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重慶與上海,誰更魔幻?文/丁正如意 近年來,重慶一躍成為了人見人愛的地方,許多人都認為重慶是真正的「魔都」。至於傳說中的「魔都」上海,它的「魔」體現在哪裡,在浦東的高樓和外灘的洋樓之間,找了半天都沒找著。 我們今天就想聊聊,欽定的「魔都」上海和大家心目中的新「魔都」重慶,切勿以暴制「魔」。 論歷史淵源,上海勝 說起「魔都」這詞的淵源,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冷知識。 「魔都」出自20世紀初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村松梢風是把上海稱為「魔都」的第一人,雖然多次在上海短期生活遊歷,卻始終未能參透彼時上海錯綜迷離的世相,只有在作品中竭力描摹他的上海見聞。村松梢風作品《魔都》。 在日本,「魔都」除了特指上海之外,還泛指具有黑暗、混亂、龍蛇混雜色彩的都市。而風靡一時的經典動畫片《中華小當家》的第34集,以標題「魔都上海!黑暗料理界的宣戰」讓魔都廣為人知。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確實具有當時其他城市所沒有的「魔幻」氣質。不僅是繁華摩登的「遠東第一大都市」,更是各國勢力交錯、形勢錯綜複雜之地,三教九流,魚龍混雜,各方勢力暗自爭鬥。舊上海的霞飛路(今淮海路)。而華界和租界兩個不同性質的空間共存於上海,既相互衝突又相互滲透,更使得上海成為一座舉世無雙的「兼容」都市——抗戰時期上海出現了畸形繁榮的「孤島」,租界外炮火紛飛,租界里歌舞昇平;當納粹大舉迫害猶太人的時候,全世界只有上海對難民敞開大門,庇護了約兩萬名猶太人…… 雖然重慶曾貴為「陪都」,但和當時上海的地位沒有什麼可比性。至今,「老上海」依舊是許多國人心中不滅的情懷。婀娜的旗袍、熏黃的雪茄、風花雪月的舞場……在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很多城市都有一家叫「夜上海」的舞廳或者KTV。民國月份牌上的上海女性,展現了當時上海風情萬種的一面。論當代生活,重慶勝 論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的魔幻,重慶若排第二,恐怕沒有哪座城市敢稱第一。 清晨迷霧中的朝天門,飛越長江的索道,穿樓而過的捷運,宛如迷宮的立交橋,可刷公交卡的電梯,火辣標緻的美女,詼諧直爽的方言,流光溢彩的夜景……共同組成了這座魔幻氣質爆棚的「3D重慶」。 生活在這座地貌如此特殊的「山城」,可能根本不需要苦心計劃什麼時候請個假去遊樂園討好女朋友,因為只要在重慶的街頭走一走,一不小心就已經上天入地、過山車海盜船旋風旋轉椅應有盡有。重慶,穿過居民樓的城軌。圖/視覺 公路上面有房子不稀奇,有意思的是公路下面還有房子,你住在10樓,可能還沒有宋冬野歌里唱的「六層樓」高!在重慶,關於高度的數字未必按線性發展,方向不僅有東西南北還有上下,一切都宛如達利作品中的經典意象——「軟時鐘」,他們生活的日常,就是對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式的顛覆和反抗。 上海固然有第一高樓,有洋溢著濃厚小資氣息的西洋建築,街上都是參天茂盛的法國梧桐,通通都敵不過「山城」玩得一手好3D啊!即使是自稱見多識廣的上海人,看到重慶洪崖洞的夜景,亦是連連讚歎「有過之而無不及」。 洪崖洞。圖/視覺這些年來,重慶還是獨立電影、黑色幽默電影的寵兒。許多人可能依舊記得電影里的魔幻背景:《三峽好人》里,煤礦工人韓三明從山西來到重慶奉節,坐船經過巫山到奉節時的龍門橋(2008年因三期水位上漲后被炸);《瘋狂的石頭》里,瀕臨倒閉的工藝品廠、幽默的重慶方言、兩撥賊碰撞在一起的黑色幽默;《浮生》中嘉陵江索道(已拆廢)江北城站和轎廂內,兩個年輕人萌動的愛情與無盡的哀愁;《日照重慶》中,整座城市都霧蒙蒙,就如電影中父親的心情,濃稠得化不開,每一個鏡頭都讓重慶倒映出人物的悲哀;而在《長江圖》中,當主人公駕駛的船最後停留在朝天門碼頭,白晝與黑夜交錯之間,就將重慶山水的魔幻氣息舉重若輕地描繪了出來。霧靄中的山城。圖/視覺說到關於重慶的電影,當然也不得不提2015年的《火鍋英雄》。作為重慶籍導演寫給家鄉的一封情書,《火鍋英雄》除了完全在重慶取景,還發掘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重慶特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她讓全國人民恍然大悟——在重慶,原來火鍋還是可以在防空洞中吃的。如今,重慶火鍋、重慶小面早已在全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下班後來一碗小面,或者和三五好友圍坐涮火鍋,要的就是這酣暢淋漓,這人間煙火,即使從未去過重慶,也被這食物里濃厚的、紅紅火火的生活氣息所傾倒。看了電影《火鍋英雄》后,誰不想去試一試重慶的洞子火鍋?重慶的魔幻,主要在於她的立體感、節奏感和流動感,很像王家衛、陳果、許鞍華、杜琪峰鏡頭下的香港。這是一個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開山鑽路,懸空架橋,頑強生長起來的城市,渾身上下都流露出一股敢闖敢拼的草莽江湖氣,散發著一種獨特迷人的野性與躁動。而江河奔流、山霧迷濛,又令人感到彷彿一切都會逝去的虛妄。