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聆聽窗外聲音] 內容提要—— STEA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於一體的綜合教育。 STEAM是從STEM教育計劃演變而來的,STEM是由美國政府主導的一項教育計劃,旨在打破學科疆域,通過對學科素養的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培養綜合性的人才。 STEAM與STEM相比,只是比STEM計劃多加了一項藝術,相對來說,STEAM比STEM注重的元素更加多元化,要求的學科能力更豐富多樣。 STEAM教育支持學生以學科整合的方式認識世界,以綜合創新的形式改造世界,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STEAM教育具備新的核心特徵:跨學科、體驗性、情境性、協作性、設計性、藝術性。 STEAM遵循發展性評價理念,通過將過程性評價、作品評價、綜合活動評價、總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結合,使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最佳結合。在STEAM評價方面,Yakman認為可以對學生和教師二者都進行評價。STEAM:提升孩子哪些能力?——STEAM的教與學 作者|喬鳳天來源|科技教育 STEAM教育的創始人Georgette Yakman認為,原有的STEM教育只關注項目本身(做什麼和如何做),而忽略了對人本身和背景的關注(誰來做和為什麼做),因此STEM在跨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並在其教學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情境性和藝術性。因此,她將藝術(Arts)與STEM進行有機融合,並在2006年提出了STEAM教育理念。 Yakman所說的藝術(Arts)不僅是指我們平時所說的藝術學科(音樂、美術等),而是一個包含了人文學科(美術、美學、音樂、戲劇)、生理學和社會科學(人類學、哲學等)的大概念。由此,她將STEAM歸類為9大主題:社會學(Social Studies)、科學(Science)、數學(Mathematics)、語言藝術(Language Arts)、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音樂(Music)、美術(Fine Arts),以及體育(Physical Education)。 Yakman在2017年3月15—18日,第79次國際技術與工程教育協會年會(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 79th Annual Conference,簡稱ITEEA)期間,舉辦了系列STEAM講座,圍繞STEAM教與學展開,從STEAM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何有效開展STEAM教學及評價等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且實用的講解。圖1STEAM圖示 未來社會更加需要具有創新整合能力、資源利用能力、敏感的市場意識、懂得工業化生產、具有領導力的人才。因此,未來的教育將會更加註重培養學生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創新想象的能力、動手創造的能力、資源整合的能力、溝通協調的能力及工業化生產的能力。 Yakman認為,STEAM教育將會從多種角度培養學生能力。 能夠將應用技巧和藝術設計有機結合在一起,可提高學生對技術和美觀的雙重重視,培養學生對產品的工業化生產的意識。 通過編故事、情境設置等方法,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動手實踐能力,進而激發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拓寬和延展了跨學科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可大大提高學生們的資源整合能力。 可以促進學生左右腦的均衡發展,成為高智商、高情商人才。 STEAM教學與STEM一樣,多以項目的形式開展。Yakman設計的STEAM項目包含6個環節,分別是「問題陳述」「頭腦風暴,產生方案」「選擇可行方案」「執行方案」「測試評估」「重新定義問題,迭代」,直到恰當地解決問題。圖2STEAM項目「探究樂器發音與物理結構的關係」 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STEAM教學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這樣必然導致師資不足的問題。