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在知乎看到了關於「共情」的這個話題,想到我們在生活中也需要經常用到「共情」這個非常實用而且重要的能力,所以就整理出來了這篇文章。有部分例子來自知乎,因為覺得例子和描述都說的很確切,所以就沒有重新想別的例子,只是稍做了一些修改!首先,請回想一下你過往的生活中,是否出現過以下情景:1)當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失落、煩惱或是心情低落的時候,你是否特別想幫助ta渡過這段「艱難」時期,但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如何去做?2)再或者當你已經說了很多安慰的話,做了很多安撫的事情,卻依然不能讓自己關心和在乎的人走出當下的情緒,甚至在用心幫助和安慰對方后,又被對方誤解,而導致你們的關係變得尷尬時,是否會非常的不解?3)自己高興或煩惱的時候,好不容易找到友人分享、訴說,正說的在狀態時,發現對方竟無反應,在走神或插話,甚至打瞌睡,喚起的情緒驟然受冷,心情瞬間跌至谷底。或者與親人訴說你的感受時,對方一臉茫然無措的蠟像,頓有對牛彈琴之感,真心不爽。4)又或者,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得越久,就感覺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越遠,感情也隨之慢慢的就淡了?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碰到這樣類似的困惑,那麼下面的文章就可以給你帶來啟發,為你處理上面提到的困惑找到「出口」,甚至讓你和在乎的人之間情感更加深厚!小蝸接下來要講到的這個出口,就是心理學裡面的「共情」!共情,作為一個心理學的術語,它不僅高大上,頻繁出現在專業論文和各種學術報告、講座工作坊中;其實它更接地氣,更具有實用價值,是心理學秘笈中應用型技術的典型代表。在話題開始之前,我們再來看看這麼幾組場景,順便考驗一下你的情感認知能力如何:場景一:有一個乞丐衣衫襤褸跪在路邊乞討,邊磕頭邊撕心裂肺的喊著什麼。你剛好路過,用眼睛上下掃了一圈,從錢包里拿出零錢放進缽里,匆忙離去。場景二: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女孩,跟朋友吐槽自己公司,說工資總是晚發,一個人當兩個人用,最近公司搞活動,已經連續加班到早上三四點。朋友心疼地說道,那也太慘了,要不咱換個輕鬆點的活吧。女孩有點愕然,說,我沒想過換工作啊。場景三:大學生李某酷愛網游,經常晚上到校外的網吧通宵,成績下滑很快,精神也不太好;他內心很是苦惱,卻難以控制。好友陳某也曾經是網吧少年,感受過這種明知道不好,卻不能自拔的痛苦,所以很為李某著急。為幫助李某擺脫現狀,陳某每天在李某耳邊提醒,卻反而讓李某覺得生氣甚至反感。你認為上述三個場景中體現的心理行為,分別對應下列詞語中的哪一個?同情;憐憫;悲憫;共情場景一:好心人表現出的心理是憐憫。憐憫是對他人或他物的不幸心有不忍,但時常帶有一種優越感,憐憫者很難把自己和被憐憫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在對待乞丐的態度上,我們覺得他很可憐、處境堪憂。在我們施捨的同時,內心可能有著這樣的潛台詞:我可不能淪落到這個地步。有的父母帶著孩子看到乞丐,也許不自覺的就會教訓上:看,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只能像他那樣!場景二:朋友表現出的心理是同情。同情是對他人表達真切的關心,希望別人能夠好的心理。但同情者往往習慣於從自我主觀意識出發,以自我的角度和經驗來看待他人的問題。當雙方看事物的角度差異較大時,被同情者往往很難感到共鳴,甚至覺得「你們都不理解我」。女孩抱怨時,朋友站在自己的立場,覺得女孩太辛苦了,因而提出換份工作的建議。但實際上,女孩抱怨只是為了傾吐情緒,並沒有想過要換工作,因而對於朋友主觀的建議表示愕然。場景三:陳某表現出的心理行為是悲憫。悲憫是在體會到他人的情緒感受之下,產生強烈的願望,想要幫助他人從不良的境遇中解脫出來。有人把Compassion翻譯為憐憫,有人翻譯為關愛,我覺得中文的「悲憫」更合適,這更能體現Compassion的「聖母心態」(不帶任何褒貶義)。但悲憫者行動的個人主觀性過強,也極易造成被幫助者的困擾。陳某曾經也痴迷遊戲而影響生活,能夠感受到李某的煩惱和痛苦,於是想要幫助李某擺脫困境。但是在幫助李某擺脫網癮的過程中,陳某採取的行動卻反而引起了李某的反感。然而生活中似乎還有一些人,對他人的情緒可以感同身受,但又不失客觀,提出建議、指點時也很注意界限,與他們交談總能如沐春風。