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本文為任澤平在北京、上海、深圳方正首席研究框架培訓會上的演講。一、轉型宏觀:增速換擋與新5%比舊8%好二、產能周期:新周期三、房地產周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四、大勢研判:策略思維二、產能周期:新周期坦誠地告訴大家,在我的觀念里,宏觀研究我不傾向於抓一兩個月的波動,我們對宏觀的看法都是戰略性的看法,比如說我們在2010年判斷「增速換擋」,2014年判斷「新5%比舊8%好」,2015年提出「經濟L型」,判斷2016年到2018年經濟波動觸底。今年初提出「新周期」,不僅僅今年上半年對經濟看好,我對經濟是戰略性樂觀。2012-2015年是左側,經濟單邊下滑,2016-2018年L型觸底,2019年右側出來。新周期是什麼呢?什麼周期,新在哪裡?新周期是產能周期,新在產能出清。大家知道經濟是由各種周期疊加嵌套而成,有短期的庫存周期,中期的是產能周期,還有更長的房地產周期、創新周期。我們今天介紹的是產能周期,因為跟我們投資最相關的是兩個,一個是庫存周期,一個是產能周期,庫存周期決定了短期的波動,產能周期決定了中期的趨勢。投資在經濟結構當中的佔比高,波動性大,所以它在中期主導了經濟的波動。我們做大類資產配置,投資時鐘是一個基礎方法,核心是對周期階段的一個預判,在不同的經濟周期階段,不同的大類資產表現是不一樣的。一輪產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在經濟繁榮的時候,企業家過度樂觀,認為做出決策的能力高人一籌,這時候進行大規模的產能擴張,隨後引發產能過剩;進入第二個階段,產能過剩以後,供需格局惡化,中小企業退出,淘汰落後產能出清;進入第三個階段,產能出清的尾聲,行業集中度提升,剩者為王,企業利潤改善,銀行不良率下降,修復資產負債表,為新一輪產能擴張積蓄力量;到了第四個階段,持續的盈利改善和資產負債表修復,最終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主流經濟學家,像凱恩斯、熊彼特、哈耶克、薩繆爾森等等都提出了產能周期的經典理論,在此不詳述。從實證的角度我們發現,隨著全球化深入,全球經濟周期關聯性增強。最近,美國、德國、日本啟動一輪設備投資周期,他們的資本開支在加大,因為的機電產品出口佔比大,對於的出口會有一些帶動,我們看到出口在復甦。我重點要講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四輪產能周期:1980-1991年,1992-2000年,2001-2008年,2009-2016年。非常清楚,每7-11年一輪,2017年處於第五輪產能周期的底部和起點。第三輪產能周期上升期始於2001年前後,2001年我們加入WTO,放開了外需,此前1998年商品房改革放開了內需,啟動產能投資在2003-2007年爆髮式增長。在2007年中期見頂后開始進入下滑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本應進行過剩產能出清,但是2009年「四萬億刺激」進一步擴張了新產能,產能過剩進一步堆積,產能出清被推遲了。2004-2007年的建成產能,疊加2009年的新建產能,一直到2011年接近產能投放尾聲,在2012年前後才步入漫長的產能出清。2012年以後,我們開啟了漫長的去產能之路。2012年以後由於產能過剩,經歷了54個月的工業品通縮,是非常慘烈的,很多中小企業退出,市場自發產能出清。到了2015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去產能是五大任務之首。習近平總書記講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久久為功」,表達了供給側改革的決心。2012年以來的市場出清,疊加2016年以來的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和環保督查,進一步使得我們的產能去化加快了、提前了。2017年前後國內這一輪產能出清周期接近尾聲。然後我們來看全球,在2014-2015年全球周期品價格崩盤,也經歷了一輪投降式的下跌。因為在2014年、2015年當時美聯儲退出QE、引導加息,美元大幅走強,需求下滑,面臨「雙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一輪暴跌,跌到2015年底,跌得非常慘烈。