對此,Yakman建議,組織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教授同一個STEAM項目的不同教學環節,當學生遇到該學科的專業性問題時,可以找相對應學科的專業教師請教。由此,可大大降低STEAM教學對全能型教師的要求,減輕授課教師的負擔。同時,學生也能得到更加專業的解答和指導。 以STEAM項目「探究樂器發音與物理結構的關係」為例。首先,由音樂和物理學科教師組成教師團隊。然後,音樂教師從所探究樂器的發展歷史、音符、音色等音樂相關知識入手,進而將該樂器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點列舉出來,引發學生們思考。接下來,物理教師結合該樂器,與學生一起探討樂器的發音與物理結構的關係。 對於學生的評價,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而非結果性評價。這種過程性的評價主要採取兩種方式:課堂評價——設計一系列課堂記錄表,如數據記錄表、工程報告表等,這些表能從多個維度考查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活動評價——開展一些課外展示活動,比如在博物館舉辦家庭科學日,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展示、評估學生們的學習成果。 對於教師的評價,也將使用特別設計的項目教學觀察記錄表,以此評估教師在課堂上開發並實施STEAM項目的情況。由此,可以讓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不斷反思、優化和提升。 STEAM理念已被基礎教育工作者廣泛接受,但如何開展STEAM具體教學活動,以及如何有效評價STEAM教學等諸多問題仍有待解決。Yakman以其多年的STEAM理論研究和一線教學經驗,給予我們啟示,從中我們將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學、工程、技術、數學是怎樣有機地與人文學科相結合,以培養學生髮展核心素養。 (本文原載於《科技教育》2017年第4期「觀察」欄目,作者喬鳳天,有刪減。) 延伸閱讀——[更多了解STEAM教育] 許多人都知道這個美國政府人才培養計劃很牛,加上教育部在有關教育信息化的未來五年規劃中,也明確指出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國人又開始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趕上這個人才計劃,未來社會競爭力是不是就要落後千里了!事實上,全國包括北京清華大學附中、人民大學附中、上海中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附中等在內的600餘所中學也都在開設STEAM教育課程。但是,在我們一窩蜂地追趕這個教育潮流時,我們是否真正理解美國STEAM素質教育的真諦了呢?STEAM教育到底在提升孩子的哪些能力? 對STEAM素質教育的正解是什麼?不難理解,STEAM是這五個單詞的縮寫:Science(科學), Technology(技術), Egineering(工程), Arts(藝術), Maths(數學)。有人稱這個STEAM教育打破學科界限很好玩,比如技術和工程結合,藝術和數學結合,科學和工程結合…… 儘管學校在努力地通過信息技術促進各學科教學內容和模式的變革,讓孩子在信息技術課上玩創造:幾個發光二極體、幾根導線、幾隻彩色小燈泡,加上開關、門鈴、木板、小車輪、各種各樣的裝飾材料……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張串聯電路圖,孩子們手腦並用地鼓搗起來! 但是,我們的「STEAM教育課程」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大多是停留在知識的傳遞上,卻沒能把各個學科融會貫通;我們往往過於重視和提升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而創新意識卻沒有得到增強!正如《底特律新聞報》專欄作者Robert Buchsbaum在他的文章中寫道:「僅在科學和數學上的長時間積累,不會啟發聰明的孩子成為創新者——畢業都成問題的學生更不用說,他們都沒有動力從高中畢業。所以基礎是重要的,但引入藝術教育是激勵孩子們學習和刺激他們好奇心的有效途徑。」Buchsbaum不但堅信藝術和STEM能夠在全國範圍內齊頭並進,使整體的教育課程得到豐富,而且相信工業設計、計算機繪圖、頭腦風暴、簡易問題解決等所有這些技能都能通過接觸藝術得到培養。由此而看,藝術在STEAM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是創新的源泉。