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2133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5 分鐘 山西,太原,乍暖還寒。 在這個春去冬來的時分,筆者在微信公眾號「太原在線網」上看到了一則重磅消息,像一響春雷般炸開在不少人的心頭: 沒錯,一旦發現有學生參與課外輔導,不僅老師開除,校長也要一同免職。 該則消息還有補充的6條禁令,包括嚴禁中國小校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進行有償補課、嚴禁中國小校為校外培訓機構有償補課提供教育教學設施或學生信息等,基本上全是針對「不能有償補課」和「不能與校外培訓機構形成關係」而設。 類似的禁令,符合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在全國各地均有頒布。 至於題頭這一禁令,山西省教育廳的管理力度可謂前所未有。未來該禁令是否會在其他省市推行尚不可知,但官方斬斷學校和培訓機構之間聯繫的決心,可見一斑。 K12課後培訓機構的咽喉,像被狠狠扼住了一陣。 官方的手是粗壯而有力的 對於課後輔導機構的整頓管理,官方是一直保持強硬力度的。早在多年前,教育部就明確表示,「對『黑』機構要聯合相關部門予以取締,合法機構要按照國家法律約束自身行為」,嚴厲打擊「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情況。 最佳例子是在2015年。四川省曾下發《四川省教育廳關於開展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培訓學校偽造、變更、買賣、出租、出借辦學許可證,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教學任務、培訓內容不落實等情況,都被一一整頓。 今年初,上海市對培訓機構進行了「大清洗」。寒假期間,閔行區教育局組織督查人員通過實地察看、小組調查等方式,排摸了區內培訓機構辦學情況,超過130家未取得合法辦學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被取締;具備資質的,官方督促其規範辦學。 「如果在培訓機構的整頓凈化過程中,發現學校、老師有利益輸送的,一定會嚴肅查處。」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表示。 斬斷學校與機構間的利益輸送,嚴格整治機構的管理,是從外部砍斷輔導機構的灰色收入來源;而另一方面,體制內的教育也逐步改進。 培訓機構,尤其是課後輔導機構,設立的初衷是彌補校內教育體制的不足,但如果校內或者官方機構的教學體制開始改進,那他們的社會職能與市場價值就將逐步弱化。體制內的教學雖說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甚至長時間內)實現質變,但局部的改革,如去競賽化、綜合素質導向等方面的引入,多少降低了課外輔導的必要性。 官方機構也逐漸實現了培訓機構的職能。2月底,上海的兒童博物館重新開張,早上九點半館內遊客數量已達到最大承載量800人。館內設有考古挖掘體驗活動等,同樣具有科普教學價值,實現了課內知識的鞏固與補充,「對培訓機構造成了一定衝擊」。 的確,官方正用自己一雙粗壯有力的手,從內到外地弱化輔導機構市場地位。 媒體的手是溫柔而粗暴的 媒體對培訓機構的妖魔化也是日趨嚴重。 去年的「瘋狂學而思」事件,如今仍歷歷在目。且不論這究竟是學而思的變相營銷,抑或真的是媒體對補習市場的過熱現象高度關注,課後輔導機構都已經被貼上了妖魔化的標籤,引發市場的重新審視: 媒體對課後輔導機構的態度往往是質疑的、拷問的。除了學而思,新東方、龍門教育等機構也曾被媒體推到了風口浪尖,接受公眾對其教學質量的審視。 去年,北京晨報一篇《媒體揭培訓機構宰客招數:無證辦學 擅自違約》的文章也曾被多次轉載,而類似的文章總能輕易登上熱搜榜的位置。 曾經有這麼一個說法,「這是一個媒體操控的社會」,我們對整個社會乃至世界的看法往往建立在媒體給我們所構築的影像之上。當媒體多番質疑培訓機構(尤其是K12輔導機構)的辦學資質與教學水平時,我們是否還能正確認識這一行業的面貌?又或者,我們反而認識到了這一行業的真相,以至於不再敢於輕易接近? 媒體的手,就像一記「化骨綿掌」,用著無影無形的力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同行的手是殘忍而血腥的 同行的競爭固然激烈,但比競爭更可怕的,是所謂「豬一般的隊友」——各種培訓機構倒閉、跑路的消息幾乎隔段時間就能搶佔新聞頭條。 就在今天,又有一家得蒽英語被曝跑路,不僅拖欠工資,同時還有六七十名學員的二三十萬學費未有歸還: 光在今年,已經有至少6起培訓機構倒閉關門事件,包括浙江的「天才寶貝」突然倒閉,以及留學語言培訓公司「小馬過河」破產清算(雖不屬於K12輔導機構領域,但同樣有連帶影響)。而在去年,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0起培訓機構倒閉跑路事件發生,涉及金額過千萬。 同行的不爭氣,加重了官方與媒體對培訓機構聯合絞殺。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遺憾的是,同行的犧牲往往帶有濃重的負面色彩,給整個行業蒙上一層不必要的陰影。 同行的手,異常血腥殘忍。 如何自我救贖? 據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小課外輔導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中國小輔導機構的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一個龐大的市場,卻不得不面對多重壓力。 當然,客觀而言,這並沒有完全壓榨K12輔導機構的生存空間。首先,官方並沒有限制辦學,只是需要規範辦學;另外,媒體對培訓機構的融資、產品等信息,也不會吝嗇筆墨;而自身行業之中,也不乏佼佼者為其他同行繼續引路。 而且,的教育體制仍有亟待衝破的桎梏。儘管多隻手扼住了K12培訓機構的咽喉,但在夾縫之中,筆者相信,這一行的所有機構,都將繼續邁步前行。 貝多芬說過一句話: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不可能。 在此,筆者也希望聽到這一行業的你們,跟筆者分享你們突破重圍的故事。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