很多傳統行業十分絕望,在2015年要賣殼、要轉型。除了國內市場出清,其實全球的周期品價格也經歷了一波非常慘烈的調整。所以產能周期的大底終於在2015年見到了,在絕望中重生,在爭議中上漲。2016年以來,周期品價格出現了波瀾壯闊的上漲,是庫存周期和產能周期疊加的結果。上面是宏觀的角度。我們來看分行業的中微觀角度。2012年到2017年,上游黑色、有色這些行業的產能投資持續去化,甚至部分年份出現了負20%多的增長,不僅沒有新的產能,而且很多的企業和產能退出了。大家可以看一下,化工、造紙、有色、建材、鋼鐵、煤炭這些行業,走到今天,當很多經濟學家還在說產能過剩的時候,而你從中觀、微觀發現,很多行業其實出清已經非常充分了,已經進入寡頭壟斷的格局了,甚至已經開始供不應求了。微觀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時候還盯著GDP、M2等數據是沒有意義的,這些宏觀指標已經無法反映經濟結構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而很多宏觀研究員還在閉門造車,這就是為什麼今年很多宏觀研究員犯了方向性錯誤的根本原因。所以你會發現,今年跟我PK的大部分是宏觀研究員,而行業研究員你們去交流,他們都是支持我的邏輯的。產能出清進入尾聲,行業集中度提升,開始進入剩者為王、贏者通吃、強者恆強的時代,我們看到化工、造紙、玻璃、水泥、有色、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企業受益,頭部效應非常明顯。以前大家買股票,買完老大買老二,今年發現就是老大最好,頭部效應十分明顯。而且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通過規模效應、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節省成本、設備更新、研發投入、提高環保標準等建立壁壘和護城河。越來越多的行業從數星星的時代,進入到了數月亮的時代。水泥行業集中度不僅傳統行業開始進入強者恆強的時代,金融、新興行業也開始強者恆強。金融監管導致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行業集中度提升,而且以前銀行的風險敞口大部分來自傳統行業,現在傳統行業企業利潤改善大幅降低了銀行不良率。監管加強、打擊炒殼、併購重組等導致新興行業集中度提升。前段時間我和愛奇異的副總一塊兒吃飯,他當時說了一個數據,我非常的驚訝,他說我們國內一年拍幾百上千部電影,賺錢的只有前20部。大部分的電影,一日游,或者連上映的機會都沒有,今年光《戰狼》一部電影,占國產暑期檔票房的一半。所以頭部效應非常的明顯。更重要的是什麼呢?大家知道以前周期品價格,大家炒的時候對它是又愛又恨,因為它漲的時候非常凌厲,但頂是尖的,因為它的漲價邏輯是自我破壞的,漲上去以後,邊際高成本產能就放出來了或中小企業就進入了。但是這一次你會發現,頂是平的,這些周期品的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保持很高的利潤水平,為什麼?因為銀行仍然對「兩高一剩」的行業限貸、環保督查、供給側去產能,壓制了新的產能釋放,所以現有的這些行業正在收割這個市場,它的利潤和資產負債表修復持續的時間是超預期的。比如說有一個小企業,它找到銀行說我這個行業已經大幅盈利了,我想把原來的產能開出來,銀行會告訴你抱歉,按照現在的監管規定,你這個行業叫「兩高一剩」,沒有辦法給你貸款。如果你找到地方政府要批地,地方政府會告訴你,現在環保督查都是烏紗帽工程,地方沒有環境容量給你。你要擴張產能,而中央的政策還在去產能。所以,這些行業龍頭企業盈利的改善時間、力度是超預期的。部分行業護城河建立以後,周期屬性下降、公用事業屬性上升,這有助於提升估值水平。而且,環保成本的提高以後是新常態,不要懷疑政策的執行力,尤其在新政治周期下。當然現在有人開始批評我們的環保政策,說政府採取了計劃的手段、採取了行政化的手段,我覺得現在有些經濟學家被西方經濟學洗腦洗得太徹底、太書生,已經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了。環保這個事情走到今天,不動用行政手段,已經根本不行了,如果能用市場化解決早解決了,還用等到今天嗎?還需要動用行政手段嗎?你稍微去調研就知道了。我去做過調研,大家也可以做一下調研。