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海外搶地,投資還是轉移資產?原上草在內地一二線熱點城市紛紛出台限購限貸政策,三四線城市又庫存大、房價半死不活的當下,很多房地產開發商為了尋求生存,紛紛開始到海外搶購地產,有些直接購買大樓,有些則是購買土地。除香港外,這些房產企業還進軍韓國、歐美和澳大利亞等地。比如在香港,今年2月24日,龍光地產與合景泰富聯手,以168.56億港元摘得香港總價最高宅地,此事在香港引起轟動,很多香港覺得不可思議,在香港房價底價已創新高的今天,為何內地企業還如此飛蛾撲火?其實,此前兩三年,繼萬科、保利、綠地、中海外、世貿等等「先行者」后,已有越來越多的內地開發商把業務半徑延伸到了香港地區,成為香港土地市場一股重要的投資力量。2016年,內地開發商在港獲取的住宅用地占當年香港宅地總成交額的54%,首次佔到半數以上。在韓國濟州島,外國人所購買土地面積一共為20.59平方公里,占濟州道總面積的1.1%。其中人所就購買了9.14平方公里,佔比為44.4%,超過了美國人(17.9%)和日本人(11.7%)。在澳大利亞,2016年人買地交易額佔澳大利亞近4成。統計顯示,2016年人花了18億美元(約合124億人民幣)在澳大利亞買地皮,用來投資住宅用地。這筆錢一共佔了全部交易額的38%,比2015年高了9.4%。如果加上一些房產企業購買物業大廈的,就更多了。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旗下中渝置地,正洽購倫敦金融城最高的摩天大樓Leadenhall,出價高達10.2億英鎊(約100億港元)。自去年英國公投「脫歐」后,張松橋已多次吸納英國物業,先後以4233.6萬英鎊買入倫敦Travelodge酒店項目,及以2.92億英鎊購入跨國電訊商沃達豐總部所在的大樓。還有華大地產以7000萬英鎊購入倫敦一項酒店物業;建滔化工斥資2.71億英鎊收購倫敦WeWork總部大樓;北京首開以2.1億英鎊購入倫敦一間跨國律師事務所總部所在的大樓。復星國際2015年年中斥資約3.45億歐元,收購義大利米蘭具有百年歷史的百年商廈Palazzo Broggi並設集團辦公室。房產商動輒一擲千金買地和購置物業,出手如此闊綽,究竟他們的「錢」是從何來呢?是為了投資還是另有目的?最近,因為監管層對房產企業融資渠道進行了多方面的限制,資金鏈難免緊張,流轉率也非常高,所以房企必需擁有充裕的資金流,但由於內地房企主要的經營地為內地,因此他們一般的現金流只限於內地,若要把資金從境內匯出境外,最簡單是通過「換匯」,但是眾所周知,企業換匯在內地有一定限制,例如匯出超過500萬美元就要審批,因此這個方法並非最有效。因此,這些房企近年都會透過多個融資渠道於境外籌集資金,儘管當中有一定融資成本,但卻是最便捷的方法。一是內保外貸。這個辦法被認為是最受歡迎又最方便的方法。所為內保外貸,簡單一點說,就是境內的母公司將資產抵押給銀行,為在境外的子公司擔保,之後該子公司便可憑由內地銀行發出的「備用信用證」向境外銀行借貸。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底開始中央為防資本外流,已嚴控「內保外貸」,逐步收緊銀行提供擔保及信用額度,令個別企業的財務及擴展能力受到影響。二是地皮抵押。房企可以把投得的地皮抵押給當地銀行進行貸款,有些地方最高抵押成數為50%,餘下的50%則需以公司內部現金支付。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一般中資銀行貸款給內地企業會較容易;換了是外資行,如果認為投得地皮價格過高,部分中標公司市值甚至高出地皮中標價不多,放款會非常嚴謹。三是境外發債。很多內地房企會不定期到海外發行優先債券,其發債成本會較銀行貸款還要高,一些評級較差或知名度低的公司,其年息可能會高達10厘或以上。比如這次在香港購地的合景泰富(1813)及龍光地產(3380),都在去年底發行6年期高息債,分別集資2.5億美元及2億美元,年利率為6%及5.75%。這個成本就已經很高了。而且,隨著美元走強和美聯儲加息,如果這些企業在外負債較多,就要為債務支付更多的利息,資產負債表會惡化;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就會產生財務或支付危機。很顯然,在人民幣匯率波動情況下,這些房產公司不惜花費周折和巨大成本,儘管面臨如此大的財務風險,依然想方設法在境外投資買地,其實是想通過變相資產轉移,來鎖定匯率避過人民幣貶值風險。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