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作為世界第六大和歐洲第二大經濟體,法國進入本世紀以來受「產業空心化」、「製造業外流」影響,經濟衰退嚴重、失業率居高不下。面對世界激烈的經濟競爭環境和快速的科技發展趨勢,希拉克、薩科齊和奧朗德三任總統,曾推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將「再工業化」從初期的工業政策逐步完善成為一項國家優先戰略。2017年5月7日,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當選法國新一任總統。年僅39歲的馬克龍將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近60年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法國「再工業化」進程歷經前面三屆政府,如同圍棋進入中局,其「勢」不厚,其「地」乏實。而新總統如何落子,毫無疑問將對法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1 希拉克時代:「去工業化」催生「再工業化」本世紀以來,法國工業就業人口持續下降。2006年,希拉克總統就「去工業化」日趨嚴重的現象,提出了針對6個行業的工業創新計劃,力圖通過提高創新能力實現「再工業化」。他表示,當歐洲或者法國的經濟活力遭到懷疑時,法國應該果斷選擇依靠科學和創新來振興國家工業的道路。法國已意識到在科研領域與美國等國家的差距,加強法國在工業和服務業的創新力度以及創造高素質的就業崗位是當務之急,也是國家可持續發展和解決民眾就業的關鍵所在。 2 薩科齊時代:金融危機提升「再工業化」地位2008至200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加深了法國的「去工業化」程度,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900多家法國工業企業關門。受此影響,薩科齊在2007至2012年就任法國總統期間,逐漸明確了「再工業化」的政策作用:前期主要為應對法國的「去工業化」問題,危機之後則成為振興經濟的重要手段。政策目標也逐漸明朗——促進產業回歸、增加就業和復興經濟。「再工業化」戰略漸成雛形。 3 奧朗德時代:「再工業化」成為國家優先戰略奧朗德在競選之初就承諾將「再工業化」和「生產振興」視為其主要的施政目標,並最終得到大多數選民支持。隨後,以「新工業法國」計劃為代表的綱領性文件的發布,標誌著新工業戰略正式成為法國的一項國家優先戰略。2015年4月14日,奧朗德總統親自主持推出了作為「新工業法國」戰略規劃第二階段重要舉措的「未來工業計劃」,明確提出了以工業工具現代化和通過數碼技術改造經濟模式為宗旨的「未來工業」。馬克龍部長曾優化「新工業法國」戰略 1 「新工業法國」起步階段相對保守和發散以2013年9月初法國推出「新工業法國」計劃為起點,法國振興製造業的頂層設計經歷了「兩步走」: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為第一階段,在「新工業法國」計劃框架下,確定新一代高速列車、電動飛機等34個優先發展的工業項目。事實上,這一階段的頂層設計存在保守性較強、核心不明確的缺陷:注重實用性和漸進性相結合,但是沒有追求顛覆性創新發展;注重優先發展法國已經取得領先地位的領域,但對於德國掀起的智能製造等新潮流重視不足。這些缺陷也和當時法國剛剛拉開工業復甦帷幕、正在探索起步之中,以及時任法國經濟部長阿諾·蒙特堡等人具有濃厚的「法國優先」思想有關。 2 馬克龍坦誠法國工業「落在德國之後」,明確提出與德國工業4.0「自然對接」2015年5月至今為第二階段。時任法國經濟部長的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宣布「新工業法國」進入第二期,並將原先的34個優先發展項目改組到以「未來工業」為核心,以新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城市、環保汽車、網路技術、新型醫藥等9個新興領域為支柱的戰略布局。在這一階段,法國政府的頂層設計有兩大完善:一是意識到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發展的大趨勢,將旨在發展數字化生產以及推動企業商業模式轉型的「未來工業」,確定為振興本國製造業發展的最重要核心;二是更加務實和開放,坦承法國已「落在德國之後」,明確提出「未來工業」要和德國「工業4.0」平台「自然對接」。「大區生態化發展」能成為「再工業化」的新藥方嗎 1 「再工業化」的重心將從調結構轉到促創新「再工業化」是調整產業格局的重要手段,但其發揮的作用將不僅限於此。新興產業是未來工業發展的一個趨勢,由於圍繞新興產業所形成的產業群可能成為下一輪全球經濟繁榮的支撐點,因此將是「再工業化」的主攻方向。