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有一次去唐山調研,遇到了一個賣環保設備的地區銷售總監,他跟我吐槽,說他賣的環保設備,很多企業當擺設,上面檢查的時候用一用,平時不用,因為這些設備運行是有成本的、有磨損的。我就跟他說,那你為什麼不跟當地政府舉報投訴呢?賣環保設備的銷售總監就跟我講,他說現在這些地方的企業都跟地方政府鐵得很,我們都是外來戶,肯定不敢惹這些事情。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航拍局拍的我們華北的夜晚,那些重化工企業晚上在幹什麼?環保設備都關了,燈火通明的在那兒濃煙滾滾的排,乾的都是斷子絕孫的事。所以今天的環保不動用行政手段根本不行,這是的國情。圖:華北地區重化工廠夜晚關掉環保設備燈火通明排放圖:航拍華北地區發現17萬平方米工業污水滲坑,地下水嚴重污染我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有一次到北京南站,大家到北京南站千萬不要打出租,那排隊能排死人,設計太差,一定要打滴滴專車,這不是植入式廣告,市場經濟真的很偉大。我有一次打了一個,10分鐘就來了,我就跟司機聊天,我問他,你是哪裡人,以前幹什麼?他跟我說,他是保定人,以前在石家莊開車。我就問他,北京的空氣好還是石家莊的空氣好?他說北京的空氣好太多了。他說他在石家莊開了幾年車,實在開不下去了,在石家莊開著開著車,有時候兩邊的建築就看不到了,路標也看不到了,自己開到哪兒根本不知道,離開導航已經無法開車了。去年北京的霧霾PM2.5年均83.2(上海52.2,廣州47.4,深圳32,5,微克/立方米),石家莊的霧霾年均122.6,去年石家莊一些監測點PM2.5甚至創了全球的新高1000多,每到冬天有錢人都走了,你看醫院全是老人、小孩,呼吸道問題,的環保到了必須動用行政手段的地步,這裡面有很多對國情的理解。我們現在很多經濟學家沒有去調研,他也沒有參與過公共政策的制定。我們以為這些行業負債率很高,2014年以來這些行業的負債率都在大幅下滑,資產負債表都在修復,為什麼?2014、2015年降息,降低財務成本,2016、2017年盈利持續改善。結論就是這張圖,我們自己研發的,藍色是總需求,黃色是總供給。經過產能的持續出清,大家知道的需求每年還有增長。我給大家報一下今年上半年情況,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增長8.5%,出口8.5%,基建投資約17%,消費10.4%,我們總需求是10%以上的增長,但是今年上半年我們的產能投資只有5.5%的增長,而企業還要正常的折舊和設備更新。所以你會發現,我們出現了近幾年少有的供求缺口,供求缺口必然導致周期品價格上漲和企業盈利改善。為什麼周期品價格漲,這是基本面決定的。結論就是,經過六年多市場出清,疊加供給側改革和環保督查,經濟正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點上。新周期的核心是:產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產能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剩者為王、企業盈利改善、銀行不良率下降、資產負債表修復、為新一輪產能擴張蓄積能量。我們提出新周期以後,在市場上引發了一些討論,市場目前存在一些誤解,我大致做一些回應:1)有觀點認為新周期是需求的復甦。我們強調的是產能出清新周期,產能出清引發的資產負債表修復至少有2-3年時間,所以從去年開始到明年,我們都處於這個階段。這些行業龍頭資產負債表修復,具有可持續性。2)有觀點認為產能出清主要是供給側改革所致。我們認為,新周期是供給側改革和市場自發出清的疊加。市場自發出清比供給側改革要更早,從2012年以來,經濟就已經開始依靠市場自身力量去產能,54個月的通縮。另一個可以佐證的證據是,我們看到供給側改革主要在鋼鐵、煤炭,但我們看到產能出清在化工、造紙、玻璃、水泥、有色等沒有推動供給側改革的很多行業均有積極進展,可以觀察到廣義周期品的價格上漲、企業盈利改善以及資產負債表修復。3)有觀點認為新周期一定要有新內容,新經濟結構。我們認為經濟周期和結構轉型是兩回事,並不意味著每一次周期輪迴都要有經濟結構的翻天覆地。周期是從復甦、繁榮、衰退到蕭條自身的循環。在產能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剩者為王的過程,也提升行業平均效率和規模經濟,促進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設備更新,有轉型升級的內涵。