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網上時不時得會出現一個感嘆日本刀如何如何鋒利,刀如何如何的面,日本刀如何秋風掃落葉般的斬斷刀,並且他們舉出抗倭英雄戚繼光的話,說戚繼光曾感嘆到「長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兩斷!」,由此看來戚繼光真的對刀深惡痛絕,所以仿照日本刀打造了戚家刀,最後戰勝了倭寇?等等好像有些問題,一把刀的好壞除刀型主要看工藝材質,刀型可以仿,工藝材質不掠奪足夠的工匠和材料是做不到了,這好比你看美國的發動機不錯你 可以一比一複製但是你的各方面性能永遠比不上,因為你的材料工藝不行,沒聽說戚繼光到日本掠奪過工匠啊。後來查了一下原來戚繼光在十二卷本《紀效新書》卷4《短器長用解》中是這樣說的:「長刀,此自倭犯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迸足則丈余,刀長五尺,則大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說的是倭寇的刀長且雙手所以力量大可以削斷「長兵」,何為「長兵」長兵是與刀、劍等短兵器相比,戈、矛、戟、殳 (shū)、鉞等兵器都是金屬與木杆的組合物,且都有一根木質或竹制的長「柲(bì)」,故而稱為長兵器。日本刀削斷的只是木杆。所以戚繼光發明出了了戚家刀法。戚家刀而且根據成瀨關次(刀劍修復家,曾前往前線修刀)的紀錄, 日本刀「非常容易受損,且保存不易」: 拿武士刀去砍石頭、砍鐵甲等較堅硬的東西的話, 武士刀的刀鋒多半會當場出現缺口。圖:13世紀鎌倉武士刀 (宋:980--1279年,日本處於平安、鎌倉時期)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宋歐陽修那首著名的《日本刀歌》了: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閑雜鍮與銅。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辭藻。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令嚴不許傳,舉世無人識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令人感激坐流涕,銹澀短刀何足雲。然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前半段,而後斷章取義了。熱評:(提示:文章部分用於難免「沙文主義」,不過部分觀點值得斟酌,在次拿來僅供參考。)日本的鬼子刀是宋朝時傳入的。當時在有一大批的文人和女人喜歡這種外國來的玩物。所以才會有文人窮酸寫詩稱讚日本鬼子刀的鋒利。而事實上,古代的武士和武將從來就不使用日本鬼子刀。這點上歷史記載裡面就沒有聽說過那個有名的將軍是使用日本鬼子刀作戰殺敵的。並且,就這點上看不僅僅是,連西方各國的武將也從沒有使用日本鬼子刀當武器,在戰場上殺人作戰的。日本刀在古代根本就不是能夠大規模的武裝軍隊的。這點上,日本古代就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的一支由上萬武裝日本鬼子刀的軍團出現。古代的日本軍團大都是使用竹子槍和麻將牌似的竹子盔甲作戰的。而日本的那些所謂的武士盔甲,也大都是竹子盔甲。它們跟普通士兵的盔甲的唯一區別,也就是塗著一層漆是漆器竹子盔甲而已了。日本鬼子刀那就是一種戰場上戰爭中的垃圾刀。這點上,日本戰國時代的劍聖足利義輝在其最後一戰中拿出了它幾十年時間內收藏的幾十把所謂的日本歷史上的精品名劍,帶著三十幾個貼身武士對戰百多個敵方武士。足利義輝每砍鈍一把所謂的日本名刀就換一把新刀,結果連著九十幾把所謂的日本名刀全部砍鈍掉也沒有殺掉那百十來個敵人,其結果就是刀鈍光后沒有刀換了,被敵人一擁而上砍成肉泥。而這個歷史故事,就是日本刀極其垃圾的最好的體現了。而如果日本軍隊裝備這種垃圾貨色打仗,那戰場上的日本鬼子刀的損耗,足以任何的大量武裝這種垃圾刀的日本將軍輸掉戰爭了。而歷史上日本刀砍斷刀的記載,也就出現一次。那就是出現在戚繼光在南方剿滅倭寇的時期。當時的戚繼光也就是個拿著皇帝詔書去南方作戰的光桿司令。他開始招的軍隊都是些地方上的礦工。而這些礦工手裡的所謂的武器,那不是差,而是極其的差了。這才出現日本刀砍斷民間武裝的所謂「刀」的故事。而明朝萬曆時代的中日朝鮮戰爭,清朝的甲午戰爭,民國時代的抗日戰爭中,從沒有出現什麼日本刀砍斷正規軍戰刀的時候。從這點上看日本刀跟刀在冷兵器作戰時候的比較,那日本刀絕對比不過我們刀。分享整編自:鐵血網 林棲者▶對刀劍感興趣也可加龍泉師傅私人微信:18358877206▶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可鎖定微信公眾號:刀劍檔案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