國際比較表明,雖然法國在研究領域的國家投入方面有很好的表現,但在創新鏈後端的發展水平還不夠,公共機構與私營機構之間處於低效合作的狀態,還沒有建立起一個代表中央政府發展目標的國家創新系統,不利於國家產業戰略的推動和發展。如何將「再工業化」的深入與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的完善更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已成為法國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2 馬克龍部長的「大區方案」能否成為法國「再工業化」的新藥方依照馬克龍總統競選期間的承諾,他將試圖通過減稅、削減政府部門工作崗位、減少開支和加大投資來振興法國經濟,還將計劃改革勞動力市場,賦予公司更多的靈活性來協商工作時長和薪酬,但同時也將擴大福利範圍。值得持續關注的是,2016年擔任法國經濟部長的馬克龍和另外一名部長米歇爾·薩潘,曾先後公布了「法國創新與國際化經濟發展的大區方案」(註:2016年,法國將本土現有22個大區合併為13個,故稱大區)的相關工作內容,將法國基於創新的「再工業化」置於大區經濟發展模式之中。大區方案於2017年1月1日開始施行,前期的工作重點是要把法國所有的創新政策聚焦在大東部區(Grand Est,由阿爾薩斯、香檳-阿登和洛林的三個大區合併而來)和奧克西塔尼(Occitanie,主要城市包括圖盧茲、蒙彼利埃、尼姆、佩皮尼昂、蒙托邦等)兩個大區。目前方案的推進工作以圍繞企業創新為主,涵蓋環境培育、融資、市場、員工培訓與創業指導、企業自身等五個方面,發展目標是希望有更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加快成長為規模更大的企業。該方案體現出法國將以往對「競爭力極」創新生態的關注重心提升至大區層面,這也標誌著法國對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進入到了新的發展階段。 3 具有法國特色的「再工業化」之路已逐步清晰且任重道遠從大區方案的相關資料可以看出,法國基於創新的「再工業化」政策的涉及範圍已逐漸擴大,發展定位也更加清晰,相關內容正得到全方位的拓展、補充和完善。與此同時,法國「再工業化」的推進工作仍受公共債務巨額負擔、整體投資不足,以及退休潮+工業勞動力減少、新興產業高技能崗位人才稀缺+中低端工業人才不足+青年擇業選擇多樣性帶來的新就業問題等影響。但不論法國將面臨怎樣的外部經濟競爭環境和內部政府換屆、政策更迭變化,其「再工業化」的發展腳步,正朝著產業高端化、結構合理化、模式生態化的方向持續邁進。法國的「去工業化」與「再工業化」去工業化是指製造業就業比重持續下降。自20世紀80年代,由於全球生產格局的變遷和製造中心的轉移,法國工業逐漸開始「去中心化」進程,只在本土保留了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較高的勞動成本(35小時工作制)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使得去工業化程度逐步加劇。從1980年至2008年,法國製造業附加值增長了36%,這是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的結果,卻也造成了製造業人口急劇下降的情況。製造業的式微與實體經濟基礎的不穩成為事實,使得隨後法國經濟在金融危機中衰退明顯。「再工業化」不是一個新概念, 20世紀70年代,「再工業化」是針對德國魯爾地區、法國洛林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和日本九州地區等重工業基地改造問題提出的。「再工業化」概念的重提反映了發達國家對「去工業化」發展模式的反思,表達了重歸實體經濟的願望。但絕不僅僅是恢復傳統的製造業,而是超出了這個範疇,是在一次工業化基礎上的二次工業化。實質上是推動產業升級,以高新技術為依託,發展先進位造業,從而重新擁有強大競爭力的工業,並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成果引領和改造其他產業。主要參考文獻① 陳康穎.法國再工業化政策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27-28.② 韓冰. 法國打磨「未來工業」國家戰略[OL].③Jean-Lou Blachier.RÉINDUSTRIALISER PAR L』INNOVATION——Rapport au Ministre de l』 Économie etdes Finances [EB/OL].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