4)有觀點認為新周期是設備擴張周期。產能出清新周期,處在產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目前並沒有進展到第四個階段設備擴張周期,鋼鐵、煤炭、電解鋁等行業甚至仍在去產能去設備的過程,當前商品價格和周期股的大漲主要是產能出清而不是產能擴張。5)2011年、2013年市場多次有分析師預測新周期啟動,結果均被證偽,有觀點認為這一次新周期也會被證偽。2011年處在產能擴張的尾聲、2013年剛剛開啟去產能,被證偽符合周期自身的運行邏輯。但是經過長達54個月的通縮和市場自發出清,疊加供給側改革,產能出清周期已經接近尾聲。當新周期真的來臨時,人們已經不敢去確認了。6)有觀點認為,市場自發的供給出清和供給側改革導致商品價格上漲,利潤在產業鏈上下游重新分配,擠壓力中下游,提升了成本。我要說的是,市場是很公平的,不要忘了,過去這幾年,這些上中游傳統行業有多慘,大家還記得2015年韶鋼要賣殼嗎,多少傳統行業要轉型,人家虧了這麼多年,今年賺一點點錢,很正常。過去漫長通縮,難道不是上游補貼下游嗎?要尊重市場有自身的周期運行規律和事實。7)有觀點認為新周期意味著改革任務完成,不需要再改革了。這也是一種誤解,產能出清新周期僅就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而言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改革仍任重道遠,比如通過減稅和打破「玻璃門」放活新興產業,通過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通過財政整頓建立健全財經紀律,在金融穩槓桿的過程中完善金融監管,為了平滑改革帶來的結構性失業陣痛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等。近期關於新周期的討論,出現了宏觀研究員普遍反對,行業研究員普遍舉證的現象,宏觀研究應多做調研、少閉門造車。 新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義,因為只有認清經濟形勢,政策才能採取正確的操作,才能避免誤判引發經濟大起大落。新周期的政策含義十分重要:市場已經靠自身力量企穩,經濟L型,保持貨幣政策中性穩健,防止再度通過刺激房地產穩增長;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和環保標準提高是新常態,大方向是對的,對公共政策的批評不能帶有「潔癖」,不應該再回到過去粗放式發展道路,新周期意味著未來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集約式發展的大方向和道路;市場自發出清證明了市場機制的偉大,要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未來更多地要依靠市場化和法治化的方式推動供給側改革,同時去產能過程中公平對待國企和民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三、房地產周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我研究了十年房地產,2015年我就跟大家推薦過「一線房價翻一倍」,今年我跟夏磊、熊柴在人民出版社聯合出了一本書,《房地產周期》。我想大約用10分鐘的時間講一個問題,什麼決定房價。這個問題很重要,決定了每個人的大類資產配置。更重要的是什麼?可以實戰!我們要判斷哪個地方房價會漲,哪個地方房價會跌,什麼時候會漲,什麼時候會跌,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最核心的問題。那我來問大家,什麼決定房價?你會發現,在這個社會上過去十多年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有幾十種答案,這就是房地產這個話題爭議這麼大的原因。我研究了10年房地產,把它總結為一句話,「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大家記住這句話就行了。我們判斷一個地方未來房價是漲還是跌,第一個要判斷未來這個地方人口是流入的還是流出的,人口流入的地方,未來房價長期來說怎麼走?漲。