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合谷,別名虎口。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解表泄熱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頭痛、發熱、目赤腫痛、口眼歪斜、耳聾、經閉,滯產等病症。 【穴位釋義】合谷:合,合攏,谷,山谷。此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間,二骨相合形如山谷,故名。【腧穴定位】1、簡便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當第二掌骨橈側之中點處;或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2、解剖定位此腧穴在第1、2掌骨之間,第1骨間背側肌中,深層合谷位置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功能主治】 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經分佈,故不宜自行針灸。【功效機制】清瀉陽明,祛風解表,通經止痛,通調腸腑,熄風開竅 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長於清瀉陽明之鬱熱,疏解面齒之風邪,通調頭面之經絡,是治療熱病發熱及頭面五官各種疾患之要穴,《四總穴歌》中將這一功效主治特點歸納為「面口合谷收」。由於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肺主皮毛,大腸經是肺經的表經,而且合谷與肺經的絡脈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氣,疏風解表,調汗瀉熱,是治療表證的要穴。對於汗證,此穴有雙向調理作用,無汗可發汗,汗多可止汗。另外合谷的瀉熱作用還可用於瘧疾發熱。此穴為大腸經原穴,為大腸經原氣所輸注之處,大腸經絡肺過胃屬大腸,故可調節胃腸功能,具有和胃降氣,調中止痛,通腑瀉熱之功,治療各種胃腸道疾患。此穴居於虎口,為人身氣血之大關,又善熄風鎮痙,醒腦開竅,故常用於治療驚風、抽搐、癲狂、癲痢諸疾。陽明經多氣多血,此穴是陽明經之原穴,又位關口,是調理人體氣機之大穴,通過調氣,以達理血活血,通經止痛之效,故可用於治療婦產科各種氣血不和之疾患。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裡,所以熱毒郁滯皮膚之疾患可通過瀉合谷,以調肺氣、解熱毒,驅邪毒外出。此穴為大關,通經活絡、舒筋利節之力甚強,可治療大腸經循經部位的疼痛、麻木、冰冷、發熱、癱瘓等。【主治病症】身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齒痛面腫、耳聾、失音、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痄腮;發熱、惡寒、咳嗽、無汗或多汗、瘧疾;脘腹疼痛、嘔吐、便秘、痢疾;小兒驚風、抽搐、癲狂、癲癇;痛經、閉經、滯產;癮疹、皮膚瘙癢、疔瘡、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腫痛、麻木、半身不遂。【配伍應用】腹痛:合谷、陷谷(《針灸學》上海中醫學院編)。便秘:合谷、照海、大敦(《針灸學概要》)。痢疾:合谷、足三里、大腸俞、小腸俞(《新針灸手冊》)。齒痛:合谷、外關、人中、太溪(《針灸大全》)。目赤腫痛:合谷、睛明、四白、臨泣(《針灸大成》)。目翳:合谷、光明、太陽、睛明(《針灸易學》)。失音:合谷、魚際、間使、神門、然谷、肺俞、腎俞(《針灸集成》)。熱病汗不出:合谷、商陽、陽谷、俠溪、厲兌、勞宮、腕骨(《針灸聚英》)。癮疹:合谷、肩髃、曲池、手三里、環跳(《針灸逢源》)。中暑:合谷、人中、內關、足三里(《針灸學手冊》)。【保健養生】因手陽明大腸經經過下牙齦,因此下牙疼痛時按合谷5分鐘,疼痛會減輕。如果患牙齦炎,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反覆發作,經常按壓合谷也有效果。合谷還是一個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續2~3分鐘,暈厥一般可緩解。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腦回蘇的效果更好。痔瘡發作、便血時,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筆芯刺激,以有酸脹感為佳。此外,它還可以治療濕疹,在合谷周圍刮痧5分鐘。一般痧一出,濕疹就會減輕,再連續刮2次,不太嚴重的濕疹就會基本痊癒。合谷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 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還有健脾胃的作用,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腧穴操作】針刺直刺0.5~1.0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肘、肩、面部; 或深刺2.0~3.0寸,透勞宮或后溪時,出現手掌酸麻並向指端放散。針刺時針尖不宜偏向腕側,以免刺破手背靜脈網和掌深動脈而引起出血。此穴提插幅度不宜過大,以免傷及血管引起血腫;孕婦禁針。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按摩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等。搜索微信公眾號:vipzyi,馬上關注中醫,即可獲得實用靠譜的養生資訊。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