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有人曾經這麼評價過 Contax 的貢獻:如果沒有 Contax,就沒有 Leica 帝國今天的地位。確實,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確實可以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成長。Contax 的起源1925年,Leitz 公司創造性的發布了 35mm 照相機 Leica I,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轟動,因為它的新穎、小巧,很快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普及。Carl Zeiss 基金會在 1926 年對 Leitz 公司的成功迅速作出了回應,通過收購 Ica、Contessa-Nettel、Ernemann 和 Goerz 等四家小型照相機商,組建了 Zeiss Ikon AG 公司。Zeiss Ikon 在這段時期內研發製造了許多類型的照相機,但都未能開發出能夠與Leica相抗衡的機種。最終於1932年,Zeiss Ikon 推出了 Contax,這是 Zeiss Ikon 全線產品中最為優美的機種。它與製造 Leica 照相機的 Leitz 公司的策略不同,Leica 照相機中有簡單和複雜的,但Contax 代表著 Zeiss Ikon 的最頂級機。Contax I 1932-1936Contax 旁軸相機使用當時的新型材料硅鋁合金,壓鑄法成型,從鏡頭接環的安裝到底片壓板的研磨皆采最新的製造法,以符合 Sonnar5cm/F1.5 之類的大光圈鏡頭更高精確度的要求。快門為金屬縱走式,不用擔心強光的燒灼,快門速度為1/1000,到後來的1/1250秒。鏡頭接環除了標準的內插刀,也有外插刀以配合其他鏡頭。底部兩端有手把用以回卷底片及打開里蓋,讓底片的裝填更為方便。只是卷片軸沒有固定在機身上,要小心不要遺失。Contax I 型相機一共進化了8個版本。從1932年問世,1936年停產,到1938年停售,一共生產了36,700台。除了最初的Contax I 型相機外,還有 I-1~I-7 七個改良型:I-1型 - 快門速度為Z、1/25〜1/1000秒。測距器反光鏡鍍銀。I-2型(1932年10月) - 測距器反光鏡改為鍍金。I-3型(1933年中期) - 增加慢速快門至1/2秒。I-4型(1933年後期) - 腳架安裝的金屬部分採用與Contax II型同樣的摺疊式。I-5型(1934年中期) - Z快門標示改為B。為了迴避Leica公司專利中「測距器外側、觀景窗內側」的部分,改為「測距器內側、觀景窗外側」,基線長從103mm縮短為93mm。I-6型(1935年初期) -I-7型(1935年後期) - 快門最高速度提升至1/1250秒。最初版本的 Contax I 型相機因為外觀顏色為深色,俗稱Block Contax。此型設計的概念為「忠實呈現攝影者的意圖」。到1934年,Contax 已經有了從 28mm 開始到 500mm 共12支鏡頭。Contax II 型相機俗稱Chrome Contax,於1936年上市,加入了世界上第一個測距取景器,至二戰前生產了59,500台。Contax II在這個時期,Contax I 型時代的鏡頭群以鍍鉻的形態復活,並變更了一部分鏡頭的設計。與柏林奧運配合推出 Sonnar 18cm F2.8、Sonnar 30cm F4 為著名的鏡頭,俗稱Olympic Sonnar。其他也有如 Biogon3.5cm F2.8 這樣的高性能鏡頭。Contax II 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測距取景器的相機,可以更佳方便的進行對焦。Contax III 型,俗稱Universal Contax,為原 Contax II 型之機頂加裝硒光電池式測光表,其餘性能皆相同,1936年上市。III 型公告總生產數為38,000台。Contax III + Sonnar 1.5 / 5cm到了1937年,由於戰爭的緣故,要優先生產槍炮瞄準器和轟炸瞄準器,民用產品的生產減緩乃至停止。