人口流出的呢?肯定漲不動。這就是為什麼過去一二線城市房價大漲,東北的房價不漲的原因。中期看土地,如果這個地方人口是流入的,政府還不供地,這個地方房價會怎麼走?大漲。短期看金融,如果一個地方人口是流入的,政府還不怎麼供地,最近貨幣又開始刺激了,這個地方房價會怎麼走?暴漲。非常簡單,就堅持這個邏輯,剩下的都是信仰問題了。貌似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我來問大家,未來人往哪裡流動呢?人流入的地方,房價持續看漲,你買入並持有就好了,那麼未來人往哪裡流入呢?有人說往大城市流動,有人說往小城市流動。我跟大家說,過去十多年,我們城市規劃指導思想一直沒變,「控制大城市規模,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區域均衡發展」,這就是我們城市化的思路。未來人口往哪裡流動呢?我們研究了十幾個經濟體,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等。時間原因,我就給大家介紹日本和美國,一個是人地關係緊張,一個是人地關係不緊張。這是過去100年日本大的都市圈佔日本人口的比重,大家看是什麼趨勢?不斷上升,日本大的都市圈在過去一百年人口佔比是不斷上升的。日本1.3億人、3700萬在東京,韓國5000萬人、2500萬在首爾,所以你看它的大都市圈是不斷擴大的,人不斷往大都市圈流入。有人會說,日本、韓國人地關係緊張,所以人去了大都市。看美國,這是過去將近一百年,美國人口流動的趨勢,美國大都市區佔美國人口的比重是什麼趨勢?也是不斷上升的,有沒有逆轉過?回到小城鎮去?沒有。美國人地關係不緊張,國土面積跟差不多,美國有3.2億人,13.8億人,人不斷往大的都市圈流入。你看無論是美國、日本、巴西、義大利、菲律賓、英國、印度無一例外,不管什麼樣的經濟體,人不斷往大的都市圈流入,是最基本的規律和趨勢。為什麼?因為大都市更節約土地,更節約資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能為年輕人帶來夢想,這是幾百年來城市文明的勝利,這是一種文明。控制大城市規模、發展小城鎮是逆城鎮化的,是不符合規律的。過去也是這樣的趨勢,人口從東北、西北、小城鎮往大的都市圈遷移,不僅過去十年,未來二十年仍然如此。下面這張圖就是我預測房價最核心的一張圖,在2015年預測一線房價翻一倍做的。什麼地方房價會漲,答案很簡單,人口流入的,庫存低的,政府不供地的。什麼地方房價漲不動?人都跑了,政府還在拚命的供地,房價能漲得起來嗎?又有人會問,任博士,你2015年預測一線房價翻一倍,為什麼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一年就翻了一倍。下面這張圖回答了這個問題,貨幣的超發。藍色的線是廣義貨幣供應增速,綠色的線是居民收入增速,紅色的線是名義GDP增速。2014年以來,貨幣供應是向上的,GDP增速是向下的,什麼概念?貨幣超發,引發了廣義資產價格輪番的上漲。拉長來看,不僅過去這一兩年貨幣超發,過去這幾十年,貨幣一直在超發,M2、廣義貨幣供應量年均增長20%,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跑贏這台印鈔機的。大家還記得北京上海十年前的房價嗎?一萬,十年十倍。什麼叫有錢人,80年代叫萬元戶。80年代北京的一套四合院賣5000塊錢,萬元戶在北京可以買兩套四合院。放在歷史的長河中,貨幣的貶值是驚人的。很多人動不動講賣房炒股、現金為王,所以我說現金為王是個坑,而且這個坑很大。1998年到2016年,全國房價漲了不到四倍,貨幣供應量漲了將近15倍,究竟是房價漲多了還是貨幣發多了?又有人會說,房價什麼時候見頂,你能告訴我什麼時候貨幣不超發嗎?又有人跟我講,任博士,現在北京、上海要控制人口了,北京、上海的房價是不是就不漲了?我們來看,東京圈3700萬人,基本同樣的面積,比北京2200萬人多。首爾圈只是北京面積的一半多,首爾圈2500萬人,人家的人口密度比我們大,人比我們多,為什麼人家的大城市病沒我們嚴重?我們的大城市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來給大家看兩張圖,這是北京的軌道交通,大家都很熟悉,稀稀拉拉的,看不出來稀稀拉拉的?這是東京的,東京圈3700萬人,人均軌道交通里程是北京的4倍,我們的城市規劃太簡單粗暴了,車多了限號,人多了控制人,問題的關鍵是完善城市規劃。日本東京人均GDP高達4萬多美元,以坐軌道交通出行為主,我們呢?