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美國中西部最有影響力的亞裔組織之一——大芝加哥亞裔聯盟在市中心的希爾頓飯店舉辦盛大年會。(張大衛攝)美國《太平洋標準》雜誌3月16日發布了記者艾倫·李的一篇自述,她以親身經歷講述了在教科書中察覺到的亞裔文化的缺失。這引發了一系列關於亞裔群體的討論。不公待遇頻發生作為美國社會增長最為迅速、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族群之一,亞裔群體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美國社會學家珍妮弗·李和周敏在《亞裔成就悖論》一書中指出,這些年來,亞裔群體開始顯露出優勢:他們通常接受高等教育,甚至高於一些美國人,顯示出積極的向上流動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以美國為例,亞裔人口不斷增長,他們的話語權也將不斷提高。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就曾預測,到2065年,亞裔人口將佔全美移民的36%,成為美國最大移民群體。亞裔群體也有著「學習好」的好名聲。在紐約,曾獲得2016年全美最佳公立高中的岱文森高中,其70%的生源都是亞裔學生,而其中尤以華裔居多。亞裔家庭有著注重教育的傳統,高分數、高學歷讓他們具有智力上的優勢,使得他們更加匹配眾多白領崗位。美國主流社會也將亞裔群體當作「模範少數族裔」,認為亞裔群體在經濟地位和智力生活上已經實現了「准白人化」。亞裔群體的平均家庭收入,在美國也是相對較高的,尤其是印度裔、華裔、日裔、韓裔等群體。近年來,亞裔群體不斷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我們所熟悉的華裔女設計師王薇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印度裔節目主持人兼《時代周刊》主編卡扎利亞,日裔宇航員、挑戰者號遇難者之一鬼冢承次,韓裔演員約翰·趙……他們勤奮、忍耐、本分、聰明,他們有著優良的品行、堅毅的性格,得到業界的肯定和讚揚。然而,在國外,亞裔群體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事件也頻有發生。近日,兩個萌娃打斷父親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的視頻讓韓國釜山國立大學的教授羅伯特·凱利火了,火了的還有在視頻中「漂移救夫」的亞裔妻子。在很多報道中,這名亞裔女子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家中的保姆而不是女主人,從而引發了一系列關於種族的討論。此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多元文化事務辦公室稱有人故意撕毀了那些看起來明顯不是西方名字的亞裔學生宿舍門上的姓名牌。就讀於佛羅里達大學的學生陳怡安也指出,在過去研究中發現,許多美加或紐澳的僱主看到華裔的姓氏時,就下意識地認定這位應聘者英語不佳,並質疑他們的工作能力,在最初篩選時就淘汰華人。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究員張應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在與亞裔群體的接觸中,經常聽到「玻璃天花板效應」,也就是很多優秀的亞裔人士,包括華裔很難突破「天花板」上升到公司的最高層,雖然在業績、能力各方面並不比一些白人差。刻板印象需改變一些優秀的亞裔群體獲得的成功是有一定道理的。美國普利策獎得主、專欄作家紀思道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亞裔優勢》中指出,亞裔美國人的成功歸功於他們的勤奮、強大的雙親家庭和對教育的熱情。東亞人長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注重孩子的教育,家人往往可以為了孩子的教育做出其他的犧牲。在性格上,亞裔群體的祖輩們更加低調謙虛,踏實勤奮。可以說,他們的優秀得益於默默付出和辛勤勞動。紐約中華總商會主席庄佩源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亞裔群體在求職、醫療等方面遭受大不公正的待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語言問題。一些亞裔群體在移民時,英語水平不高,再加上東西方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行為習慣的差異,這就影響雙方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容易產生誤會。主流社會以及一些媒體將亞裔群體這些與眾不同的性格特質以及文化傳統塑造成了對亞裔的刻板印象。在他們看來,亞裔群體就是老實低調,學習成績好,但是在社會交往和體育活動中表現欠佳,缺乏領導人應該具有的特質。耶魯大學電機系訪問學者徐德清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也表示,在美國一些不夠發達的地區,亞裔群體居住的時間較短,人數也相對較少,自己的言行舉止跟美國主流社會不一樣是不足為奇的,這還需要一定的過程。從亞裔群體對美國名校的捐贈數量看,亞裔學生的錄取名額也相對較多。這些因素使得「即使亞裔學霸很多,但拿到名校錄取並非易事」。「再加上由不同國家來源的亞裔群體之間不經常居住在一起,溝通不夠多,沒有形成合力,難以形成統一的政治影響力。」張應龍表示。此外,亞裔群體作為一個群體概念,也有不同的分層。「其中,印度裔群體在主流社會中的地位和經濟實力較好,再加上他們英文相對較強,積極地融入當地社會,因而更能成為美國社會的一些精英階層,比如一些印度裔的工程師、醫生等,還有些曾獲得過諾貝爾獎。」張應龍說。而像菲律賓裔、寮國裔等其他群體則表現相對不足。地位提升有希望在今後,要提升亞裔群體在主流社會中的地位,擴大其影響力是關鍵。公平的競爭環境需要積極爭取。「移民國外的亞裔群體,首先要過的就是語言這一關,並且應該更加註重加強與當地主流社區的溝通,積極融入其中,為當地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庄佩源表示,以此改變美國社會對亞裔學生的一些成見,糾正亞裔是「書獃子」「不是很有創造力」的錯誤看法。在美國等一些國家,發生群體性的種族歧視事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因此,亞裔人士在遇到一些不公正對待時,要大膽站出來,以合法的手段、公開的途徑發出自己聲音,以阻止或減少對方的歧視行為。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在未來幾十年,亞裔在美國的話語權會隨著人口增長而顯著提高。這樣一個組成複雜、與其他少數族裔關係微妙的群體如何爭取平等權益、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將是今後亞裔群體融入國外主流社會的關鍵。今後,綜合國力的提升,將會影響美國民眾對華裔群體的認知。「現在的華裔群體已經開始改變原有的呆板印象,逐漸走進一些主流社區。比如,華人近來逐步『走出唐人街』,開始在美國主流社會落地生根。」張應龍說。正如徐德清所說,「我相信,下一代亞裔群體將會越來越好。因為他們從小接受美國教育,開始學會如何跟主流社會交往、溝通。同時,我們也要主動向一些優秀亞裔代表學習,尤其是向美國現任交通部長趙小蘭、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等優秀的華裔代表學習,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同時,學會與主流社會打交道。」《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3月24日 第06 版)(記者 孫少鋒 胡曉菲)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