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原標題:葯監局審評專家:創新葯審批率,不如非洲打開罕見病、腫瘤疾病的病友論壇(BBS),就能看到一篇篇求葯帖子的標題:「某某某(稀有中藥材)的偏方藥用」,「膽囊癌肝轉移化療葯有什麼好的進口葯么?」由於國內現有藥物嚴重無法滿足臨床需求,一線、二線乃至跨線用藥都對某些特異性患者失效。這時候,大量葯托、醫托出現在病友社群里,部分非正規醫療機構、非法購葯渠道被推薦給患者。以至於經歷過魏則西事件的百度貼吧,必須把打擊醫托、葯托的帖子置頂。7月3日,在廣州召開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投融資高峰論壇上,國家新葯審評委員會專家朱迅說出了新葯的「致命傷」:近五年來,美國批准的「新葯」,在的批准率只有10.4%,「甚至非洲有的國家創新葯都發展得比我們快」。四分之一葯企可能被淘汰,釋放萬億空間6月22日,國家食葯總局(CFDA)局長畢井泉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藥品管理工作情況時表示,目前基本消除了藥品註冊申請積壓,等待審評的藥品註冊申請已由2015年高峰時的22000件降至6000件。此後不到兩周內,健康點先後參加的新葯創始人、新葯投融資、精準醫學相關論壇上,業內人士普遍反映,自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發〔2015〕44號)以來,新葯審評審批效率大幅提高。3月以來,國家葯監部門進入了新政徵求意見稿的窗口期。當月發布了「關於調整進口藥品註冊管理有關事項的決定(徵求意見稿)」。5月又發布了「關於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改革臨床試驗管理的相關政策(徵求意見稿)」。同月,葯審中心根據上述政策將國際多中心試驗,直接用於新葯註冊和增加適應症。這無異於加速讓涓涓細流攪動一江春水。有券商機構認為,在國外進行臨床試驗的新葯,在國內申報時間將顯著縮短,未來創新葯國內上市時間有望和國際趨於同步。即便看似與新葯審批無關的醫保政策,也在倒逼醫藥創新,向「安全無效葯」開刀。6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家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試點。朱迅認為,隨著支付政策收緊且更為精準化,銷量排名前20名的國內藥物,絕大部分會退到後面。朱迅告訴健康點,他預測,在未來5-8年,至少有四分之一的葯企會被淘汰,釋放出4000億元的市場空間;未來醫藥的市場增長應該還是在年10%以上,如果再加上新增企業和品種,會有大概一萬億左右的新增市場空間。活下來的葯企,要麼是專利期過期后撿漏的,要麼解決基本的醫療保障,要麼是解決為滿足臨床需求的創新葯。葯監專家:新葯難產,審批率不如非洲然而,即便是CFDA官員,也認為還沒到大擺「慶功宴」的時刻。朱迅認為,中美兩國新葯存在巨大的審批「鴻溝」,美國新葯難以及時登陸。截至2017年4月,美國FDA批准的433個藥物中,僅上市133個,佔比30.7%。而FDA批准藥物進入市場的平均年限是5-8年。即便是獲得CFDA批准的美國FDA已批准藥物,也以十年前的「老葯」居多。而近五年來由FDA批准的「新葯」,CFDA的批准率只有10.4%,遠低於歐盟的71.4%,日本的41%,「甚至非洲有的國家創新葯都發展得比我們快」。至於在批准的首創新葯(first-in-class,FIC),情況也不容樂觀。從2010年到2016年,七年來,僅在2014年批准了兩個FIC新葯(西達本胺、甲磺酸阿帕替尼),其他六年,均無FIC新葯獲批。然而,美國同期批准的FIC新葯,最多的年份有15個,最少的年份也有三個。新葯審批方面,本來就快的美國,還在變得更快。川普擔任美國總統后,多次提及加速新葯審批。他任命的新任FDA掌門人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在擔任FDA副局長期間,也倡導對新葯批准實施寬鬆政策。在戈特利布上任前後的2017年上半年FDA批准的新葯數量,已經超越了2016年全年。朱迅向健康點表示,受益於新葯尤其是首創新葯的高獲批率,美國65歲以上老人的死因中,心血管、腫瘤死亡率近年來均呈現下降趨勢,這兩個領域都有大量新葯面世。至於,國家癌症中心2017年最新數據顯示,癌症新發人數繼續上升,新發癌症病例佔世界的四分之一。另據《心血管病報告2015》數據顯示心血管病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估計全國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而朱迅說,要想控制心血管、腫瘤的患病率、死亡率上升趨勢,新葯研發、審批、上市還要快馬加鞭。「我把這些數據拿到國家局,葯審(官員)看了也沒什麼話可說。」藥品審評審批質量標準不高實際上,葯審部門並非無話可說,他們放出了不少「狠話」。「如果我們鼓勵藥物研發創新的制度不能儘快建立,何談製藥產業的創新發展?」「如果我們鼓勵藥物研發創新的具體制度依然封閉、沒有開放度,何談成為全球創新的策源地,何談製藥產業走向國際?」CFDA藥品審評中心(CDE)主任許嘉齊,作為《新葯》雜誌副主編,在該雜誌編委會上作上述表示。這位參與新葯標準制定的CDE掌門人,直言「審評審批質量標準不高」。昆泰艾美仕(QuintilesIMS)數據顯示,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2016年銷售額達1167億美元。但從「製藥大國」走向「製藥強國」,仍有漫漫長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藥品政策」研究項目顯示,早在2012年,藥品總費用就高達11860億元,人均藥品費用達到876元。然而,其中佔有相當比重的是一些安全無效葯,同時加劇了患者和醫保負擔。在今年2月的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CFDA局長畢井泉談及「安全無效葯」沒有存在的必要:「藥品的前提是有效,底線是安全,我們過去對安全強調的多,對有效性強調的少,如果無效,那藥品還有存在的必要嗎?」許嘉齊認為,這主要是藥品標準體系沒有與國際標準接軌,國內的製藥產業沒有融入國際製藥產業中。「許多人認為製藥企業研發實力還不夠,提高標準會倒下一批企業;許多企業認為,醫藥市場容量大,現在的重複申報品種的發展模式,企業日子過得很好,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幹嘛要創新?」6月,CFDA成為ICH(人用藥品註冊技術規定國際協調會議)正式成員。這被朱迅認為,這對醫藥行業的意義,不亞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意義。加入ICH背後,正是藥品審評審批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對此,國家藥典委員會秘書長張偉也在7月3日呼籲,要逐漸關注創新葯的可及性,讓人類醫藥學的研究成果能夠迅速的被人民所享受。他認為,未來新葯市場是混合模式,要同時向美國、日本、印度學習。比如,要跟美國學習建立科學監管體系,還有風險控制管理能力;要跟日本學習生產許可,外加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制度;要跟印度學習仿製葯的製劑水平和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