長江索道。圖/電影《日照重慶》 「魔幻」,不等於「魔力」 當今的上海,很難尋找到當年的魚龍混雜所帶來的魔幻之感,但「魔」這個字依舊流淌在這座城市的血脈里。如果說,重慶是因為地形且神秘的巴蜀文化而「魔幻」,那上海本身就擁有一種「魔力」。 「上海」二字,就自帶魔力!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上海」就是排外的代名詞。遠在 「鄙視鏈」這個詞誕生之前,上海灘就上演著名目繁多的「鄙視鏈」:祖籍蘇南、浙江的,看不起老家蘇北的;住「上只角」的,看不起「下只角」棚戶區的;在梅泰恆(南京西路)剁手的,看不起逛南京東路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歧視外地人」的惡名,至今也無法摘下。有意思的是,在上海待久了,上海老外都開始瞧不起北京老外。但其實,講道理,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視鏈,有人的地方就有地圖炮。這王家村的可能還看不慣高老莊的,城市人去了農村也不會有好日子過,怎麼排外就唯獨成了「上海特產、馳名中外」,你說魔不魔?人人都說上海排外,人人卻要往這裡擠,你說魔不魔?上海老城廂。圖/Pete Stewart 連「上海人」三字,也自帶魔力!並沒有太多人關心這座城市的每個個體到底如何,但凡一提「上海人」,「上海人」就成了一個集體符號,所指正是排外狹隘、斤斤計較的小市民。男的彷彿個個都是整天系著圍裙「買、汰、燒」的上海小男人;女的則全部都成了作天作地、崇洋媚外的「上海寶貝」。 最近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的丈母娘薛甄珠,烈焰紅唇、泡麵卷、大嗓門、貪小便宜、虛榮市儈、嫌貧愛富,更是成為了全國人民眼裡「上海丈母娘」的典型形象。然而,上海小男人和上海丈母娘的銀幕扮演者,往往都不是上海人。許多說起「上海人」就鄙夷的人,也未必來過上海,了解上海人。即使遇到奇葩的上海人,這些人也不能代表全體上海人。但在全國人民眼裡,上海人就是這樣,你說魔不魔?《我的前半生》中的丈母娘薛甄珠。 當廣州媒體與市民呼籲「粵語是一種語言」,盡心儘力保護本土文化的時候,上海近年來卻取消了不少原本就寥寥的滬語節目,許多上海小孩都已經不會說上海話。上海某電台主持人因在節目中播放音樂的間隙說了兩句上海話,就有聽眾回應:「求你們不要說上海話了,我討厭你們上海人!」上海公交增加滬語報站,試點只一天,就被以「歧視」之名投訴。這是一個當地人愛自己家鄉、說自己方言都會被套上「歧視外地人」罪名的地方,你說魔不魔?不管你愛還是不愛,上海都是最國際化的城市。各地口音混合著各國語言在上海的餐桌上齊飛,玻璃鋼光的摩天大樓和風格各異的老建築相映成趣,打扮入時的女孩與抱著滑板的老外一同走向如同深海的捷運站。單位門房間的老大爺會笑嘻嘻地和你說,他女兒早嫁去日本,他下周又要去日本探親;上班寫字樓做清潔的阿姨,也會見縫插針地和你聊聊剛剛從塞班島度假回來的心得。你說魔不魔?上海浦西街角的夜晚。圖/Mstyslav Chernov不管你愛不愛,上海還是最具有「契約精神」的城市。只要你肯努力,就不愁在大都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只要你有能力,就不會被高房價淘汰,這就是上海的魔力。如今內環里的高級公寓住著的多是講各地方言的人,操著上海話的全住在了外環,連中環都留不住。只要你努力就會有收穫,就可以實力證明「上海是全國的上海」,你說魔不魔? 說到這,你可能還會疑惑:重慶和上海,到底哪個是「魔都」?既然你誠心誠意地問了,那我就悄悄地告訴你:應該還是重慶。因為,上海其實從來不care勝負和頭銜。擴展閱讀:上海與深圳PK,重慶怎麼辦?一個頂尖發達城市應該具有怎樣的環境氛圍?決定城市未來經濟發展潛力的動力從何而來?透過上海與深圳這兩座最發達城市發展的差異比較,或許可以給重慶的發展帶來一些啟示。上海不是深圳對手? 近日,一篇題為《魏達志:上海不是深圳的對手,浦東也干不過前海!》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深圳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人大代表魏達志教授在上月的某論壇上提出:上海不是深圳的對手,這是上海所有者結構所決定的,更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獨特政經氛圍所決定的。 魏教授的理由是,上海的央企:地方國企:外資企業:民企的比重為1:1:1:1,而深圳90%都是民營企業或個體企業,央企和外企企業所佔的比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創新能力的動力源完全不同。 對比兩座城市的企業品牌,上海的經濟總量雖然仍遠超深圳,但上海本地品牌幾乎微乎其微,深圳卻走出了華為、中興、騰訊、萬科、大疆、比亞迪等一大批全球著名企業。 上海不是深圳對手第二個原因是上海人仍沉浸在即將被淘汰的工業文明時代。 上海四個戰略性定位中包括國際航運中心,而全球的國際航運中心是要進行大規模的集裝箱運輸的,這是伴隨著加工製造業而強大的。 20世紀50年代全球集裝箱最大的港口是在美國的紐約港,日本的橫濱港,在歐洲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這些是一流港口。到了80年代,轉到了亞洲四小龍,新加坡是港口,香港是港口,台灣的高雄是港口,韓國的釜山是港口。