這種能力被稱為共情。共情是建立在對等的心態上,富人可以與窮人共情,男性可以與女性共情,成人可以與幼兒共情。1.什麼是共情?共情就是,能夠想象自己置身於對方處境(換位思考),並體會對方感受(感同身受),感受對方內心世界的能力。。從定義上來看,共情至少涉及到兩個層面:一是分辨TA人的情緒的能力;二是感同身受的能力。第一層:分辨他人情緒分辨他人情緒指的是覺察並且判別他人的喜怒哀樂,看似不難,但卻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能力。第二層:進入他人的情境,感受他人情緒在分辨他人情緒之外,共情者需要拋開自己的內部參考體系,進入另一個人的世界里,揣測對方的感受。之所以說是揣測,是因為世界上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因而,即便處在完全一樣的情境下,我們也不可能獲得與他人一模一樣、分毫不差的心理感受。要知道「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評判。我們盡可以憑藉自己的經驗,努力去想象、猜測、理解他人的感受,但切記,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代入,無論雙方經歷多麼的相似,我們都不是對方本人,猜測只能是猜測。一旦在代入中,輕易地將自己的觀點、經歷套用在他人身上,極有可能在不經意間,給對方造成不快甚至傷害。譬如,當孩子遇到問題與父母討論求助時,傳統式思維的父母往往習慣於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經歷來教育孩子,將主觀意識、個人經驗硬生生地推到孩子面前,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困擾。再比如,場景二中女孩關於職場問題向朋友倒苦水,這時候如果她的朋友說一句「工作那麼辛苦,工資還晚發,肯定很委屈吧」就能讓對方感受到理解。而反之冒然建議換個公司,則會引發女孩一連串的抱怨和其他問題。女孩的苦水無處可盛,甚至反倒容易因為朋友的不理解而更添苦惱。應該注意,生活中很多時候的抱怨和求助,其實更多的只是希求對方理解自己此刻的感受和心情。當對方不理解,甚至強行給出建議時,讓求助者只會感到痛苦和無助。尤其是當求助對象在求助者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時,例如父母、好友,希求理解的心情會更強烈,同時,不被理解后產生的無助也會加倍。如何做到共情?共情很難成為你自然、本能的習慣;但不斷的練習,能讓我們更加熟練的運用這種技能。對於剛開始練習的人來說,最好的方法是做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善於傾聽的人,在生活中,通常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是朋友願意與之傾吐心事的人。1. 學會傾聽傾聽指能全身心地聆聽對方的表達,不僅是指聽取其口語表達的內容,還包括觀察非語言的行為,如動作、表情、聲音語音語調(音量的大小、語音的高低、音速的快慢、是否口吃等)。不僅如此還需要有適當的反應,表示聽了並且聽懂了。全神貫注,不打斷對方講話,不做價值判斷,努力體驗對方的感受,及時給予語言和非語言反饋。務必牢記,你不是他人的專家。因而,作為局外人,我們可以猜測他人的感受,但了解自己最深的,還是他們自己。具體來說,在傾聽中,當我們試圖理解他人時:不斷向他人反饋,不斷確認理解是否存在偏差。可以僅僅詢問「我這樣理解對嗎」。對他人情況不確定時,或不知如何提供幫助時,不要揣測,直接開口詢問,由對方告訴你需要什麼。2.學會換位思考和表達自己所體會到的感受指能從對方角度為對方的行為尋找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理解對方當下的感受和情緒(共情的主體)。永遠不要將你或別人的經驗套在他人身上。經驗永遠僅供參考,不可複製。總之,共情對人際交往非常重要,要提升共情能力,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更需要趨不斷提升溝通技巧,這次就講這麼多了。最後,你也可以回顧一下文章最開始提到的幾個情景了,問問你為自己的困惑找到出口了嗎?案例參考來源:知乎—普賽學院(如參考舉例有侵權,請聯繫小蝸修改)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情感心理姿勢和社交智慧分享請關微信注公眾號:蝸牛社交(WONEW100),只分享實用的!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