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深圳3月24日電(記者 鄭小紅)有兩件事,讓幾代汽車人操碎了心:一是打入世界汽車強國,二是摘掉「以市場換技術」的帽子。近年來,汽車品牌雖在亞非拉嶄露頭角,但打入汽車強國,雖躍躍欲試卻步履維艱,欲除「以市場換技術」的帽子更難。但是,這一切正在改變。23日,比亞迪宣布在法國北部大區博韋市建立其在歐洲的第二座電動車工廠。加上此前的日本、美國、巴西等工廠,這家以高端新能源車切入國外市場的品牌讓人眼前一亮。對於新能源車領軍企業的到來,法方頗以為豪,「工廠將生產純電動巴士,有利於推動法國成為能源轉型的先行者。」比亞迪部分海外工廠布局 比亞迪供圖曾經,企業掀起過一波又一波的海外淘金熱,試圖快速佔領海外市場。但實際上,一些研發力弱、產品面窄、缺乏海外市場大規模系統運作經驗的企業卻屢屢受挫。除了海外建廠,如何在發達國家市場立足也同樣考驗著眾多品牌。歐美市場一直是汽車產品法規和標準最嚴苛的區域,對汽車品質、安全、服務等方面的門檻非常高,而貿易壁壘、政商環境差異等因素也不可小覷。比亞迪歐洲市場的負責人何一鵬24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為進入法國這樣的汽車強國,我們在幾年前就拿到了歐盟整車認證。歐盟認證被認為是國際上審查最為嚴格的認證體系之一,與美國認證、日本認證一起構成了世界汽車三大認證體系。何一鵬說,「我們的打法是先難后易,技術最苛刻、標準最高的市場我們如果能拿下,剩下的(市場)就不在話下了。」巴黎鐵塔下的比亞迪純電動巴士 比亞迪供圖如今,比亞迪新能源車已遍布全球6大洲、270個城市。「以市場換技術」,這是汽車工業深深的「烙印」,幾代汽車人為了擺脫這一窘境操碎了心。1953年第一汽車製造廠破土動工,意味著新開始自力更生造汽車。汽車工業起步更晚的,試圖以市場換技術,引進外國先進技術。這造成了早期中外合資生產的汽車有不少掛著雙logo的現象,直到現在也有不少這樣的車標。而如今,車企掌握了核心技術,外國的客車也要反過來掛上車企的logo。近年來,比亞迪已為馬來西亞最大電動公交BRT系統和悉尼機場的電動巴士輸出技術,當地組裝;比亞迪投放於英國倫敦的電動巴士,底盤和動力系統由其提供,車身則由亞歷山大・丹尼斯有限公司設計。「我們知道這一天終將到來,這是製造的崛起和勝利」,何一鵬說。(完)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