據說工程師們利用午餐和休息時間仍在繼續研製 Contax 單反機。不幸的是,在戰爭中所有 Contax 單反機的樣機都丟失了。Contax IIa 型,二戰後,蔡司公司一分為二,西德新蔡司公司於斯圖加特生產 Contax IIa型機,將戰前的 Contax II 改良,諸如小型化、改良觸感、改良不穩定的過片計數器、調整連動測距器窗孔位置以避免中指擋住等等。前期機身以黑字標註快門速度,俗稱Black Dial,1954年以後發售的後期機型在快門速度1/50秒處標示為黃色的X,比1/50更高速的數字標示為紅色,俗稱Color Dial。1960年停止銷售。由於當時的西蔡公司沒有能力製造 Carl Zeiss 鏡頭,所以從東蔡引進Topogon 25mm F4、Biometar 35mm F2.8、Biotar 75mm F1.5,共3種鏡頭。Contax IIIa 型,於1951年上市,比Contax IIa型多搭載了連動測光表的版本。生產販售至1961年,為蔡司公司(Zeiss Ikon)所生產的最後一款 Contax 相機。Contax IIaContax IIIaNo Name Contax,二戰後,蘇聯佔領蔡司公司原耶拿(Jena)工廠後生產並銷往美國的機種,為了避免商標糾紛,而在機身上標有Contax商標處貼上其他品牌名稱,稱為No Name Contax。No Name ContaxContax 旁軸的鏡頭,除了二戰以前耶拿的卡爾蔡司制,以及戰後東蔡所生產的鏡頭以外,全部都為西蔡 Oberkochen 工廠所製造。戰前與戰後使用同樣接環。戰後型機身測距器基線長縮短為 72mm,18cm 直裝式鏡頭對焦精度較不足,而為了快門單元組件小型化,舊 Biogon3.5cmF2.8 鏡頭尾端過大而無法使用。另外,戰前型機身與戰後型的測距器齒輪方向不同,故疊影對焦的方向正好相反。濾鏡口徑基本為 φ40.5mm。Contax I 型 時代以鎳塗寫「Carl Zeiss Jena」文字,Contax II 型以以後用鉻,加上薰膜的版本字樣為「Carl Zeiss Jena T」。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德生產的鏡頭字樣為「Carl Zeiss Jena」,西德生產的字樣為「Zeiss Opton T」,後來因為生產的鏡頭都有薰膜,所以字樣變為「Zeiss Opton」,最後更進一步改為「Carl Zeiss」 。蔡司生產的旁軸相機於1961年正式停產,Contax 旁軸的歷史進入沉睡期,直到1971年,西蔡與日本 Yashica 公司合作,才以 CONTAX 的名字復活,從此CONTAX 品牌的相機由 Yashica 公司製造販售,由西蔡公司提供鏡頭。注意,Contax 相機的名稱用於西蔡自己製造的 康泰時 旁軸相機,首字母大寫,其餘小寫。由 Yashica 公司製造的 康泰時 相機所有字母均為大寫。關於 Yashica 的 CONTAX ,我們待會兒會說到。下面我們要來說說 Contax 的單反。Contax 的單反上期我們說過,二戰後,東蔡主要致力於生產過去未完成的單反相機,而西蔡則致力於使其原來的 Contax 旁軸相機更加現代化。而東西蔡的商標權糾紛最後的結果,西蔡在西方國家有蔡司的命名權,東蔡在社會主義國家保留命名權。東蔡的產品想要出口到資本主義國家怎麼辦?只能改名字,於是東蔡註冊了兩個商標,PENTACON(PENTAprismCONtax 潘太康)或 PENTAX(PENtaprism conTAX賓得),這兩個名字都是由五稜鏡的英文和原品牌 Contax 組成,也表明了東蔡想要繼續製造單反的決心。後來 Pentax 商標賣給了日本的旭光學,成就了一代經典,而東蔡則使用 Pentacon 品牌製造他們的單反相機。在商標權糾紛判決之前,東蔡已經使用 Contax 品牌研製生產出了 Contax S 系列單反相機。其實早在1936年,蔡司就開始研製使用 35mm 膠片的單反相機,並且使用五稜鏡作為反光材料,但是由於戰爭的原因,單反相機的研發一度廢止,再加上戰爭後期盟軍的轟炸,大部分原型相機不幸丟失。二戰結束后,蘇聯佔領下的東德組建了蔡司耶拿人民企業,開始著手研發過去沒有完成的單反相機。