份,沈帆都是這麼「熬」過來的。「每年如此,今年特別猛,粗略算了一下,比去年同期增長35%左右。」沈帆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在包括興業研究、中金公司、招商證券(行情600999,買入)、華泰證券(行情601688,買入)等10家券商的研報中,關於1月份信貸新增規模最高預測值達到2.8萬億元,最低為1.8萬億元。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初信貸集中投放的特徵仍很明顯,有望超去年同期2.51萬億元的記錄。 不過,在交通銀行(行情601328,買入)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隨著相關監管和宏觀調控對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跟進,1月份銀行信貸還是有略少於去年同期的可能性。」連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 料新增超2.5萬億 從去年11月下旬開始,在銀行申請房貸的客戶被屢屢告知,「今年沒有指標了,要等到明年。」 手頭上已經拿有購房合同的客戶心急如焚,每拖一天,就是一天的違約金。「關係也難托,真的沒有額度。每天排隊申請的材料很多。」沈帆用手比劃厚度。 「銀行信貸額度一般是年初松、年底緊。過了元旦,陸陸續續都辦妥了。」沈帆稱。 近三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同比增長尤為迅速。據央行數據,2014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1.32萬億元,同比多增2469億元;2015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萬億元,同比多增2899億元;而2016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高達2.51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更是直接刷新了2009年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 這樣的趨勢讓市場對今年1月信貸量十分關注。多家機構初步數據估算,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或刷新去年1月份創下的2.5萬億元的紀錄高位。其中,興業銀行(行情601166,買入)研報更是稱,如果2017年貸款投放節奏與2016年相似,2017年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可能達到2.8萬億元。 多位證券分析人士指出,積壓房貸釋放、製造業回暖和新基建項目資金投放等將帶動信貸上揚,1月信貸需求旺盛,社會融資將出現較為明顯的增幅。 雖然不少人認為1月信貸量將刷新去年同期紀錄,但也有市場人士持有異議。連平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去年12月份提出要降槓桿,具體的相關監管和宏觀調控方面會有一系列的措施來跟進,所以1月的信貸投放過猛並不符合政策監管要求。」連平說,1月銀行信貸有略少於去年同期的可能性。 據悉,去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去槓桿方面,要在控制總槓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槓桿率作為重中之重。」 不過,連平也指出,從銀行和實體經濟來說,1月份確實有不少的信貸需求。一方面,銀行希望能夠早投放,早收益;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總需求在回升,比如基建、PPP項目落地等。此外,今年以來,製造業狀況有所改善,貸款需求也會有所增加。 天量投放不可持續 關於1月份信貸的投放結構,受訪人士幾乎給出了趨同的答案:基建類項目、PPP、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以及其他實體企業貸款。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研究員游春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由於目前經濟還處於下行周期,經濟增長要靠政府的項目投資,基礎設施等新增的投資計劃多為1月份的重點項目。 連平認為,2017年1月份的重點是在基建、PPP、按揭貸款三大類。不過,在2017年,整個按揭貸款將會呈現回落趨勢。 1月信貸量如此可觀,那麼這樣的「天量」信貸投放可以持續嗎? 國金證券(行情600109,買入)研報認為,「地產調控態度堅決,同時疊加春節影響,地產銷售大幅放緩,預計按揭需求繼續回落。展望後期,央行金融去槓桿調控態度堅決,地產銷售量下滑,預計信貸需求後期增長將有所回落。」 游春表示,按照慣例,1月投放額都會高於2月,這種投放節奏符合銀行的經營規律。而且「一年之計在於春」,像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都追求「開門紅」。 連平也認為像1月份這樣的「天量」信貸投放並不會持續,「估計2月份會比1月份有明顯的回落」。 除了需求量的下降,監管調控或是「天量」信貸投放不可持續的另一大因素。有消息稱,央行從1月中旬開始,就對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銀行控制信貸投放的規模,而且此番窗口指導並不局限於大行。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各家銀行依舊在積極放貸款。某國有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分行在一次閉門會議上重申注意全年放貸節奏,但沒有傳達相關文件。而一部分中小銀行則表示,沒有接到央行的窗口指導意見,審批流程也暫時沒有變化。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監管上來說,它有一個宏觀評估審慎體系,貸款增速過高,資本充足率跟不上,許多指標都會出現問題,而通過監管體系壓貸是有效果的。當然,從銀行本身來說,它也不會無限制地亂放貸款,因為管理和風險控制都要跟上。」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