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從根本上來講,教育到底是什麼呢?有所教,有所育。教育不僅僅導向向善,善只是其中一種狀態而已。佛教是比較重視知行合一的。從根本上來說,佛教的教育目標是出世,禪修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在古代,儒家有一種叫做「坐忘」的方式,也是他們也比較重視身心的和諧統一,並在此基礎上去明白一些道理。 自從人類有了文字以後,人類教育的個案才得以繼承、完善。比在這更早的人類的學習方法,一般來自群居的經驗。所以,教育首先是從經驗來的,文字本身是為教育提供服務的。文字之前的「結繩記事」,實際上也都在總結經驗。 自從有了人,才有了事;有了事,才有了文;有了文,才有了教。「因人生事」,「因土有人」。這一塊國土,這一個種族,因為這些人而建立起對過去的回顧與經驗的累積。這是一個自然的軌則。這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規矩。規矩是人類最深刻的一種反省。佛門裡面,一個規矩立起來需要千年,而毀壞它可能很快,只需要很短的時間。近百年,特別是「五四運動」以來,人們認為的積貧積弱,受人欺負,都是因為教育或者文化出了問題。當然,教育和文化本來就是一致的,文化是教育的載體,教育是文化的落實。近百年來,我們看到的是「西學東漸」,看到的教育似乎變得越來越沒有方向。這裡面,可以從教育最重要的三種不同的目標談起: 生存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技能教育;生活教育,基本上是一些人文藝術教育;生命教育,有關「心」的教育,即「心的不可思議」。當人文藝術達到極致的時候,生活教育會和生命教育重疊。 現代教育偏重於生存教育,和一些生活教育,而鮮於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比如,誰能夠知道生命的軌跡呢?在佛陀的《阿含經》裡面,乃至於原始佛教,都有關於這一部分的內容,都對生命的軌跡做過詳細的闡述。它是一種科學,不以人的情感為轉移。現代生物科學發展以後,這些才得以不斷被人類驗證。比如某一個念頭,在這麼一個念頭裡面,佛陀也做如實、智慧的觀察,理性的記錄。現代量子力學談到「波粒二象性」,它到底是波動,還是粒動呢?作為粒子本身來說,佛陀給它下了一個定義,叫「色聚」(詳見文末註釋1)。在一個粒子裡面大概同時具備九種色法。比如說地、水、火、風、空,還有地、水、火、風、空所代表的色、身、香、味、觸、法,它都有。在這麼一個「色聚」裡面,都有這九種傾向。這九種傾向移動的時候,就和人的念頭有關係。而念頭是什麼?念頭既不是「波動」也不是「粒動」。 《二十四孝》裡面有一個故事「嚙指痛心」(詳見文末註釋2),說的是曾參家裡來了客人,他的母親心裡著急,就用牙咬食指,曾參感應到就趕回家來。現在,我們打電話,千里傳信也許是波動,也許是粒動。但是,在古代,心是用什麼傳遞的呢?再舉一個歷史真事。唐朝時,信息不發達,人和人的分離都似生離死別。有一位大家閨秀特別思念她的父親,每天就對著燕子講,「請你把我的挂念傳遞給他」。因為她經常說,好像燕子也能聽懂了。隨後,她把挂念寫下來,寫成一封信,裝在竹筒里,繫到燕子腳上。結果,燕子真的把這封信給千里之外的親人送過去了。 這兩個例子,談及的都是「心的不可思議」,總有人會有這種深刻的體驗。這是生命教育的著力點,它需要很科學的數據才能夠解釋清楚。而現在的科學大概只能夠解釋清楚一部分,大部分的還不能解釋。如果我們對於客觀存在的事物都不能夠解釋或看到,那麼,對於生命的奧妙,我們就沒有成功的個案可以作為教育的藍本。而人類的信息又是大量流失的。人類曾經花了很大的代價,以生命為代價,推動天文、人文等方面經驗的累積。但是,對於茫茫的宇宙,從宇宙個體的角度來講,人類知道的太少了。能夠成為教育藍本的,大概都需要千年的經驗。同時,我們可能從道理上說不清,但是,從經驗當中能夠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註釋:1. 色聚:由究竟色法組成的微粒。2.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