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道醫病因總論編輯/道醫研究院人生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說其美好,是因為人生難得,按傳統說法叫做「修個人身難上難」。有機會來人生一趟,從宏觀上說是一種難逢難遇的機緣。人是萬物之靈,靈在那一點靈光,比其它生命的全息性層次更完善,更符合大道的本源。在生命界是最高等的生物。只是人類的靈光,絕大多數人都是斑斑點點、殘缺不全的,並非全都是圓陀陀光灼灼地完整:需要人類尊道貴德,主動地修心、修性、修命、化除業力、行善奉獻(簡稱「三修一化行」),通過修身實踐,使其真正恢復「圓坨陀,光爍爍」的本來面貌,如果不注重修身,人的一生將遍歷六欲七情在心身兩方面的充分演示,一方面獲得靈光中歷世積累的福、壽、妻(夫)、財、子、祿各方面的享樂,這是美好人生的一面。然而人生也是痛苦的,業力的攜帶和釋放,造成人生有生、老、病、死,命運苦難、事業困窘、病痛折磨、意外傷殘等等的折磨,逃不脫自然因果律的嚴格制約,這些都是歷世今生殺盜淫邪造因的必然結果。如果不能法於地地,法於天,法於道,法於自然,就根本無法逃脫這一自然因果規律的制約,就得遵循這一自然制約程序,一切復歸於空亡,失去大道的眷顧,天地的慈悲,人生的意義。人生中生、老、病、死這一自然演變過程中,最常遇到和反覆經歷的莫過於一個「病」字。疾病是人生中,最常逢常遇的痛苦,它也是促使人生走向衰老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人類飽受疾病的困擾,總想擺脫疾病對人生的制約。當年佛陀就是帶著這一人生難題進入修行實踐的。有記載的幾千年以來,我們的祖先道家、佛家、醫家一代又一代地對疾病的病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道醫和傳統中醫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擺脫疾病對人生的困擾、保障人民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病因機理的探討研究,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中基本是分為兩大家,這就是道家(包括佛家)的病因機理學說和醫家的病因機理學說。醫道之說也源於極其古老時代的道學,歷史上的前輩們曾明確指出:岐黃源於道。中醫學古稱「岐黃之術」,出於《黃帝內經》這部道醫與傳統中醫兼容的寶典。由此可見醫道(中醫)與道醫的承源關係和層次差別。我們嘗試立足於「道」來研究醫藥學,暫且稱之為「道醫學」,將一般的中醫學簡稱之為「醫道」或者「世醫」進行稱謂,以資這兩者間的區別。道家的道醫學,主要源自於修身的切身體驗,是靜定中深刻內觀、慧觀和慧視外界的結果,她是修身內求法的自然產物,最符合自然客觀規律性。因此,道醫和傳統中醫與現代西醫學誕生於外求法的背景,是絕然不同的兩種途徑。所以,研究和學習道醫與傳統中醫,必須跳出近代西醫和西方傳入的科學研究模式,不能陷入西方純粹的外求實驗證偽,邏輯推理的模式中。而必須運用慧觀內求外證法使用西方的外求法,才能得出更為符合人體生命科學的結論。執著地運用西方的外求法研究道醫和傳統中醫,無異於白戕和自毀祖國的傳統中醫。道醫的病因論,牢牢地把握著老子所說的「三生萬物」觀,極其明確而簡潔地運用人體內的精、炁、神三寶的盛衰升降、散聚缺失,以及三因論中的本因、內因、外因進行分析辨證。將虛態的三元與實態中的三源綜合進行整體分析與研究,從而得出既符合自然客觀規律,符合自然因果律,同時符合人體生命客觀規律的正確結論。道家的這種:心居於道o,執一為牧,慧觀於陰陽之二,明析三生萬物造化之理的方法論,在道醫中是運用的原則。歷史上,最初始時道醫與傳統中醫並未分離。但是隨著修身內求法在醫學界的不斷流失,在慧觀的喪失和智能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才逐步出現分野,形成既相同又有別的兩大醫學系統。古代醫家曾對病因作過一定的歸類。如《黃帝內經》就只將其分為陰陽兩類,用陰陽之二來駕馭複雜的病因系統。《素問.調經論》指出:「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而將道醫中的「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或發於本」的「或發於本」省略或者被後世刪除了。但是從「 陰陽喜怒」一句中,我們仍然可見其痕迹存在,或發於本,也就是指邪象的生髮,除了陰陽這兩種因素外,還存在本因。只是在人們失去慧觀能力以後,無法解讀祖先們所指出的本因而已。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疾病發生有三個途徑,他說:「千般災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臓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晉代陶弘景增訂《肘后百一方.三因論》則分為:「一為內病,二為外發,三為它犯。」