在1949年的萊比錫春季展覽會上,東德 Carl Zeiss Dresden 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架帶內置五稜鏡取景器的35mm單反機Contax S,S 源於 Spiegelflex,即鏡面反光之意,但在照相機上並沒有刻著S。Contax S 與戰前的樣機有許多相似之處,機頂有五稜鏡,42mm螺口可交換鏡頭卡口;與原來的樣機不同的是 Contax S 採用橫走式布簾快門,以減小照相機的整個體積。Contax S之後 Contax 和 Pantacon 的商標混用了很長時間,在此期間,東蔡製造出了 Contax S 的後續機型 Contax D(Pentacon D) / Contax F(Pentacon F) / Contax FB(Pentacon FB),直到 Contax FB 之後東蔡的單反品牌才改為 Praktica(百佳)。西蔡生產的第一台單反相機 Contaflex 於1953年推出,至1968年,一共生產了12個型號。Contaflex 是葉片快門,也是第一台裝備鏡后測光表的單反相機。CONTAFLEX1958年,西蔡開始生產 Contarex,但是,作為高質量綜合專業型單反相機,這個機器實在是丑的可以。由於在五稜鏡前面有個硒測光元件,很快就獲得了「獨眼龍」的稱號,但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測光表耦合的焦平面快門照相機。Contarex配上50mm f2.0 Carl Zeiss Planar鏡頭后,Contarex的重量達整整3磅,以今天的標準來看是很重的了。Contarex 具有令人羨慕的可換後背功能,一台機身可以同時使用多種膠捲。具有瞬回式反光板和映入眼帘的追針式測光。不過這部製作精良的照相機並不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同一時期日本相機製造工業的崛起,新穎的相機和低廉的價格對蔡司的市場造成了不小的衝擊。Contarex 的品牌則延續到了1972年,1972年,蔡司決定停止生產Contarex 系列 Super Electronic,之後,開始嘗試走鏡頭供應商的路線。CONTAX 的重生1961年,Contax 品牌正式停用,西蔡不再生產 Contax 品牌的相機,而東蔡的相機品牌則改為了 Pentacon。直到1974年,為了補足電子技術不足的弱點,蔡司與日本Yashica公司合作,生產 CONTAX RTS,康泰時於是復活。正式名稱為 CONTAX,不過為了與 Zeiss Ikon 的 Contax 區別,通稱為 YASHICA CONTAX(CONTAX 全部大寫,以與之前的 Contax 區分),也簡稱為 Y/C,或日文的 ヤシコン。1975年,新生的CONTAX 發布了第一款單反旗艦相機 CONTAX RTS,初代RTS由三家公司共同負責:機身由Yashica負責、機身設計由保時捷負責、鏡頭由卡爾蔡司負責(沒錯,你沒看錯,保時捷負責了這款新生傳奇的機身設計)。CONTAX RTS 在當時是一款非常先進的電子化照相機, 具有光圈優先以及曝光補償功能,第一次使用了最高速度達 1/2000 秒的無級電子快門,同時還提供了 5 張以及 2 張連拍的卷片供選擇。Contax RTS所謂RTS,是"Real Time System"的簡稱,電源打開時、快門釋放鈕一按,快門快速完成動作,稱為「Feather Touch」。此設計的評價兩極。雖然蔡司鏡頭的評價很高,但機身內部電子機構複雜,也被批評為不穩、脆弱。保時捷四平八穩的設計風格與當時日本相機大異其趣,展現德國包豪斯的工設美學精神。1980年,西蔡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內置馬達的相機,Contax 137 MD。Contax 137 MD1983年,日本京瓷(kyocera)公司合併了雅西卡公司,所有的CONTAX業務轉移到京瓷。所生產的手動、自動對焦單反,及自動對焦旁軸相機通稱為 Kyocera CONTAX。1990年,令世界相機業震驚的頂級專業單反機 Contax RTS III 正式推出。CONTAX RTS IIICONTAX RTS III 首次在使用了真空後背的陶瓷壓板,徹底解決了以往膠捲不平整的問題,卡爾蔡司號稱第一次將鏡頭的全部實力展示在膠片上。 