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圈圈有話說太多的父母都在糾結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究竟上不上早教班」。不去上早教班,又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去上早教班,又怕付出的金錢、精力與收穫的結果不對等。Q媽也是曾經糾結過這個問題的媽媽,讓我們來看看她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吧~「上不上早教班」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圍繞其討論的文章、話題已經有很多。然而看再多的文章,待到需要自己做決斷時,還是會糾結。至於糾結的原因不外乎:所花費的金錢、精力與收穫的結果是否對等。講得更直白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家庭不會糾結是否報班,他們只想報最好、最高端的課程,錢是次要考慮的東西。經濟條件不濟的家庭也不會糾結,反正條件不允許,早早便斷了這個念頭。而最糾結的,是像我一樣處於中間,受預算限制的家庭。預算是固定的,如果把錢花在早教上,那其他事情上的經費就會相應扣減。所以是否報班就成了一個糾結到極點的問題。對於是否報早教班,我也曾經很糾結。—— 縱觀身邊的朋友,報班的占絕大多數。如果不報班,會莫名焦慮孩子在無形中落後了;——如果報了,但收效甚微,又會抱怨早知如此還不如把錢投在家庭旅遊上。我相信今天在看這篇文章的爸爸媽媽們,都曾有過、或正在經歷、或將要面對「是否上早教班」這個糾結的問題。我不想拋給你們我的主觀結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更想很客觀的,將我和小Q近半年來上早教課程的感受、收穫分享給大家。怎麼選擇,在於你們。這篇文章里會有如下內容:正視:早教班能力所及的事、和能力所不及的事剖析:早教課程的基本設置規則、常規套路分享:小Q的收穫心得:兩條機構挑選的妙招正視早教班能力所及的事、能力所不及的事早教班,從中我們能收穫哪些?1、豐富的遊戲引導正規的早教班,會根據不同階段孩子的發育特點,用分齡、分班、每周一個新主題的形式,教給家長們適合這個階段孩子玩的遊戲。 2、更多的同齡玩伴早教班提倡讓孩子與同齡人一起自由地玩和探索發揮。談提高社會性有點言過其實,但確實給同齡小朋友們提供了一個共同玩耍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逐漸習慣和小朋友呆在一起,同時也應對著小的社交衝突(最常見的如爭搶玩具)。可以說這是今後上幼稚園的預演。 3、高質量的親子陪伴2歲以內的課程必須有家人陪同。平常工作日,大多是爺爺奶奶帶著孩子來上課;而到了周末,80%以上都是父母陪同。課堂上不允許使用手機,這就要求家長(特別是爸爸)必須放下手機,全身心的投入到與寶寶的互動和遊戲中。 早教班,並沒有那麼神奇1、並不會教會孩子某樣技能抱著「交了錢孩子就會贏在起跑線」心態的家長註定要失望的。早教機構的音樂課,藝術課,大運動課等等課程,都不是教技巧的。早教班的核心理念,是強調親子的互動陪伴和課程活動的趣味性。也就是說,所有課程的本質就是一個大寫的「玩」而已。 2、並不會讓孩子變成社交高手2歲以內的孩子,更喜歡以自己為中心的獨立玩耍方式。2歲以後,孩子社會性有所提升,但相較於集體生活,他們依然更喜歡獨自玩耍。所以即便早教班裡全是孩子,你稍加留心就會發現他們是以「個人」為單位獨自玩耍的。在早教班的召集下,很多孩子聚在一起,可以讓他們逐漸適應、習慣和其他小朋友同處一室,不會排斥。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會變得活潑、外向。習慣熱鬧、接受有其他同伴在場與變得活潑、外向是沒有必然聯繫的。 3、並不會是你育兒道路上的「強心針」,甚至存在把你變「焦慮」的隱患。那麼多孩子聚集在一起時,「比較」是不可避免的。當幾個孩子聚在一起時,家長間的聊天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問題不外乎「我家孩子的日常、能力,並詢問你家孩子的能力、日常......」這樣的聊天下,會產生很多天賦異稟的孩子。比如:1歲能說話,2歲可以拼48片以上的拼圖等。如果家長內心不夠強大,抵禦不了這種比較的壓力,就很容易被這種壓力反噬。表現形式就是用各種方法去給「補課」,以期他們能追該上其他的孩子。 花了大筆錢,卻把自己搞的很焦慮、把孩子逼得很辛苦,這筆買賣實在不划算。剖析早教課程的基本設置規則、常規套路早教課程的基本設置通常,正規的大型早教中心都會有一套課程體系。不管課題如何變換,教案一定是遵循課程體系來編排的。也就是說,不管你上的是運動課、藝術課還是音樂課,課程的流程設計一定是一樣的:歡迎儀式(歌曲+互動)– 繪本環節(國外教育機構用英文繪本)– 課程主體內容 – 結束儀式(歌曲+互動) 為了增加課程的趣味性,通常每周都會制定一個不同的主題,課程內容會根據主題來變化延伸。 