近年,國內STEAM教育的創新運動在漸漸開始生根發芽,諸如鯊魚公園的科技教育,VEX機器人、樂博樂博、蘿蔔太辣機器人教育,以及3D列印的創客教育等等,但是把STEAM教育等同於機器人教育、創客教育,這些都是對STEAM教育的誤解。但是,我們應從其背後看到:STEAM教育所象徵的創新意識的覺醒和對於文化軟實力的培養。 向美國學習STEAM教育提升孩子哪些能力? STEAM教育專家、比特實驗室創始人曹偉勛博士曾表示,的創新時代已經到來,學生需要懂得產品、學會產品、創造產品、不斷去追求創新,將來是屬於擁有不同思維的人。但教育的現狀並不算理想,需要培養學生充滿激情和創造力。所以,在學習和探索美國STEAM教育的過程中,打破跨學科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我們還應注重創新意識的覺醒和對STEAM教育文化軟實力的培養!1、激發好奇的天性和主動探索能力在我多年從事國際教育的工作過程中,因為我們跟各個國家的青年都要打交道,會發現青年與國外青年最大不同是好奇心和創造力。比如,我們手上的筆,我們的教育的方式就很容易告訴你,它就是一支筆寫字吧,趕緊寫好點字或者練好字這個最重要!但在西方教育中,孩子會想到筆製造的原理是什麼?除了它是筆以外它還能幹些什麼?那麼孩子就會被這些激發好奇心。好奇不僅是兒童的天性,好奇心和創造力也是一脈相承的。孩子對事物的好奇是一種迫切認識事物的渴望,有了好奇心才能想到創造一件新的事物。因為孩子對這個事物非常感興趣,能引起他積極主動去探索其中奧秘。所以,讓孩子愛上造物,在造物中學習,在造物中研究,比什麼都重要。2、培養孩子各方面技能和認識能力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藝術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支撐、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關係。STEAM教育絕不能夠獨立其中任何一個部分,只有在交互運用中,在相互的碰撞中,才能實現深層次的學習、理解性學習,也才能真正培養兒童各個方面的技能和認識。所以,與現實相關聯,讓孩子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並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從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3、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STEAM教育要求孩子們動手動腦,使得孩子注重實踐、注重動手、注重過程,但提升動手實踐能力不等於提升創造力。基於創新意識下,結合動手實踐和探索才能真正喚醒孩子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潛能。4、引導同伴之間的合作和強調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自己一個人折騰可能他很有天賦就創造了一個新事物,這是很酷的事情!但在我們生存的社會中,大多工作是以團隊為導向的。不妨在孩子鑽研一個新事物或在事物上做一些創新的改進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同時,善於與旁人或同伴交流或交換思想意見,尤其在遇到問題時集體的智慧不容忽視,在動手的過程中力求解決問題,讓他嘗試在一個小小群體中的協作中體驗到創造的樂趣,這樣更有利於幫助他把這股創造生命力持續下去。5、重視對「藝術」文化軟實力的培養 不要對藝術進行狹隘的定義,比如繪畫、陶藝、設計、音樂、戲劇、電影等藝術都能帶來創造力的源泉。以生活經驗為基礎,發展孩子的空間觀念和對藝術的敏銳能力很重要。通過生活經驗的回憶、動手操作、實物觀察、想像、描述、聯想、模擬、分析和推理等途徑,可以更好地培養這方面的軟實力。6、創造機會讓孩子去發展有趣的創意思維 雖然機器人教育並不能等同於STEAM教育,但機器人教育是一門非常經典的跨學科課程,機器人教育強調手腦並用,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尤其,機器人這類的創意更能使得低齡孩子樂於接受和思考。 然而,機器人教育比較尷尬,國家雖組織了機器人比賽,引進了VEX機器人,但機器人教育在國家課程中找不到位置,無法普及;比較而言,歐美國家以美國為首,亞洲以新加坡為首,這些國家的在學校里不僅大量普及機器人教育(如比賽),還把機器人教育納入必修課里。每位家長都應該了解點STEAM教育 作者|佚名最近一直在說steam教育這到底是個什麼鬼?字太多,懶得看小編幫你圖解老美的steam教育 簡單地說,STEAM教育就是以數學為基礎,從工程和藝術的角度來解讀科學和技術。這也完全認證了未來的世界就是一個瘋狂跨界與打破常規的時代。 隨著中聯考改革方案的落地,素質教育越來越引起教育業界的重視。