小汽車、計程車比例太高。為什麼過去我們一線房價漲幅這麼高?就是因為我們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積極發展小城市,區域均衡發展」的城市化指導思想下,土地向三四線、中西部傾斜,人口向大的都市圈集聚,導致了人口城市化和和土地城鎮化明顯背離,從而導致了人地分離,供需錯配,一二線房價過高,三四線庫存過高,這是根本的原因。最近我們出了一本書,《房地產周期》,把過去10年對房地產研究的心得,採用國際上百年的歷史,對一個一個問題澄清誤解。 四、大勢研判:策略思維前面介紹了宏觀框架,最後講一下策略思維。投資最終是要落地的,比如股票。在股票市場上,有兩種策略思維,一種是總量思維,一種是邊際思維。總量思維反映一致預期,羊群效應,烏合之眾。邊際思維反映超預期,與眾不同。股價是由哪種思維決定的?邊際超預期決定的。股價是大家都不知道的邏輯或信息,而你發現了與眾不同的邏輯,這個信息逐漸體現在股價上。這就回到了分析師的價值究竟是什麼?研究的價值究竟是什麼?市場上有兩類分析師,一類隨波逐流,一開始廣受追捧,到最後被市場證偽,因為他代表了總量思維和一致預期。還有一類分析師,一開始廣受爭議,被懟,後來大家漸漸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在絕望中重生,在爭議中上漲,他代表了邊際思維和超預期。就像2014年我們提出「5000點不是夢」,當時很多看空的觀點廣受追捧,到了2015年,前面看空的人變得比我們更激進,市場開始流傳「1萬點不是夢」,我說「一年前市場認為我瘋了,一年後我理性了市場瘋了」。今年新周期也是這樣,2015年大家對傳統行業都絕望了,2016年周期、金融、消費在絕望中重生,今年在爭議中上漲。我認為,「新周期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最後來不及」。這就是分析師的價值,研究的價值。以獨立、客觀的研究立場提出邊際超預期的邏輯或觀點,不隨波逐流,這是對投資者最大的貢獻。這來自修鍊內心的清凈,知行合一,事上磨鍊,致良知。放下執念,無我不執。任澤平,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所長。曾先後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首都金融智庫專家,科技部國家高新區升級評審專家,新供給50人論壇成員,人民大學兼職研究員,對外經貿大學兼職教授。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后。曾參與重大文件和改革方案起草,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量化績效考核常年名列前茅。在《人民日報》、《經濟研究》等報刊發表文章百篇,專著《宏觀經濟結構研究》入選「當代經濟學文庫」,出版譯著《從奇迹到成熟:韓國轉型經驗》(艾肯格林、鉑金斯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專著《大勢研判:經濟、政策與資本市場》(中信出版社)。先後提出「新5%比舊8%好」、「5000點不是夢」、 「改革牛」、「一線房價翻一倍」、「經濟L型」、「新周期」等重要判斷,2015年大滿貫冠軍分析師,獲得新財富四項大獎。‍本文依據如下方正宏觀研究報告:《新常態 新周期 新牛市——2017年宏觀經濟和大類資產展望》,20170228。《新周期——2017年春季宏觀展望》,20170328。《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來自產能周期的多維證據》,20170331。《產能周期的基礎理論和規律特徵——正解新周期之一》,20170817。《產能周期的規律特徵與未來展望——正解新周期之二》,20170827。《軟著陸 業績牛——2017年宏觀經濟展望》,20161128。《房地產調控二十年:回顧、反思與抉擇》,20170212。《人地分離,供需錯配:一線高房價、三四線高庫存的根源》,20170105。《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 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20161011。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