不要被花里胡哨的課程名字給弄糊塗了,究其根本,其實就是以下四種課程:大運動課程音樂類課程手工美勞課程語言發展課程針對不同的年齡段,課程內容會做微調並衍生出各種花哨的課程名字,但實質上,萬變不離上述四類課程。 大運動課程常見的課程名稱:運動課、活力課這類課程多以大型軟包器材為教具,由老師引導孩子進行體能、運動技巧練習的活動,目的在於發展孩子的大運動能力。 體能活動:使用大型軟包器材,如平衡橋、蹦床、吊環等為教具,以不同的擺放形式形成一條路線。老師先示範,然後由家長帶領孩子完成路線挑戰,鍛煉身體協調能力。每次課程的器材擺放、玩法都不一樣,形式內容非常多樣化。 技巧活動:①靈活的掌控身體,鍛煉爬、攀爬、跳、跑、提拉、平衡等技能;②使用各種球類。3歲以上的孩子還可以參加球類訓練班,學習棒球、籃球等一些球類的基礎動作。 如果你所選擇的機構中,有下述課程內容,需引起注意!有些以運動類擅長的早教機構(如:XX運動館)會過分解讀感統訓練,過早得訓練孩子前滾翻、后滾翻等帶有一定危險性的動作。甚至還出現過因過度運動,導致孩子脫臼的情況。大運動非常重要,必須有針對性得訓練。但如何訓練,家長應心中有數,選擇課程時應把好關,不必要的動作不要訓練。 音樂類課程常見的課程名稱:音樂課、律動課、舞蹈課音樂課可不止有音樂。音樂類課程是指以音樂為主線,串聯節奏、節拍、音感、樂器等音樂元素,通過遊戲、聆聽、歌唱、律動、演奏等形式,讓孩子用他們的肢體語言充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簡言之,就是藉助感官活動,引導孩子以運動的形式來表達、感受音樂。 選擇的歌曲以耳熟能詳的(英文)童謠為主,並有與歌詞相匹配的動作,比如:《head shoulder knees toes》。老師帶領孩子一邊手腳在運動,一邊聽著不同風格的音樂,調動了多個腦區的協調活動。 除此之外,還有教孩子聽節拍、敲打節拍以及辨別高低音、不同物體的聲音。每堂課都會使用1、2件簡單的樂器,如:沙錘、鈴鼓。玩樂器的目的不是為了教授使用技巧,而是啟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感受節奏的韻律。 我個人覺得除了運動課之外,最嗨的就是音樂課了。剛接觸早教課程的孩子很容易被節奏感染,進而破除戒心。 手工美勞課程常見的課程名稱:藝術課、科學實驗課、美食課手工美勞,常規的如:繪畫、塗鴉、簡單的手工創造,還包括觸感和感官活動,如:烘焙、科學小實驗。老師會在孩子開始動手前展示今天要完成的作品,並示範要領。之後輔助孩子進行藝術探索。目的在於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手部精細動作等。2.5歲以後的藝術課,會根據性別、細分類別延伸出不同名稱的主題課程。但究其本質,依然是手工美勞課。(圖為小Q上課時的現場實拍)如果你是個喜歡指手畫腳的家長,我一點也不建議你帶孩子上美勞課。每個孩子對藝術創造的熱情、能力均不一樣,所以落實到動手能力上時,差距還是存在的。有些孩子可以很好的跟隨老師的指令,每個步驟都完成的既快又好;但更多的孩子會比老師的指令慢半拍。這時候,有心急的家長會開始用語言督促,依然無效后就直接上手幫助孩子完成。上藝術課的目的本就是讓孩子釋放創造力,家長過度干預后,藝術課就失去了它本該有的作用。不跟隨老師的節拍並沒有關係,只要孩子沉浸在創作的氛圍中努力「工作」,這就是最好的成果。反之家長催促、干預,只會讓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好玩,進而不感興趣、甚至排斥。 語言發展課程常見的課程名稱:XX英語班 早教班的英文課,旨在培養孩子英語學習興趣、打下基礎。與正規英文學習機構不同的是,早教班的授課模式更為靈活。通常都是小班制:一名外籍老師,配備一名中教,對應最多10個孩子。課堂上沒有桌子、椅子、投影PPT,上課的內容以聽力、口語為主;用做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習慣英文語境,學會英文語序的思維方式。比起英語教育機構枯燥的學字母、背單詞、練習對話,在遊戲中的英文啟蒙貫徹得更為「潤物細無聲」。在英文語境下的活學活用,孩子的反饋明顯更為積極。分享小Q的收穫1、獨立上課的能力月齡30個月以前,所有早教課程都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這時早教的目的除了啟蒙以外,更多是為了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老師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特別是低幼齡的孩子,只有當熟悉的家人在場時,孩子才會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但30個月之後,隨著孩子對老師的熟悉以及獨立性的萌生,家長就應當漸漸退出,讓孩子適應獨立上課。