再一輪轉到了深圳、上海,轉到了其它沿海城市。在魏達志看來,上海把工業文明時代最重要的集裝箱碼頭作為戰略性定位,是缺乏前瞻性的。 相比之下,深圳23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全國大中城市第一,深圳在2013年上半年集裝箱運輸就超過了香港,但深圳沒有把國際航運中心作為戰略定位。上海把一個即將要拋棄的文明當做一個前瞻性的定位,在這一理念之下,可能會錯失很多機遇。 深圳2015年GDP1.75萬億,香港1.79萬億,廣州1.8萬億,新加坡1.83萬億,北京2.29萬億,上海2.49萬億。如果按照這個基數,按照深圳目前的發展速度,深圳趕上上海的時間大約是8年-10年。那麼,再過10年,深圳的經濟總量甚至有望超過上海,成為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且是香港的一倍。這個未來,你能想象的到嗎? 對於魏達志教授的觀點,著名媒體人、財經觀察家秦朔也撰文談了自己的看法。上海對深圳很重視,但一般人還是認為深圳強在高新技術和一批明星企業,論綜合實力和上海還差很多。 那麼,實際情況是怎樣的?秦朔從以下四個方面做了深圳與上海的比較。 1、深圳經濟總量20年後可以超過上海 2004年,上海的經濟總量是深圳的兩倍。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縮窄為1.5倍。如果深圳保持比上海增速快兩個百分點的優勢(去年快2.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快1.9個百分點),預計2038年前後會超過上海,成為最大經濟城市。2、深圳人均經濟指標早已超過上海,且上海難以追上 深圳是副省級城市,面積1997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1137.87萬人。上海是直轄市,面積6340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2415萬人。 上海的面積是深圳的三倍多,人口是深圳的兩倍多。 深圳每平方公里產出的GDP和財政收入多年位居全國大城市第一。2015年深圳人均GDP是上海的1.5倍以上。上海到2020年的目標之一是人均GDP15萬元,深圳2015年已達到15.8萬元。 考慮到深圳比上海增速快,從人均GDP來看,上海也許永遠趕不上深圳了。 3、深圳的創新指標優於上海 到2020年,上海的目標是萬人發明專利達到40件,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3.5%,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0%。這些目標低於深圳目前水平。深圳到2020年這三方面的目標分別是:64件,4.25%和42%。 2015年深圳PCT專利申請量13308件,連續12年居全國大城市之首,今年上半年PCT申請量更是達到9002件,佔全國申請總量的51.8%。(注:深圳和上海對新興產業的定義不完全相同,由此可能導致該項數據比較不夠精準)4、深圳的產業競爭力和企業家精神強於上海 2015年上海的第三產業佔GDP比重比深圳高10個百分點(71%對61%),主要高在金融上。但從產業競爭力角度,上海已落後不少。 深圳過去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4%。今年上半年,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下降4.4%,深圳同比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上海下降3.3%,深圳增加7.3%;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增長0.7%,深圳增長12.1%。 以上數據來自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是政府口徑。 而政府報告中沒有的一些指標,比如明星企業數量和經濟的人格化代表——傑出企業家群體的數量,深圳可謂一浪接一浪,前浪依然向前,後浪滾滾又來,遠超上海。袁庚精神、蛇口精神似乎是一種基因,在深圳代代相傳。 深圳有更多結構優勢和增量優勢 綜上,秦朔認為,雖然上海在城市綜合管理、文教衛體等社會發展水平和經濟總量上仍有一定優勢,但在決定經濟持續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企業素質、人口年輕化等方面,上海都已落後。 換言之,上海的優勢更多是總量優勢和存量優勢,而深圳的優勢更多是結構優勢和增量優勢。 此外,在金融這一上海最重要的領域,由於金融政策由北京決定,金融資產的半壁江山也在北京,且金融市場的開放度還不足,所以上海的市場優勢無法充分展現。而在和互聯網高度相關的新金融以及私募股權投資等更具活力的方面,上海已經很難說有領先優勢了。 《人民日報》談深圳上海 國企與民企結構比例的差異,也讓兩座城市也顯示出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社長注意到,《人民日報》本月先後發文談了上海的國企改革與深圳的「質量經濟」發展。 上海推進國資國企分類改革:區別管理,一司一策 在公眾看來,相比國企,民企更具創新活力。