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本文作者付曉萌,三節課新媒體運營喵。據鳳凰科技稱,昨天,Uber 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在一封電郵中向員工表示,他將休假一段時間,以緬懷最近過世的母親和彌補在領導能力方面的缺陷。同時,卡蘭尼克幾個親信的職務也被解除。卡蘭尼克表示:如果「Uber 2.0」想要取得成功,那麼我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要建立一個領導團隊。如果我們要做好 Uber 2.0,那麼我就要選做好「特拉維斯 2.0」,成為一個公司需要、也值得你們擁有的領導。具體休假時間,卡蘭尼克並沒有透露,也沒有指定新的管理者。但即使卡蘭尼克的休假是暫時的,對於矽谷創業公司領域來說也無異于晴天霹靂。Twitter上也有網友評論稱:沒了高管的Uber,堪稱一家真正的「無人駕駛」公司。近段時間,Uber一直就負面新聞不斷,這和Uber的企業文化有關,更和CEO卡蘭尼克的行事風格有關。卡蘭尼克的休假,可能也預示著Uber將重新塑造自己的企業文化了。在36kr今天推送的《Uber CEO卡蘭尼克無限期休假,醜聞纏身的公司開始重啟》一文中,作者@韓洪剛 稱「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這句話是他風格的寫照,「增長高於一切」是卡蘭尼克的信條。對其他事情他都漠不關心,無論事關道德法律,還是危及公司形象。關於卡蘭尼克的行事風格,以及Uber野蠻式的成功,作者列舉了自2009年Uber成立以來,卡蘭尼克駕駛著Uber所走過的道德和法律的灰色地帶。2009年,卡蘭尼克在沒能拿到相應的許可和執照,也並不滿足計程車營運規定的前提下就標榜UberCab(后更名為Uber)是一家新的計程車公司,並在政府阻止之前已經鋪開宣傳,大肆擴張;使用「灰球」來哄騙執法者。這項技術可以識別執法者,並對他們展示虛假內容,隱藏司機和車輛的位置。在一些地區,Uber 依然被視作非法,這一技術可以避開執法者;2014 年,印度一名 Uber 司機強姦了乘客,一些人公開批評Uber在確保乘客的安全方面做得不夠。這起事件發生后,德里政府在本地區禁止了 Uber 服務,但公司之後恢復了經營;2015 年,蘋果 CEO 蒂姆·庫克(Tim Cook)找到卡蘭尼克,批評卡蘭尼克竊取 iPhone用戶數據,並欺瞞蘋果工程師,並說倘若 Uber 不停止這些行為,將把 Uber 從蘋果下架。卡蘭尼克很快做出了妥協;……如果說以上都還不算是真正的危機,畢竟2016年Uber獲得了680億美元的估值。那麼,今年2月份的性騷擾事件,則把Uber推向了風口浪尖。今年2月,Uber 一名員工公開公司內部的性騷擾事件,震驚了科技圈。(前Uber女工程師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控訴Uber公司存在的辦公室性騷擾、辦公室政治、男性至上等惡劣的公司文化,一時間將Uber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3月份,《紐約時報》曝光 Uber 採用 Greyball 技術,欺騙執法部門;theInformation 曝光卡蘭尼克和其他高管與 Uber 員工光顧了韓國的一家應招酒吧,在酒吧里,客人可以花錢請人陪酒;近日,倫敦發生恐怖襲擊,人群疏散時候,Uber 依然採用了「峰值加價」策略,這被指責為趁火打劫;四月,媒體曝光 Uber 在 Lyft 中植入間諜程序,設法從 Lyft 那裡拉走司機,獲取更多的訂單;…...受各種醜聞的影響,Uber的高管團隊開始動蕩,顧客和司機也在流失,2月份Uber員工曝光性騷擾之後的當周,Uber 訂單數量銳減 10%,與此同時,競爭對手Lyft 的下載量也在短時間內大幅增長。公司經營面臨困境,投資人的決策也有所動搖,Uber 的估值已經跌落到 500 億美元。似乎,Uber必須要通過重塑企業文化,才能緩解這一系列危機了。那麼問題來了,同樣一套企業文化,為什麼可以引導著Uber逐漸發展壯大,卻無法和Uber共享榮耀呢?這就要牽扯到一個哲學題了:怎樣把握事物的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作者@紀振宇 在騰訊科技推送的《創始人請長假,Uber的危機就能解除嗎?》一文中認為,最開始的時候,Uber需要去衝擊傳統的計程車行業,所以它是以一家兇猛的顛覆者姿態出現的,這沒毛病。