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說明:本博客與微信公眾號《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內容均為原創,可授權轉載。請掃碼關注《林墨》公眾號。我們常常批評以數量為導向的學術評價模式催生了大量學術垃圾,但我們忽略了這種模式也催生了大量高被引論文。一項實證研究表明,對於學者而言,發表論文數量越多,則其擁有的高被引論文數量越多。從這個意義上看,倡導『十年磨一劍』時應當更慎重。編譯作者:閔超 / 南京大學 原文作者: Sandström,U.,& van den Besselaar, P.素材推薦人:張琳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圖文編輯:李江 / 浙江大學註:圖片來源於參考文獻中的論文(不同學科的高被引論文數量與論文產量的關係)『質量』與『數量』似乎是一對矛盾,二者不能兼顧。在發表策略的選擇上,科學家面臨一個現實的問題:發表論文總是多多益善嗎?還是說,這樣的策略選擇將導致庫恩所說的「常規科學」,從而是低影響力的成果?很多批評的聲音都認為,我們應該以質量為主導,而避免追求數量。片面追求論文的數量,將導致科研系統瓦解。然而,另一種觀點也同時存在,即突破性成果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因此,更多的嘗試也就意味著有更大的可能。這種觀點有一個很好的佐證:諾貝爾獎獲得者發表的論文數量往往遠超普通科學家。質量很重要,數量也很重要來自瑞典的兩位學者,基於48,000名作者的論文及其引用數據,調查了科研產出率與高被引論文之間的關係。他們分析的結果顯示:數量也很重要。他們從Webof Science資料庫中搜集了瑞典科學家在2008年-2011年間發表的74,000篇論文,以及這些論文到2014年的引文數據。為了區別不同的科學家,他們通過自動的代碼與手動的方式相結合,對科學家進行了姓名消歧處理。這些論文被根據學科和被引用的次數進行了分類。發文越多,高被引論文越多如上圖所示,幾乎所有領域的高被引論文數量都隨著論文產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一般而言,一位科研人員的論文產量越高,他/她的高被引論文數量也會越多。更進一步,圖中還顯示,「科學與工程」、「生命科學」與「心理學」的論文產量加速促進了高被引論文的增加;「環境科學與生物」與「農業科學」的高被引論文數量隨論文產出常速增加;「社會科學」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則減速增加;而「計算機科學與數學」以及「人文科學」高被引論文顯示出增長的極限。他們還對高被引論文與論文生產率進行了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在不同的高被引論文閾值下,二者都顯示出明顯的正向關係:對於前1%的高被引論文,相關係數為0.5;對於前3.5%、10%以及37%的高被引論文,相關係數分別為0.58、0.78、0.88.不同的學科領域,其科研生產率的特點也有所不同,因此利用學科領域各自的平均值對論文生產率數據進行規範化或許有所助益。學科規範化之後,之前觀察到的關係同樣顯著,這進一步證明某位研究人員產出的論文越多,其高被引論文也將越多。這項實證研究表明,不僅僅科研生產率(論文數量)與影響力(被引次數)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對於高被引的論文來說,結果也是如此,即論文數量越多,影響力大的論文數量也越多。倡導『十年磨一劍』時應當更慎重從實證數據上來看,『十年磨一劍』並不是值得倡導的科研評價方式。當前科研系統中日漸走高的論文數量不僅僅意味著以數量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催生了大量學術垃圾,也意味著數量孕育了質量。因為,數量的增長極大地增加了突破式創新和重要發明出現的概率。[1] Kuhn,T. S. (1975).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Revolutions: 2d Ed., enl. Universityof Chicago Press.[2] Sandström,U., & van den Besselaar, P. (2016).Quantity and/or Quality? The Importanceof Publishing Many Papers. PloS One,11(11), e0166149.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