那麼,國企比重在經濟結構中佔比較大的上海如何激發國企的創新能力? 《人民日報》稱,對不同類型的企業,採用不同的改革方法,實行分類改革,正是上海國資國企改革進行的探索。 為實現上海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的目標,2013年12月17日,上海率先發布首個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共20條,拉開了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序幕。上海將國企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公共服務、混合型4種類別。 競爭類企業,以公眾公司為主要實現形式,積極推進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功能類企業,運用市場機制,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 公共服務類企業,進一步理順與政府關係,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等市場化運營模式,使公共服務效率不斷提高。 不同的考核,不同的激勵。上海按照「基本年薪+績效年薪+任期激勵收入」的薪酬結構,對不同類型企業確定不同的基薪調節倍數、績效年薪調節係數。 上海國企改革呈現一司一策的局面,並在職業經理人選拔、管理和技術團隊股權激勵以及深化全員持股等問題上進行探索。 為激勵創新,上海對處於充分競爭性領域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在專業性較強的崗位試點職業經理人制度;對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科研院所,探索員工持股; 對高新技術企業,實施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等中長期激勵。實行「激勵基金+個人購股」計劃,企業用於激勵股權總額可達實收資本的10%。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上海先後完成綠地集團、現代設計集團、上海城建、華誼集團整體上市。上海計劃在2016年底基本完成市國資委系統企業集團公司制改革。 從「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口號曾經響徹整個深圳。從粗放式的加工生產到高技術的轉變,如今的深圳正在追尋質量型的增長來突破發展的束縛,構建深圳長遠競爭力、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合作。 《人民日報》稱,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深圳成本優勢不再明顯,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核心技術的更新換代。 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7296.9億元;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6957件,同比增長40.84%;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35萬件,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已達4.05%,超過歐美髮達國家水平。 除了傳統行業逆勢突圍、新興產業也蓬勃發展。 近年來,深圳著力打造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優勢傳統產業「四路縱隊」,並且以質量標準累計淘汰低端落後企業1.7萬家,進一步提升了產業質量和產業整體附加值。 目前,深圳形成了「三個為主」的產業結構,即經濟增量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50%;工業以先進位造業為主,先進位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6.1%;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69.3%。這些有力支撐了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重慶何去何從? 從上海與深圳的PK可以看出,最大程度激活市場經濟的創新能力與活力,構建地區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繁榮的關鍵。無論是上海的國企改革,還是深圳的質量創新,都圍繞這一點展開。那麼,重慶與他們比較又如何? 一、重慶經濟總量將更早超過深圳 2015年,深圳市GDP總值1.75萬億,增長8.9% ;重慶GDP 為1.57萬億,同比增長11%;上海GDP為2.49萬億,同比增長6.9%。 2016上半年,深圳GDP 總值8608.88億元,同比增長8.6% ;重慶GDP 為8000.82億元,增速10.6%;上海GDP總值12956.99億元 同比增6.7%。 