RTS III 同時內置專業的內置閃光測光表,可以進行閃光測光同時提供相應的讀數。 RTS III 最高快門速度為八千分之一秒,閃光同步速度為 1/250 一秒,同時內置每秒連拍五張的卷片馬達,這些使得他成為一款不折不扣的頂級專業單反機。進入九十年代,日本各個相機廠商都將研發生產的重心轉向自動對焦的 AF 相機上,但是蔡司卻明確表示拒絕在鏡頭上使用自動對焦鏡頭上使用的廉價的塑膠材料,所以 CONTAX 當時沒有進行自動對焦相機的生產。不過在 1993 年雅西卡推出了一款具有對焦提示的 Contax RX 相機,能夠在取景器內顯示出對焦指示和對焦偏差。不過對焦時仍然需要用戶手動調節鏡頭。Contax RX1996年, 由於美能達發明的自動對焦鏡頭在單反市場上的巨大成功,而蔡司又一直拒絕在鏡頭中使用自動鏡頭必須的塑膠材料。故蔡司開始走曲線救國的路線,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自動對焦的康泰時單反相機 CONTAX AX。CONTAX AX使用機器背對焦技術進行對焦,也是世界唯一一部背部自動對焦相機。好處在於可以使用普通的手動鏡頭實現自動對焦功能。CONTAX AX它的菱鏡、反光鏡箱和底片架等組件都是安裝在一套軌道上的,透過電動馬達控制這些組件前後移動,便能實現自動對焦功能了。雖然說起來好像很輕易,但這仍是一件要依靠特別技術才能實現的事情。例如要為了令相機在軌道上移動時仍保持精確性,Yashica 的母公司京瓷(Kyocera)便提供了特製陶瓷導軌;而為了令相機的內組件能迅速移動,便用上了超音波馬達來作為驅動系統。這些技術令 AX 有著高速的對焦能力,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部使用任何鏡頭都可以對焦的相機。雖說 康泰時 的 AX 的各項性能都非常的優秀,不過其機背對焦技術並沒有被市場看好,所以導致 AX 在銷售上並沒有取得很好在成績,不過這也加速了 康泰時 自動對焦研發的速度。1998 年,雅西卡和康泰時向世界展示了擁有 135 單反相機性能的 120 單反 CONTAX 645 。高達 1/4OOO 秒的快門速度 , 同時配有六支(T* Distagon 35mm f3.5 、 T* Distagon 45mm f2.8 、 T* Planar 80mm f2 、 T* Sonnar 140mm f2.8 、 T* Sonnar 210mm f4he T* Apo-Makro Planar 120mm f4(ED)(IF)(MF))超聲波馬達蔡司鏡頭。CONTAX 6452000年, CONTAX 又誕生了135 頂級膠片機 CONTAX N1 。這時的135市場已經形成了佳能、尼康、美能達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同樣的德系 Leica 也沒有成型的自動對焦技術(德國人就是這麼固執!!),N1 是 CONTAX 第二部自動對焦的135相機,N1 並沒有採用 康泰時 一成不變的Y/C卡口,蔡司為自已的品牌專門設計了專用的N卡口鏡頭。雖然由此,CONTAX 出現了四個卡口的產品系列共存的局面,但是這使得 CONTAX 新型卡口能夠應用於將驅動馬達至於鏡身之中的鏡頭。2002年,CONTAX NX 相機問世,同年底全球第一款全幅數碼單反命名為 N Digital 正式上市。Contax N Digital, 6mp Digital SLRCONTAX T & G實話實說,就單反相機來說,CONTAX 的確和同時期的日系相機相比,沒有什麼競爭力(性價比),就算有很多黑科技,就算用了西蔡的鏡頭,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日系的單反。而 Contax 的旁軸,又太過古老。我們現在還在用的,大部分都是 CONTAX 的小型旁軸相機,可換鏡頭 G 系列以及不可換鏡頭的 T 系列。T 系列照相機是由德國著名的跑車和設計公司「保時捷」設計的,本著「小型、輕便、易於攜帶、緊湊、提供高精度拍攝」的產品概念,最早在 1984 年推出了 Contax T(不過就現在的審美來看,T 可並不算好看),採用五鏡片卡爾蔡司T* 38/2.8鏡頭CONTAX T接著是 1990 年推出的 CONTAX T2,鈦金屬機身的自動對焦攝像頭更加小巧,五鏡片蔡司T* 38/2.8鏡頭,三種型號,分別為銀色鈦機身,黑鈦機身和金色鈦機身。