獨立上課的能力不止是可以獨自一人坐在教室里,更需要具備聽指令、獨立思考、按指令獨立完成各項任務的能力。 如果孩子在3歲左右依然無法獨立上課,那去幼稚園的第一個月一定很艱難。孩子抗拒上幼稚園不僅只有分離焦慮,更反映出獨立性的不足。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老師、一屋子陌生的小朋友,內心的緊張、不安就會以哭鬧、拒絕入園的形式表現出來。2歲伊始,隨著「不、我來」等口頭禪的出現,我就有意識得開始培養小Q的獨立性,(培養獨立性的文章,請戳——>>《我來,我能行!孩子的獨立宣言你聽到了嗎?》)然而進展卻並不順利。 我早在小Q未滿2歲時就報了早教班,可萬萬沒想到她非常抗拒。幾次試驗均告失敗后我暫時放棄了讓她上課的念頭。一直到2歲半,我抱著嘗試的心理又一次帶小Q去早教班。雖然小Q在上課過程中表現得十分拘謹,寸步不離開我,但相比之前的抗拒,小Q的進步已有了質的飛躍。在確定她對上課不排斥以後,我給她制定了課表,每周固定時間上固定的課程。隨後的幾個月,她進步神速。從一定要坐在我膝蓋上,發展為可以獨自坐在地上;從不停的轉頭看我是不是在她身後,發展為不再回頭,只顧著與老師互動。每次上課之前,老師都會告訴她,如果能不讓爸爸媽媽陪著,自己獨立完成上課,就能在上課結束后多獲得一枚貼紙。起初她是不為所動的,但突然有一天她點頭表示願意嘗試。至此之後,我進不進教室對她來說已無差別,她完全適應了一個人上課,甚至包括獨自上新的課程。 可以說,早教班是幼稚園的預演。他不似托班那般「強硬」,而是用更為溫和的方式督促著孩子適應獨立。如果你沒有給孩子報早教班,我強烈建議在入園之前一定要帶著孩子多參加一些社區、居委會組織的親子活動,並尋找機會讓孩子適應獨自上課。這些公開課程、特別是獨力上課的機會一定會讓孩子受益匪淺。 2、聽指令能力常有媽媽抱怨一節早教課的節奏太快,這個摸一摸、那個玩幾下,弄的像趕場子一樣,擔心不利於孩子專註力的發展。 45分鐘就會影響孩子的專註力了嗎?你想太多了!但是恰巧是老師變換內容時,能看出孩子是否專註,是否聽得懂指令。 我在早教班上看到了太多活潑好動,但不聽指令的孩子。2歲之前不聽指令情有可原;2歲之後,特別是臨近3歲時,如果依舊不聽指令,那就能從側面反映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了。 不要想花了幾萬元,就寄希望於早教班能把孩子的壞習慣都糾正過來。早教班一節課只有45分鐘,他能做的是給親子活動提供範本,讓家長在家依照上課的內容做延伸。不是早教班做的不夠,關鍵問題還是出在了家庭教育中。 上早教班越早,孩子越能聽指令,講規則?有一定的概率,但不絕對。從小上早教班,但依舊不聽指令的孩子也大有人在。但是通過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他/她在家庭中的受教育情況。 至於專註力的培養,需要家長將課堂上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延伸到課後。早教課的課程不難複製,有心的家長完全可以買一些素材、道具,回家後繼續針對孩子的興趣點因勢利導。 3、培養秩序感和規則正規機構,不管上什麼課程,每節課的流程安排一定是一致的。每節課固定的流程順序,無形中向孩子灌輸著是秩序感;而每周固定時間、由固定家人陪伴上課,也是一種內在秩序。 遵守規則是聽指令的更高階段。 通過課上的指導,孩子會做到把用完的玩具放回原處;可以做到進入教室以後聽老師指令,離開教室需聽老師的口令;知道老師讀繪本時,不能隨便在教室里走來走去……這些隱藏在課程中的的常規教育,無不向孩子傳遞著更高層次的指令:遵守規則。心得關於機構挑選的兩條妙招1、公共活動場地必須寬敞如果一家機構,營業面積號稱有近千平,而公共活動區域卻不足百平,那公共活動區域一定非常擁擠。太過擁擠的公共活動區域,不利於孩子熟悉環境。而且擁擠的公共活動區域內,玩具一定不會豐富,且損壞率較高。公共活動場地與教室的理想比例,見下圖:2、體驗課優先選擇「明星老師的明星課程"在選擇體驗課時,首先應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年齡、興趣)選擇相適宜的課程,其次,一定要選擇「明星老師的明星課程」。明星老師的明星課程代表了該機構的最高水平,可以根據最高水平去推測平均水準。如果最高水平都不符合你的要求,那平均水準就一定會讓你失望。曝光台選學校、選機構有風險。為了給各位家長擇校提供一個公正的環境,家長圈特此開設「曝光台」,願各位家長共同監督國際學校的教學和生活環境。請在微信評論區或後台留言哦~~各位熱心家長提供的內容,我們會匿名整理成文,發送「新浪國際學校欄目」,以及國際學校家長圈微信和微博,歡迎家長朋友們踴躍參與哦~推薦閱讀:《開學第一課》董卿3分鐘3次跪地,被贊「最美的中華驕傲」,這與她背後的家教分不開END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