深圳比上海平均高近2個百分點的增速,而重慶卻又比深圳高2個百分點的增速。如果說保持這一增速,預計2038年前後深圳會超過上海,那麼重慶有望更早超過深圳。以下為近五年重慶與深圳的GDP增速比較: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重慶16.9%13.9%12.3%10.9%11%深圳10%10%10.5%8.8%8.9% 二、重慶人均經濟指標遠落後深圳 深圳是副省級城市,面積1997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1137.87萬人。 上海是直轄市,面積6340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2415萬人。 重慶是直轄市,面積8.24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3116.55萬人。深圳的土地面積是重慶的1/42,人口是重慶的1/3。2015年,深圳人均GDP15.8萬,上海人均GDP10.31萬,重慶人均GDP 5.21萬元。 在人均GDP上,深圳是上海的1.5倍,是重慶的3倍多。此外,重慶十三五的目標是到2020年,人均GDP達到7.5萬元左右,這也不到深圳2015年人均GDP的一半。 即使重慶在經濟總量方面,20年後將超過深圳、上海,但從人均GDP指標來看,重慶將永遠比不過上海,更別說深圳了。 三、重慶創新指標嚴重落後 「十二五」末重慶有效專利達到94975件,是「十一五」末的3.1倍,累計申請PCT專利336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31件,居全國第13位。 2015年深圳PCT專利申請量13308件,連續12年居全國大城市之首。僅今年上半年PCT申請量更是達到9002件,佔全國申請總量的51.8%。 2014年,重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1.41%),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5%)0.64個百分點,僅列全國第14位,在西部地區也低於陝西(2.07%)、四川(1.52%)。重慶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將超過2%。而深圳和上海的目標到2020年,研發投入分別佔GDP比重的4.25%和3.5%. 可以看到,重慶創新指標與人均經濟指標一樣,嚴重落後於深圳、上海。 四、重慶的商業活躍度不夠 2015年重慶第三產業佔GDP比重47%,上海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為71%,深圳為61%。 今年上半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10.2%,深圳同比增長7.5%,上海同比下降4.4%;第二產業增加值,重慶增長11.2%,深圳增加7.3%,上海下降3.3%,;戰略性新興產業,重慶增長24.8,上海增長0.7%,深圳增長12.1%。 在"2015民營企業500強"中,重慶12企業上榜,其中龍湖排名第56位,是「重慶軍團」唯一進入百強名單的企業。 深圳18家企業上榜,平安、華為、招商銀行分別以總榜單的第20、第39、第42位,躋身「深圳軍團」前三位。 上海14家企業上榜,有3家企業位列前100名,分別是華信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東方希望集團,分別位列第8位、第44位和第83位。 目前重慶的經濟增長主要靠工業驅動,雖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錯,但民企的發展活力相比深圳、上海還不夠,第三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重慶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410.2億元,增長15.4%,佔GDP比重提高到9%,佔全國第4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1.8%,拉動經濟增長1.3個百分點。目前,重慶正在著力打造全國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這將給我們帶來驚喜。綜上得出,雖然重慶近年來經濟增速頻頻領跑全國,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但從人均指標看,卻依然遠遠落後深圳、上海。全市的創新氛圍,企業家精神,民企的活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重慶正在多措並舉推進國企國資改革,並確立了十大戰略新興產業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傳統工業升級改造。加快激活市場創新活力,給民企更多支持釋放更大的經濟增長潛力,將是重慶未來的重要工作,文章來源:新周刊、重慶馬路社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