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建盞作為宋代第一茶器,歷經朝代興替,譜寫千年茶盞糾葛。在茶文化趨於多元的當下,它多舛的命運是否已經迎來轉機?建盞與茶的千年糾葛文/ 杜櫟一、黑瓷 | 宋代崛起的黑馬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是陶瓷藝術的巔峰時期,尤以單色釉為登峰造極。這一時期最受歡迎的茶碗,不是白瓷也不是青瓷,而是多數現代人感到陌生的黑瓷。青瓷是瓷器之祖,始於商代,歷史最為悠久。至隋唐時期,青瓷與白瓷廣傳民間,工藝已然爐火純青。到了宋朝,燒瓷工藝更是達到一個巔峰。青瓷、白瓷燒制工藝由隋唐時期便延續下來,於宋代得到發展,順理成章。而此時,黑瓷卻以黑馬態勢,在宋代成為茶具主流。其實黑瓷早在東漢就開始稍早,唐朝時期技術已基本成型,直至宋朝才開始大放異彩,黑瓷代表建盞,更是成為「宋代第一茶器」。最淺顯的理由,是基於宋朝的飲茶之風。二、鬥茶會 | 宋代人的「派對」的飲茶歷史悠久,唐朝開始,飲茶之風已十分盛行。入宋以後,此風尤盛,許多當朝士大夫都撰文談論茶道,如蔡襄撰《茶錄》,宋子安撰《東溪試茶錄》、熊蕃撰《宣和北苑貢茶錄》。甚至宋徽宗趙佶,都與臣子一般無二,為茶盞之事不吝筆墨。兩宋時期被視為茶文化的鼎盛時期。宋代的飲茶習俗與現代大為不同,採用一系列講究繁瑣的步驟,以沸水點茶粉,出茶湯飲之,稱為點茶。在上層階級的娛樂生活中,茶必不可少,而普通地點茶,社交性太少,過於無聊。既然點茶時,會產生白色的泡沫,不如就來比這個泡沫水更白。於是就有了「鬥茶」。可以說宋代貴族之間的「鬥茶」相當於現在的「派對」,娛樂性、社交性並重。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就是一個鬥茶愛好者。後世對他的評價是「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宋徽宗確實不愛政務,醉心於藝術雅玩,尤其愛茶,並著有《大觀茶論》。對於鬥茶,他分外熱衷,甚至在下朝後,常與臣僚們鬥茶。蔡京在《延福宮曲宴記》里記載過宋徽宗為群臣演示點茶道的一幕:「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上行下效,當時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布衣百姓,皆將鬥茶作為一項日常活動,並以此為樂。既然鬥茶如此風靡,與之匹配的茶碗,自然成為兩宋朝野競相追捧的對象。當時的 「鬥茶神器」,就是建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鬥茶時如果沒有一隻好建盞,恐怕就輸了一半。三、建盞 | 官方認證的 「宋代第一茶器」宋徽宗親自撰寫的《大觀茶論》中有載:「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茶湯色白為上品」,是官方的鬥茶標準。鬥茶對水痕也有要求,茶湯咬盞不力,先在盞壁出現水痕者為輸家。可見茶盞的色澤質感對鬥茶的輸贏影響很大。盞的顏色要夠黑,才能讓湯色之白足夠鮮明,且盞壁要厚,能保溫,否則咬盞不力。建盞簡直完美符合所有鬥茶的要求。它深沉的底色極好地襯托茶色的「白」;其鬼斧神工之下的自然斑紋,美得讓人窒息;由於口沿較薄,胎底厚重,建盞具有很好的保溫、隔熱效果;其底深,能夠盛下更多湯花。正如蔡襄《茶錄》所云:「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皆不及也。」蔡襄曾任福建轉運使,監管進貢事宜是其權職。建州的北苑本就是御用茶園,建州所產茶盞又極佳,一同進貢再合適不過。頂級的茶配頂級的盞,蔡大人的老闆——宋朝的皇帝們,必然是非常滿意的。