康泰時T2,銀色鈦機身這兩款相機在市場上大獲成功,總銷量超過 220,000台。CONTAX 於 2000 年 2 月推出 CONTAX T3。T3 用的是新開發的 Carl Zeiss Sonnar T* 35/2.8 鏡頭。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鏡頭廠商,ZEISS 設計其鏡頭的著眼點永遠是一隻至少10年不會過時的產品,新的T3鏡頭更是如此。在光學表現上,T3的 Carl Zeiss Sonnar T* 35/2.8 要比 T2的Sonnar T* 38/2.8 好的多的多。Sonnar T* 35/2.8 在反差和環境光的再現都很優秀,邊緣實際沒有畸變,明亮、色彩還原非常高貴、細部表現柔和,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隻最好的35毫米鏡頭相比。T3 外形尺寸為 105(W) x 63(H) x 30.5(D) mm,比 Contax T2 小,也輕了大概20%。康泰時T3,黑色鈦機身同為 T 系列的還有 TVS 系列,這裡不再表述。1994年,CONTAX 推出了可換鏡頭自動對焦旁軸相機 G1,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讚揚,這是自 1961 年來再次出現的帶有 CONTAX 字樣的可換鏡頭旁軸取景照相機。可以說, G1 的做工處處體現了 CONTAX 遺傳自蔡司的高貴與專業氣質,機身採用了鍍鈦的合金材料,鏡頭也使用金屬材料製作。同時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可更換鏡頭的 AF 旁軸取景照相機。Contax G1配套推出的 4 支鏡頭(16mm / F8 ; 28mm / F2.8 ; 45mm / F2 以及 90mm / F2.8 )則使用了德國卡爾蔡司公司特別設計的 T* 鍍膜鏡頭。雖然說除了 16mm 是德國原產以外,其他皆為日本製造,但是經過各種權威測試表明該鏡頭成像名副其實的達到了德國蔡司標準。G1的快門速度達到了1/2000秒,提供TTL閃光測光,1/3檔曝光補償,以及一系列現代單反相機該有的電子功能。雖然有著這麼多的黑科技,但是還是由於取景器偏小,對焦速度過慢等原因而飽受爭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蔡司於1996年推出了 G1 的升級版本,擁有高達1/6000 秒的快門速度的 CONTAX G2,同時也推出了 T* Planar 35mm f2 和 T* Biogon 21mm 兩款新鏡頭。CONTAX G2 with Biogon 211999年,為與 G 系列旁軸 AF 照相機配套,推出了 Vario Sonnar T* 35-70/3.5-5.6 變焦鏡頭。後記2005年,京瓷面對巨大的相機市場壓力,宣布中止相機製造業務。由於沒有新東家接手CONTAX相機業務,CONTAX 商標再次進入沉睡期,只是不知道,這次還要多久才能夠醒來。縱觀蔡司的歷史,除東蔡、西蔡外,蘇聯的基輔,以及日本的賓得、雅西卡(當然還有福倫達)都包含了蔡司的相機技術在內。而日本賓得是與蔡司走得最近的,它的商標來自於東蔡,而西蔡則用了賓得的T*鍍膜(TAKURMA)技術。這些天飽受牙痛的困擾,已經連續三天沒有辦法正常工作,牙疼的我完全沒有辦法集中精神。今天稍微好了一點點,強忍著寫完了這一篇,肯定有不少遺漏的地方,等以後再補完吧。相機百科是一個持續的主題,會為大家介紹攝影術歷史的那些事兒以及一些關於拍照的常識。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延伸閱讀:相機百科 | 什麼是單反相機?相機百科 | 旁軸相機(上)相機百科 | 徠卡的榮耀相機百科 | 那些年,徠卡記錄的經典瞬間相機百科 | 日系旁軸的逆襲相機百科 | 不朽的蔡司 - 起源 · 分裂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