但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估值日益攀升,其面臨的主要矛盾也逐漸從外部轉移回到了內部,其公司管理的弊端日益暴露,過去橫衝直撞、一切以完成業績目標為導向的文化價值觀,在現如今的階段下,已經難以維繫,站在700億美元的估值關口,Uber要想獲得下一步的大發展,必須從內部進行改變。在《Uber高層大震蕩!CEO休假,二把手離職,多米諾骨牌被推翻》一文中,@矽谷密探 也認為,Uber在2017年彷彿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一連串的負面事件爆發是內外部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外部原因:Uber此前坐火箭般的高速發展暫時壓制了其它負面消息的發酵,諸如性騷擾、司機背景審核不嚴格乃至不公平競爭手段,都被輕描淡寫地忽視了,「經濟發展」暫時成了緩解一切難題的良藥。但2016年Uber再未拿到大手筆投資,今年4月份的融資並未公布任何細節。加上8月份Uber難敵滴滴打車,退出市場,失去了一個支撐其天價估值的重要支柱。這隻獨角獸已經長到了鯨鯊般的體積,高增速逐漸放緩,接著就會停止,但它仍然看不到高盈利、賺大錢的希望,已經有人開始質疑其模式可行性。一旦利好消息不再,質疑聲起,那麼此前被忽視的問題,就被搬上了媒體頭條版面深入討論。內部原因:Uber是狼性的。長久以來,卡蘭尼克的強硬作風,和Uber「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勝利」的企業文化名聲在外。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風格,讓公司內部弦綳得很緊,員工爾虞我詐,「利用各種手段」完成績效。內外部各種問題的湧現,使得Uber已經不是當年的Uber了,怎麼辦?換血。@紀振宇 指出,高管大換血和重塑企業文化是目前解救Uber危機的唯一良方:對於不良公司文化的養成,作為創始人的卡蘭尼克自然難辭其咎,這位以侵略性性格著稱的創始人,親手創造了一個全球最大的「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又差一點親手毀掉它,這家估值700億美元的公司,幾乎已經到了土崩瓦解的邊緣,創始人以及高管團隊的大換血以及公司文化的根本性重塑,目前來看或許是解救Uber危機的唯一良方。頂級管理和諮詢公司 A.T. Kearney 主管邁卡·阿爾珀恩(Micah Alpern)也稱:在我看來,他們需要的不只是一種文化上的改變,而是要從頭開始創建一套全新的文化。要重塑一個企業的文化,何其困難,尤其是這種被CEO行事風格影響深遠的企業,想要改變就更痛、更艱難了。但又有一種說法認為,卡蘭尼克的離開對 Uber、對他自己未必不是件好事。在愛范兒今天推送的的《CXO 全沒了,Uber 今天成了一家「無人駕駛」的公司》一文中,作者@陳詩蔚 稱,創始人在董事會要求下離開公司,Uber 並不是孤例。以當年喬布斯離開蘋果為例:John Sculley 一直被外界稱為「把喬布斯趕走的人」,他和喬布斯的恩怨曾是矽谷乃至全球科技圈最著名的八卦,但其實,喬布斯當年出走的原因更多是他主導的產品失敗,導致公司經營不善,又和董事會起衝突,最後才出走的。多年後 John Sculley 在一次和李開復的對話里說:喬布斯一直都是天才,在很多問題上都很有遠見。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他當時非常年輕,可能判斷有誤。就像任何地球人一樣,孰能無過……經過這些挫折和學習,喬布斯成為了一個更謙遜的人。而現在,卡蘭尼克也面臨了困境。因為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反省言論並不能讓外界相信 Uber 有決心做出改變了。只有離開,讓職業經理人擔任 CEO 一職,才能修復 Uber 的公眾形象,這也是當下最適合 Uber 發展的抉擇。誠然,這樣的改變或許會讓公司暫時「失控」,但是陣痛換來新生,現在的改變也還不算晚。卡蘭尼克給了Uber生命,亦陪伴著Uber走過了風雨,Uber所取得的成績,卡蘭尼克功不可沒,相信經歷了大換血的Uber,能夠變得更加有擔當,也更能抵禦內外部的種種動蕩。因筆者專業知識水平有限,本文關於此事的理解不確保完全正確。如果其中一些地方解讀有誤,還請各位看官指正。(完)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