宋代陳無鐸又引伸《金匱要略》「千般災難,不越三條」之意,提出了一種醫學上的「三因學說」,他說:「六淫,天之常氣,冒之則先自經絡流入,內合於臓腑,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臓腑郁發,外形於肢體,為內所因;其如飲食饑飽,叫呼傷氣……乃至虎狼毒蟲,金瘡踒折,疰懺附著,畏壓溺等,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即六淫邪氣侵襲為外因,情志所傷為內因,而飲食勞倦、跌仆金刃,以及蟲獸所傷等則為不內外因。從這些古典醫籍中可以看出,古人是運用陰陽理論研究探討病因機理的。這種把致病因素和發病途徑結合起來的分類方法,對於臨床這一層次的辨別病證,是具有指導意義的。但都並未像道醫那樣運用慧觀而抓住本因,或者因為世俗的偏見,絕大多數人慧觀能力的喪失,需要對慧觀的發現隱忍不發,順應世俗的總趨勢,僅以智能為用。傳統中醫學都是繼承前人的這些認識論,運用陰陽學說研究認識病因機理,認為人體各臓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既對立又統一,它們在不斷地產生矛盾而又解決矛盾的過程中,維持著相對的動態平衡,從而保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當這種動態平衡,因某種原因遭到破壞又不能立即自行調節得以恢復時,人體就會發生疾病。傳統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沒有無原因的癥候。中醫認識病因,除了解可能作為致病因素的客觀條件外,主要是以病證的臨床表現為依據,通過分析疾病的癥狀、體征來推求病因,為治療用藥提供依據,這種方法稱為「辨證求因」。所以,中醫學的病因學,不但研究病因的性質和致病特點,同時也探討各種致病因素所致病證的臨床表現,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醫家的病因機理學認為,破壞人體相對平衡狀態而引起疚病的原因就是病凶。致病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諸如氣候的異常、疫癘的傳染、精神刺激、持重努傷、跌仆金刃外傷,以及蟲獸所傷等等,均可導致疾病的發生,此外,在疾病過程中,原因和結果是相互作用著的,在某一病理階段中是結果的東西,在另一階段中則可能成為原因,如痰飲和淤血等,既是臟腑氣血功能失調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反過來又能成為某些病變的致病因素。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在病因機理的研究方法和認識論方面,醫家與道家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個差異主要變現在研究的層次、認識的深度、探討的整體性三個方面。醫家大都是從具體事物中進行研究認識,道家則重視整體和本源理性認識。道家和佛家對疾病的病因機理都曾作過大量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只是迄今為止未見系統性的文字歸納和總結,形成系統性的理論體系來指導醫學的臨床實踐。修身修真學將作出這一嘗試,總結歸納道家、佛家在醫學領域中整體性和宏觀微觀性兼備的豐富研究成果,逐步完成修身修真道醫學理論體系,為人類的竟其天年,為人民的保健和醫療事業作出應有的奉獻。道家佛家的病因機理學說,是構建於德和道的「一元」深厚基礎之上,運用「四素」全息論的「象、數、理、炁」進行研究和認識的,對病因的研究始終以整體觀把握,追本溯源進行研究和探討。傳統醫家對病的研究有「三因學說」,道家和佛家對病因的研究,歸納越來可以是「三源學說」論顯和「三元學說」論隱,在三元(源)學說把握陰陽顯隱的基礎上再產生道家佛家獨有的病因「三因學說」,從而全面系統地把握住本因、內因、外因。道家佛家的三元(源)學說,是從物元(源)、質元(源)、體元(源)這三個方面隱顯結合整體性地研究探討病因機理,從而整體把握住事物的隱顯雙重本質進行研究和認識,由此而產生能反映出任何疾病本質的三因學說。佛道的三因學說是指:本因、內因、外因這三大因索,這個三因學說符合道家的一氣含三論,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質本源。在此三因學說的基礎上再展開陰陽學說研究病因,就能整體性地認識病因的本源機理。從理論上分析,中外醫家在這個本因、內因、外因三因領域,都是單純探討研究內因和外因,丟失了對本因的研究,還未見任何醫家深入而系統地研究本因。本因可以說是一部完整的本因學說,它產生於道家佛家在慧觀中對人體生命科學的全息宏觀研究和全息微觀研究的結論之中,產生於從物元(源)、質元(源)、體元(源)三源的深層次研究實踐中。什麼稱之為本因?本因就是「隱態玄源全息遺傳攜帶本源因素」。隱態玄源全息遺傳攜帶本源因素,簡稱為「本因」。本因學說是道家佛家認識研究人體生命科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基礎學科,並不是單純局限於疾病的病因機理範疇。