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也不想進來。作者 | 余金泉醫生來源 | 余金泉醫學科普前陣子規培與專培的話題在朋友圈刷屏了一次。「說好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這都快十年了」。未來醫療環境會怎樣不盡可知,但是,對初入醫門的年輕同行而言,似乎是越來越tough了。從前是「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而就最近聯考填報志願的聲音看,好像已經變成「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也不想進來」了。最近身邊醫生朋友又有不少離職/跳槽了,他們有些已經找好了去處,有些有多個選擇還沒決定,有些壓根就還沒想下一步去哪裡。看看醫學界前兩天的一個調查問卷,除了與我一樣選擇了「我熱愛行醫救人」的,還有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了「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和「正在考慮轉行」。找不到合適工作的人一旦找到合適的工作可能拔腿就跑,正在考慮轉行的人也可能隨時華麗轉身。為什麼要逃離?因為人常常想不明白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但卻總是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在,大家都覺得,為什麼看個病這麼難,掛個號這麼難,為什麼醫生都這麼冷漠?人口基數大,醫生數量少,人均醫療資源和投入不足。之前看過端傳媒的一篇報道說「在做醫生,不僅要精進醫術,還要應對各種行政命令。」近年來「醫院開始強調周轉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儘可能收治最多的病人。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醫院的收入,還可以在數字上證明管理效率的提高。」其結果是「醫術本應是精益求精,現在卻是多多益善。在有限的時間內,住進來的病人越多越好,而隨之而來的醫療服務質量會越來越差」。由此帶來的是公立醫院醫生疲於奔命,無休止的夜班倒班,看不完的病人,夜班后類似醉酒樣狀態還得繼續「疲勞駕駛」……然而,哭、累、奉獻,都是醫療圈內部在共鳴,圈外的人很難真的能理解醫生群體。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了不理解,於是各種質疑、爭吵漸漸上升到了「態度」、「醫德」的高度,媒體、社會都攀爬到道德的制高點批判冷漠的醫生——行醫不易!我一直堅信,這是從醫最壞的時代,這也是從醫最好的時代——大抵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吧。選擇留守需要毅力,選擇出走需要勇氣。不過,醫生執業環境改變的希望不在公立醫院,而在新興的醫療服務模式,這就如同通訊改革不能靠電信,國有銀行改革還得靠外資銀行加入競爭一樣的道理。我不知道這一天還有多久會到來,但是,如前文所說,現如今「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也不想進來」了,好的醫療資源勢必越來越稀缺,好的醫生勢必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當越來越多的醫生可以「恣意任性」靠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離開不喜歡的執業模式的時候,其實,我相信慢慢的執業大環境終會有所改變。欣慰的是,我身邊選擇離開的這些醫生朋友們,他們只是選擇離開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執業模式,並沒有選擇離開醫療這個行業。「黑夜中走過的路,將引你走向光明」。創業艱難百戰多,用腳投票才是好!▼過往的君子給我贊~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