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為什麼姐姐買手鏈,我就沒有,這不公平!」「為什麼弟弟的米飯比我少,這不公平!」「為什麼弟弟可以玩電腦,我卻要寫日記,這不公平!」 「剛才姐姐打了一下我的頭,我要打回去,不然不公平!」……但凡有多個孩子的家長,這樣的對話肯定聽過不少。前些日子我帶孩子去旅遊時,就被這些抱怨環繞,事無大小,經常會往「公平不夠公平」上面扯,讓我一度想把他們從車上扔下去。因為相差不到兩歲,這幾年類似地投訴是常態;所有東西姐姐有、弟弟就得有,弟弟在玩,姐姐也不做作業,不然就是不公平,是偏心。對公平敏感代表孩子在長大不堪其擾的我求教於書籍,最終在兒童心理學中找到答案:孩子到了六七歲,就會通過跟他人的相處、參加集體活動認識自己與群體的關係,尋找自己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感受到公平或者不公平;畢竟一個群體中,只有公平才能使得每一個人都有存在感,只有公平才能讓每個人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家裡有兩個孩子的,這個敏感期會來得更早一些,特別體現在老大身上,本來可以獨享的關愛和照顧,被「突然冒出」來的另外一個小孩搶走。爸爸媽媽不再是自己一個人的爸爸媽媽,喜歡的玩具也會被要走,最可氣的是犯同樣的錯誤,小的的可能會和顏悅色,當老大的就會受到更嚴厲的批評。「你這麼大了,怎麼還犯跟弟弟一樣的錯誤呢?」「偏心」和「不公平」是他們的第一感受,越大越敏感,反抗也會越激烈。所以經常有人說,多子女家庭出來的孩子將來會更容易適應社會,適應競爭,因為從小他們就生活在競爭的環境中,心理成長比獨生的孩子早,應對「不公平」的經驗也比獨生的孩子豐富。孩子要的「公平」到底是什麼?我從二寶出生,一直努力在維繫各種資源在兩個孩子之間的投入均衡,力求公平。可是後來我發現,孩子們想要的公平,跟我們成年人的認知完全不一樣,就算我再努力,他們依然會有抱怨。對於成年人而言,最簡單的公平是做了好事得到獎勵、做了壞事得到懲罰,起衝突雙方都有責任。可孩子不是這個邏輯,他們要的「公平」,是不問緣由的相同待遇,一定要一模一樣。對於孩子,特別是小一點的孩子,公平的意義就是每一個人都得到獎勵,因為他們對公平判斷來源於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嚴謹的邏輯推理。孩子通過「公平」得到的東西,真的是他們需要的嗎?孩子們要求公平的情況不僅發生在餐桌上,爸媽買玩具、衣服、文具,都會因為要安撫孩子們求公平的心理多買了一些,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成人要求公平的時候,通常是因為資源有限;孩子要求公平,往往是純粹的追求一模一樣,完全忽略自己的需求。特別是現在,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條件都不錯,孩子們提的很多要求都是有能力滿足的,資源有限的確情況比較少。這就造成孩子們要求的公平變成了比較,別人怎樣,我也要怎樣;同時也是捆綁,要獎勵,一起獎勵,要批評,都得被批評;很多情況下都不是他們的真實需要。孩子說「不公平」時我們應該做什麼?我曾經吃夠了孩子們「求公平」的虧。面對他們的抱怨,我一直極力安撫,他們的要求都給以滿足。這反到讓孩子們嘗到說「不公平」的好處,狀況愈演愈烈。掉坑次數多了,我也學乖了,面對孩子的抱怨和投訴,我不再一味的就事論事,或者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有策略地引導他們了解什麼是真正公平。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當孩子跟你抱怨你的不公平時,家長最該做的事情是聽,是接納。可能沒什麼道理,但那是孩子的真實感受,急需家長用言語肯定:「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我們來討論一下吧」。這個時候,認同他們追求公平的狀態,比絞盡腦汁滿足他們要求更重要。孩子在被認同和接納的時候,才有可能安靜聽家長的理由,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公平。幼稚園的老師就曾經跟我們這些頭痛的家長傳授經驗。對於他們來說,孩子們「爭寵」、求公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每天都可能碰到好幾起。「那你們是怎麼應對的?」「很簡單,告訴他們我們知道了,會找時間解決。孩子們只是把自己的意見和不滿的情緒找一個地方宣洩出來,很快就能過去。當然,如果真是規則有問題,我們也會儘快調整」。 找,尋找教孩子公平的最佳時間點科學研究表明,只有到八歲左右的孩子才有可能對公平有一定的理解,要讓小一點孩子明白公平的真正含義,必須得找準時機。有一天,我帶著兩個孩子去吃冰淇淋。旁邊的一個媽媽突然誇張著嘆氣:「不公平啊,你有冰淇淋吃,我就沒有,太不公平了!」那孩子聽到后很認真地回答道:「媽媽,你是生病了,不能吃;我生病的時候也沒有吃啊!」「你上次生病的時候是沒吃,可是你也沒準你哥哥吃啊?現在我不能吃,所以你應該不吃才公平啊?」那孩子很快反應過來:「媽媽,我知道錯了,下次再也不那樣了。」那媽媽笑著親了一下孩子:「那我們說好了喔,你真棒!」我暗自為這個媽媽點贊:孩子比較小的時候,講道理是比較難,也不能給他們超年齡的期待。只有像那個媽媽這樣,抓住孩子「佔便宜」的時候給他講道理,讓他明白「公平」不等於「都一樣」,而是各自遵守約定的規則。授權,今天的蛋糕由你來分八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明白公平的真正含義,可以嘗試讓他們自己成為規則的制定者,體驗公平。與其讓孩子被動地接受大人的決定,抱怨公平或者不公平,不如讓他們自己來做決斷,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公平。最典型的辦法就是分配東西,例如蛋糕,同是約定分配的人最後一個選。面對漂亮的蛋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想要的:最大的那塊,朱古力最多的那塊、有花的那塊。對於拿刀分配的那個孩子來說,原來他肯定會跟大家一起喊著:「我要那塊!」當他成為規則制定者,又是最後一個挑選的人,所以他會小心翼翼的切割,保持所有蛋糕的大小一致,盡量讓蛋糕上的花、朱古力平均分配,避免抱怨,也不讓自己吃虧。這一刻,什麼是公平,孩子會有一個深刻的體會,比聽多少道理、看多少書都有用。伴隨著二胎的開放,有兩個孩子的家庭越來越普遍。如何做好「公平教育」,讓孩子不抱怨「偏心」是很多家長需要面對的難題,可能稍不留神,就會掉到我曾經掉過的坑中。其實對於教育孩子,所有難題都會一個通用的絕招,那就是以身作則,包括制定規則的時候盡量跟孩子商量,制定規則之後和他們一同遵守規則。「身教勝於言傳」,家長不僅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公平,還要示範公平,讓孩子們對公平的認識上升到一種理解包容、和諧一致的氛圍中,所有的坑也就自然被填平了。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