在工作之餘,蔡襄又在《茶錄》里這麼一說,等於是給建盞的「第一茶器」身份蓋章。之後宋徽宗在書里寫的好盞標準,句句指向建盞,更是將建盞地位鞏固得鐵板釘釘。蔡襄的同僚,也紛紛為建盞好評點贊,寫下不少名言佳句。建州茶業的發達與點茶、鬥茶在宋代的興盛,令建盞的生產量暴漲,建窯規模也隨之壯大,成為一代名窯,藝術珍品頻出,屹立於宋代黑瓷巔峰。四、盛必慮衰 | 建盞成也因茶,敗也因茶建窯的產品幾乎全是茶碗。以致建窯的命運,和茶文化緊緊栓在一起。這是其他窯口中很罕見的。宋代作為陶瓷藝術的巔峰時期,地位高、具有代表性的瓷窯很多,多數都能被後世銘記,就是因為它們雖然窯已不在,器具仍然被人供奉收藏。而建盞較為特殊,一旦茶文化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珍愛它的人作古,就很難再居於廟堂之上。而建盞的衰落便意味著建窯的衰落。物的命運全看人的命運,而個體的命運又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南宋末年,蒙古的鐵蹄踏遍中原,第二帝國就此隕落。建窯遭受毀滅性打擊,元代雖制餅茶,但散茶同時也佔據了一席之地,這個改變可以說是飲茶文化一個重要的轉變時期,也是建盞走向衰亡的開始。 不過此時仍然有人識得建盞、知道它的價值在於何處。進入明代以後,因團茶製作工藝複雜,價格昂貴,朱元璋為了減輕百姓負擔,廢除團茶,改用散茶,最終全國都改用沸水沖泡的飲茶法,喝茶方式徹底變革,明代的茶人已經不懂「茶色為何白」,更遑論理解建盞。建窯的興盛經過多年摸索發展,衰落似乎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每思及此,辛酸不已。五、柳暗花明 | 建盞的復興有人對我說,建盞已經沒用了,讓我別再痴迷。我不服氣,曾經佔據過巔峰的藝術品,它的沉寂一定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果不其然,這些年我已經看到建盞的復甦。改開以來,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物質得到滿足的前提下,精神追求成了「剛需」。如今的茶客,對茶具的講究甚至超過古人,因為現在交通方便、信息豐富,選擇餘地更多。多元化的審美,令許多沉寂已久的傳統文化重獲新生。建盞作為宋代第一茶器,亦開始受到追求新奇、復古的茶客重視。當代茶具市場上,兔毫盞、油滴盞等釉色都備受喜愛。由於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建盞中蘊含的原理也很感興趣,變幻莫測的鐵繫結晶斑讓技術控痴迷不已。甚至購物網站上還有好多並非使用建盞工藝的茶碗也要打上建盞的標籤吸引眼球。這些現象在10年前是很難想象的,雖然筆者認為,現在的程度還不夠。誠然,建盞是因為與茶的聯繫太過緊密,所以興衰也隨茶而起落。這是建盞作為茶器的宿命,不過這並非壞事。如今建盞又因茶而開始復興,宋人的寶貴遺產在官方主導和多方努力之下,得以繼承。建盞的藝術成就與科技成就,在學術界公認之餘,也受到越來越多玩家的青睞。講究的茶客,如果同時喝幾種茶,以前是為每種茶配一把紫砂壺,現在甚至會為每種茶配一隻不同的盞。文明之光可能被掩埋,但不會熄滅。建盞的復興跡象證明它不止在點茶盛行的宋代有崇高地位,在當下一樣有一席之地。建盞的生命力經過千年的考驗,它與茶的糾葛,還會不斷持續下去,可謂幸甚,願吾道不孤!(本文為盞友原創投稿,歡迎其他盞友投稿,投稿請加個人微信號:3038131498,諮詢建盞相關問題,與建盞君成為朋友,也加此號就好。)-本篇完-喜歡我們的原創文章,請關注建盞君微信號:jianzhanwenhua如果盞友看完以上內容仍然對看到的盞有疑慮,可以加建盞君個人號2970846335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