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在南極錫格尼島等地的海灘上,偶爾可以看到這樣血腥而離奇的一幕:一種體形中等的海鳥將長喙直插海豹的肚子,用力將其腹中的腸子叼出,大口大口地吞下。作為龐然大物的海豹,似乎只有搖頭擺尾的份,拚命地掙扎著喘息著,傷口鮮血直流又引來眾多海鳥爭相搶食。無助的海豹奄奄一息,最終被海鳥啄食的露出了骨頭。物競天擇,弱肉強食。海豹吞食企鵝等海鳥,是動物界生存法則和食物鏈邏輯使然,天經地義,不足為怪。但在食物鏈上游、重達4噸的海豹竟被食物鏈下游的小小海鳥獵殺,就頗為匪夷所思,令人在哀其不幸的同時也怒其不爭。海鳥獵殺海豹這種「蛇吞象」現象並非孤立存在,自然界中可找到的例子還有很多:比麻雀稍大的南美洲侏儒貓頭鷹,勇於閃擊體積數倍於己的鳥類;巴拿馬熱帶雨林里體重不足50克的煙蛙,兩天一夜即吞食一條70多厘米長的蛇;非洲草原上蝙蝠能悄悄地吮吸黑驢的血液,體型高大的黑驢在不知不覺中頹然倒下;海洋動物中的「殘疾」盲鰻善於神不知鬼不覺地鑽進「海中霸王」鯊魚的鰓部,幾天時間就將其內臟吃光。還有一種間接的「蛇吞象」:狼群在數量佔優勢時敢於搶走獅子、獵豹等兇猛動物捕到的獵物,甚至直接與獅子展開激戰,等等。上述諸多「逆襲」的例子,看似是以小吃大,但在「吞」的那一刻乃至前前後後,實屬以強擊弱、以優勝劣。弱小能夠轉變為強大,不外乎智取、擁有利器或二者兼而有之。而在大多數情況下,「蛇」憑藉的正是智取。與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企鵝不同,海豹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英文的「一雄多雌」和「海灘主人」等辭彙,特指的就是這種現象。據科考人員統計,一頭雄海豹最多可擁有約50頭雌海豹。如此「妻妾成群」,不是天賦「豹權」,而是異常慘烈競爭的結果。雄海豹為霸佔更多的雌海豹,經常上演暴虐的奪「妻」大戰,彼此用鋒利牙齒狂撕猛咬,歷經數小時殊死搏鬥,直至撕破厚厚的毛皮,鮮血染紅海灘。戰敗的海豹,皮開肉綻,毫無還手之力。作壁上觀的海鳥乘虛而入,任性地蠶食著奄奄一息的海豹······如果說,海鳥蠶食海豹,用的是三十六計中的「以逸待勞」「趁火打劫」,那麼蝙蝠吃黑驢,則採用了「瞞天過海」「暗度陳倉」策略。身體嬌小的蝙蝠先伸出小小的舌頭,輕柔地舔著黑驢的踝部。黑驢最初只有痒痒酥酥的感覺,漸漸地感到十分受用。蝙蝠乘機深入,在黑驢的踝部咬個小口子。黑驢此時已被麻醉,感覺不到疼痛。此後成群的蝙蝠輪番進攻,終導致黑驢血盡身亡。「蛇」能夠成功智取,在某種意義上是「象」自身存在著後天的「易受攻擊之窗」。雄海豹若稍微自律自持,降低對「妻妾」數量的貪婪,就可減少內訌中的自戕自殘,作為海豹獵物的海鳥斷然不敢如此「逆天」反攻。同樣,黑驢若能夠自警自省,拒絕這份莫名其妙的「溫柔」,不斷抬起后蹄並用尾巴往返掃動,也能防患於未然。歸根結底,「象」被「蛇」吞,還是敗於自身:貪婪、內耗、麻痹。被造物主賦予天然優勢的一方,短於自控自礪,最終不可避免地自傷自害;而天生弱勢的一方,則長於利用強手的致命短板和死穴,在逆境中達成自救自強。「蛇吞象」的悖謬,看似大自然的失衡,實則是大自然優勝劣汰的另一種制衡。(人民網駐巴西記者 陳效衛)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