STEAM教育被認為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表現方式。 STEAM 教 育 是 科 學(Science)、 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人文(Arts)、數學(Mathematics)的縮寫。有別於傳統的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STEAM教育倡導將各個領域的知識通過綜合的課程結合起來,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目前,STEAM課程通常未能進入常態的課程與教學,主要以機器人教育、兒童編程教育、3D列印教育為主。 STEAM教育有兩點,我認為非常值得借鑒和學習: 第一,注重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繫; 第二,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體現在試卷上的知識結果。 STEAM教育支持學生以學科整合的方式認識世界,以綜合創新的形式改造世界,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STEAM教育具備新的核心特徵:跨學科、體驗性、情境性、協作性、設計性、藝術性。 1、跨學科 將知識按學科進行劃分,對於科學研究、深入探究自然現象的奧秘和將知識劃分為易於教授的模塊有所助益,但並不反映我們生活世界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分科教學(如物理、化學)在科學、技術和工程高度發達的今天已顯出很大弊端。針對這一問題,理工科教育出現了取消分科、進行整合教育的趨。STEAM教育因此應運而生,跨學科性是它最重要的核心特徵。 2、藝術性 STEAM中的這個「A」狹義上指美術、音樂等,廣義上則包括美術、音樂、社會、語言等人文藝術,實際代表了STEAM強調的藝術與人文屬性。STEAM教育的藝術性強調在自然科學教學中增加學習者對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關注與重視,例如在教學中增加科學、技術或工程等相關發展歷史,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學習者對STEAM與生活聯繫的理解以及提高學生對STEAM相關決策的判斷力;再如,在對學生設計作品的評價中,加入審美維度的評價,提高學生作品的藝術性和美感。 3、體驗性 STEAM教育不僅主張通過自學或教師講授習得抽象知識,更強調學生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過程。STEAM提供了學生動手做的學習體驗,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和科學知識應對現實世界問題,創造、設計、建構、發現、合作並解決問題。因此,STEAM教育具有體驗性特徵,學生在參與、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結果性知識,還習得蘊含在項目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過程性知識。 4、情境性 STEAM教育具有情境性特徵,強調讓學生獲得將知識進行情境化應用的能力,同時能夠理解和辨識不同情境的知識表現,即能夠根據知識所處背景信息聯繫上下文辨識問題本質並靈活解決問題。STEAM教育強調知識是學習者通過學習環境互動建構的產物,而非來自於外部的灌輸。教師在設計STEM教育項目時,項目的問題一方面要基於真實的生活情景,另一方面又要蘊含著所要教的結構化知識。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得知識,還能獲得知識的社會性、情境性及遷移運用的能力。情境性問題的解決,可以讓學生體驗真實的生活,獲得社會性成長。 5、協作性 STEAM教育強調在群體協同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進行群體性知識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交流和討論。STEAM教育的協作性就是要求學習環境的設計要包括「協作」和「會話」兩要素: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搜集和分析學習資料、提出和驗證假設、評價學習成果。同時,學習者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需指出的是,小組學習最後的評價環節以小組成員的共同表現為參考,而不是根據個人的表現進行獨立評價。 6、設計性 STEAM教育要求學習產出環節包含設計作品,通過設計促進知識的融合與遷移運用,通過作品外化學習的結果、外顯習得的知識和能力。