本因學說對整體性.宏觀性、微觀性地研究認識人體生命現象,指導修真生命再造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因學說在傳統文化中也稱之為「因果律」,我們將本因稱之為「自然全息因果律」。病因機理中的三因學說,內因和外因所見的闡述較多,也比較完整和全面,但是並未充分地與本因相聯繫,由於本因學的內容我們在《道德復必論修身》一書中的《論自然全息因果律》、《道德與自然因果律》內進行了探討,故此就不再過多重複。在這裡主要還是重點從道醫學的觀點上探討內因和外因,以補充世醫中的一些不足,方便了解和掌握生命的實相。總而言之,人類的亞健康和疾病,離不開生命中的一性一命兩大系統。最常見的因素存在於六個方面,三個因素之中。概括起來正如上表所述。性體與命體亞健康和疾病的常見六大因素,運用三因分類法。可以列入本因,內因,外因之中。其中又包含著隱顯三元(源)因素在內。 性體系統病因 本因:性體先天殘缺,必然導致後天精神系統不全;性體功能攜帶不全,必定產生能力與活力的不足,不能正常勝任精神系統對命體的管理;業力本因過重,則造成性體功能發揮的天然障礙,無法正常工作。先天福慧不足,則使後天獲得能量受限,障礙重重,行為困咎頻生;五德品格虧缺,必然導致五德能量難以諧振吸收和平衡,性體活力下降無法正常主持臓腑工作;先天腎氣儲備不足或者過早透支消耗,必然導致性和命的活力低下與過早衰弱;體元素質低劣,必然導致不能正常主持命體的生理功能。 內因:本因中的原因,常造成內因中的精神營養匱乏不足的現象,入不敷出:魂魄神活力衰弱時陽不制陰,五陰五賊必然活躍;內五陰神活躍猖獗,濁氣、毒氣頻生則傷損機體,破壞正常功能;情志頻生五毒和干擾素,能直接在內部傷性損命。心性修養善性品質不足,細胞負電位自動調節力低下,導致體內邪勝其正;五陰邪氣過旺,瀰漫全身廣泛損傷臓腑各系統;經脈本身的活力不足,氣的傳輸必然產生障礙,新陳代謝無法正常進行;瘀積排泄不暢,則導致疾病發生。 外因:陰性外環境影響,陰氣、鬼氣能傷損和制約體元的功能;外部陰氣、鬼氣、邪氣都能造成體內體元內境的不穩定,不能正常工作;外源體元入侵,占宅奪舍,必然導致精神系統疾病和命體傷損與疾病;外源體元遙距控制,則必產生幻聽、幻視、妄語、妄行等異常精神反應。外源因素丟失體內的某些魂或魄,必然會造成心理疾病和器質性功能障礙;邪氣毒氣傷性,必定造成體元活力下降,所司理的相應臓腑功能出現亞健康;外因所致的體元功能喪失,多為屏蔽或囚禁性質;外因所致的體元致傷致殘,常與違德過烈造因所致,必然導致精神與肉體疾病。 本因:基因信息缺乏,必然造成命體器質性或者功能性殘缺;胚胎發育不全,必定招致命體的先天不足和功能低下;基因扭曲變異,是眾多基因致病慢性發作的重要原因;先天結構鬆散不穩定,是後天抵抗力弱,命體容易患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先天稟性質量差,稟性中的缺陷一般在三歲以後逐步全面釋放,不良稟性是不良習性的溫床,也是患病的誘因;腎氣先天不足,體內庫儲的先天腎氣不足,不足以供給體元和命體調用時,必然抵抗力低下,自我修復能力差而易患病;命體在發育過程中功能不全,是一種後天不足,也是導致疾病容易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教育失德,人的生命在7歲之前是一個相對而言的先天時期,先天不足最容易在先天中補足。所以,胎嬰養虛中的道德經典的胎教和嬰教,以及幼教,可以預防和改變以及彌補先天中五德品格的不足,能量的缺損。使人的精神系統和命體系統產生品質的變化。例如德慧智教育的老子《德道經》五千言誦讀,聆聽,就是個重要的方法。因為老子《德道經》五千言所攜帶的是一種締含形名學而「無為而治」的能量,能夠潛移默化地產生效果,如果早期教育失去德育,稟性和五德品格的先天不足,就會完整不缺地表現在命體中,成為損傷健康、罹患疾病的誘因。 內因:智識習性不良,後天形成的惡習、陋習,嗜好常是贏接干擾命體內動態平衡的重要內因;元素營養缺乏,偏食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微量元素和營養缺乏,也常是亞健康和疾病生成的重要原因;動靜起居失常;情志波動過大。體內代謝障礙;陰陽酸鹼失衡;體質虛耗下降;毒素排泄障礙。 外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惡劣外部居住工作環境;非善待萬物的飲食貪慾;物理化學污染飲水、空氣、土壤、食物、用品引起的毒害。衛氣虛弱,癘氣流行,侵入命體,招致菌體病毒大量繁殖;意外創傷損害;環境中的六淫自然因素,以及物理、化學、風水格局方面的慢性毒化傷損,都是破壞健康,產生常見致病的外因。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問診諮詢/投稿 道醫◎ 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道醫微信平台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道醫"一鍵關注。道醫訂閱號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