設計出創意作品是獲得成就感的重要方式,也是維持和激發學習動機、保持學習好奇心的重要途徑。在設計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鍛煉能力、提高STEAM素養,因此設計性是STEM教育的又一核心特徵。百年老校如何選擇STEAM教育思維打造未來精英 作者|楊書文眾所周知,16年9月13日,千呼萬喚的《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經過三年的匠心磨礪,終於通過各方的充分探討與論證,在北京正式發布。這一綱領性文件的出台必將促使未來教育探索與時俱進,對提升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培養面向21世紀的合格人才產生深遠影響。巧合的是,經過近3年的悉心努力,8月底,成都市樹德協進中學也被選入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名冊,進行公示。這其間,一大一小的巧合呼應,昭示了協進人為駐足全球教育大潮的趨勢際會,落實樹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根據自身特點進行頂層設計,努力尋找百年老校經久不衰,基業長青的成長密碼。3年前,樹德協進與國內大多數同行相似,身處從依靠專業分工的工業經濟時代向強調跨界整合的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面臨逐步從以經驗分數導向的人才分類培養模式,向以育人為目標的綜合科學施教體系轉型的世紀挑戰,新時期下學校的發展路徑不再蕭規曹隨,需要與時俱進。通過對國家教育改革精神的領悟,我們的突破方向放在努力尋找應試教育大環境中的新生素質教育之花。知易行難,花到底落在何處呢?談及傳統的素質教育,大家一般會以興趣愛好等美育教育的分類來論道,比如音樂、樂器、舞蹈、書法等。但我們通過對國際經合組織,歐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芬蘭及美國等教育發達國家的未來創新教育體系的梳理,展望以科技創新為國家競爭力的未來,我們理解為,創新型素質教育應更多關注多元素質養成和跨學科底層能力模塊的打造,否則就會發生在申請美國頂尖大學時亞裔申請人同為業餘鋼琴十級的標配化情形。當時,我們發現另一種形式的新素質教育——「創客教育」也方興未艾,在媒體的大力宣傳下四處攻城拔寨。創客教育重在應用創客理念,強調動手實操,將創意通過組件變成現實作品,比如製作機器人、無人機和異型玩具等,也屬於探索式學習的一種,對發揮想象力、設計思維和動手能力有一定幫助。但綜合分析后,我們發現創客教育雖新,但仍是一種點狀突破,非系統性和結構性組合。創客教育雖有跨學科特點,但更像一種科普活動,具有很強的教育趣味性和遊戲性特徵。對於初高中學生而言,我們更需要的是與基礎核心學科緊密相連並打通,踐行多維度思考策略,對應教學大綱和課標體系,和現有教學體系有機結合,站在社會與國際化的世界觀角度,將所授知識點轉變成背景知識,創造性知識和元知識的多維結構思考,能在通用知識領域和專業基礎領域幫助受教者形成完整認知體系,實現知識維度、認知維度和實踐維度的三位一體,為未來實現完整的新型標準化校本課程體系打下良好的基礎。最終,我們把目光落到在當時還未被大家認真全面審視的STEAM教育課程體系上。我們發現STEAM教育與傳統教育思維方式不同,她是一種優化學科體系的素養教育,通過跨學科交叉整合衍生,完成的是一種點線面體的綜合超越,具備長半衰期高收益值的特點,順應了現代科技創新跨產業、跨分工、跨邊界融合協同的大趨勢。比如蘋果手機就是典型的跨硬體製造、工業設計、軟體開發,內容生產的IT科技互聯網之顛覆性產品。在美國,STEAM教育已經成為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關鍵教育措施,經過完整STEAM體系培養的學生基本具備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的綜合適應能力。樹德協進中學多年來致力於學校課程建設,重視特色課程建設與品質辦學相融合,最終實現「育形」、「激趣」、「強能」、「頤神」的特色化課程圖譜。經過充分調研與考察,我們自主確立了「樹德協進中學現代國際公民素質課程體系」方向,該體系的重要標誌是將職業素養和科技素質雙劍合璧,並依此選取了北京國信世教研究院的STEAM2未來教育課程體系作為重要抓手。如何在核心素養的整體框架下進行結構化思考並切實落地成為項目成功的關鍵。核心素養是關乎學生成長的關鍵要素,對知識、技能、心理、態度、價值觀都將產生深遠影響,我們將STEAM教育相關要素的落實途徑放在三個方面,課程設計、教學環境與實踐和評價考量,分別體現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和學以致用等三大思維導向。課程體系是真正體現辦學宗旨和教學目標的核心載體,也是學校差異化特色的核心體現。基於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我們考慮體系的搭建可使用積木式彈性結構,一方面是嘗試對校本課程的再造與重構,加大STEAM類跨學科綜合性核心課程的設置,為未來增強型個性化的自適應學習趨勢投石問路;另一方面,充分考慮學習方式與內容的結合,保持基礎型課程群、拓展型課程群和研究型課程群的整體平衡,在總體目標下,區別重要性和迫切性,不同學段有所側重,順序、節奏與具體課程的設置對標核心素養和階段性應試目標,真正將原則和實踐兼容並舉。例如,製造2025暨工業4.0智能課程和STEAM自然科學創新與實踐課程的引進等正是上述原則的體現。在教學環境與實踐方面,我們充分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並充分考慮未來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比如世界名校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她的大學部教學體系是由30%的知識傳授,20%的學習環境打造及50%的自我探索構成。得益於此種教學方式,其畢業生工作與職業發展能力較強。因此,我們在打破學科本位與知識本位的思路下,在引進高中階段的品質課程的同時,同步進行STEAM實驗室建設和師資培訓, 讓學生在探索式教育的場景氛圍下,通過專業教師高效地啟發引導,真正踐行STEAM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創新內容,不斷總結經驗,提升探索未知的能力,成就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談到教育評價,學生們的價值認知更是無法忽略。為增強STEAM教育思維的效果,我們考慮到採用將職業素養與科技素養雙結合的模式,即引入生涯發展規劃指導課程,將生涯發展規劃與STEAM教育課程系統有效打通,通過學生個體的自我認知及對社會的認知,使受教者完成多維思考體系,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發展路徑設計的整體統一提升,為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銜接做好有機鋪墊,更加突出學以致用的進階模式,從而減少避免某些學生因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懼怕社會競爭而蝸居於象牙塔內的脫節現象,正確處理好個體與社會的關係,幫助學生找到自身動態評估坐標體系。綜上所述,新型素質教育的春天不會一蹴而就,探索升級之路也不會高歌猛進。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我們不求在優雅淡定中實現華麗轉身,但求知行洞見,立足國際視野,認清發展規律,理清發展邏輯,做好發展規劃,突出學校的教育主張,營造學校的品牌效應,真正落實核心素養指明的教育科學發展觀,使STEAM教育真正成為校長的抓手、教師的幫手和學生的助手。未來國家競爭力不僅取決於優秀企業的脫穎而出,更是依靠以學校為基本運作單元的創新人才倍增培養機制。為此,我們任重而道遠,只能風雨兼程。 (作者,成都市樹德協進中學,楊書文。本文節選自西部STEAM教育發展論壇主旨演講。)《守望新教育》特別鏈接——[聆聽窗外聲音] 為何大佬們那麼忙還不忘讀書?——突破人生局限最好辦法是讀書 如何提升我們的認知深度?——擁有學習力,才是擁有這個時代終極的競爭力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一生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 人不可能變成神,但要努力成為神隔壁的人 巨人的思考,牛人的選擇 新加坡教育的核心與選擇 芬蘭構成孩子良好童年的十大支柱 緊握世界的手,犁好自己的田 澳大利亞的教育 日本教育家庭手冊 以色列教育探秘 走進法蘭西教育世界 英國教育的特色和啟示 少即是多:北歐自由生活意見 如何培養創造性的人才? 要談教育創新,先讀教育史吧 十部經典教育電影,你看過幾部? 美國教師是怎麼寫評語的? 將「創造力」置於教育的核心 美國人的創造力從哪裡來? 學力就是創造力 100本大師級經典圖畫書 愛因斯坦寫給女兒的信 全球最美兒童閱讀角 哈佛大學為什麼這麼牛? 未來是我們正在創造的地方 ......《守望新教育》特別鏈接—— 只有走進,才會發現 2017年新教育實驗第十七屆研討會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實驗十件大事 2016全國新教育實驗年度盛典 2015全國新教育實驗年度盛典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新教育新在何處?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