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一直以來,面帶微笑的G胖總是在扮演「錢包終結者」的角色。每到打折季,Steam上各種80% off、90% off的綠色標籤就開始衝擊你脆弱的神經。往往在不經意之間,你信用卡上的額度就變成了負數,而幾個月都懶得碰一下的遊戲庫卻充實了不少。但是你知道嗎?Steam不僅是個能讓你傾家蕩產的遊戲平台,更是很多人發家致富的聚寶盆——這麼說或許有些誇張了,但你能在這個平台上做的,絕不僅僅只有「花錢」這麼簡單而已。這一切,都要從Steam的社區市場說起。能花錢更能賺錢的社區市場假設你把Steam想象成一個網路遊戲的話,那麼社區市場就是拍賣行,你可以花錢買到別的玩家掛上去的東西,當然也可以賣一些自己不想要的貨品去賺上一筆。我更願意相信,社區市場的推出,最初只是為了豐富Steam的玩法,來增強用戶的粘性和社交需求罷了。本來,Steam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在線遊戲販賣平台,或者是V社自家遊戲的啟動器。但是加入了社區市場這樣的功能以後,用戶在玩遊戲之餘就有更多有樂趣的事情可以干,對這個平台的依賴性也就越來越高了。拿市場上最流行幾種貨品之一的卡牌來舉例。在Steam上發售的大部分遊戲,當你玩夠一定的時長之後,都會隨機掉落一些卡牌。這些卡牌本身沒什麼用,但當你集齊了一整套之後,就能合成一個徽章。徽章可以給你的賬號提供經驗值來升級,同時還有機會獲得特定的聊天小表情,或者是可以用在個人主頁的遊戲壁紙。一般來說,通過玩遊戲能免費獲取的卡牌只有4-5張,而一套卡集齊最少也要8-10張左右——這還沒完,遊戲的徽章一共有5個等級,所以你得收集5套重複的卡牌才能全部升級完畢。剩下的卡牌要怎麼獲得呢?你可以拿重複的,或者別的遊戲里你不想要的卡牌和別人交易;又或者,往錢包里充值,去社區市場淘貨。同理,如果你有很多不想要的卡牌(或者是合成徽章時獲得的表情和壁紙——是的,它們也能被交易),也可以直接掛在社區市場上等待它們被買走。獲得的利潤在V社抽走一部分手續費之後,會直接打入你的Steam賬戶。你既可以用它來買社區市場里的東西,也可以用來買遊戲,只要金額足夠。不過,卡牌僅僅只是社區市場里的小頭。雖說它們也受供需關係的影響,也會有比較高價的卡牌出現(特別是掉落率極低的閃卡,當你收集一套閃卡之後,可以合成一個非常特殊的閃亮徽章,和5級徽章相互獨立),但總體上只要不是太小眾,5、6元就已經算是高價了。可是你們還記得前兩天《絕地求生》里的天價服裝賣多少錢嗎?一個普普通通的白色校服短裙,標價1900元。而這還不是最貴的。《DOTA2》的飾品、《軍團要塞2》的皮膚、還有《CS:GO》的匕首,都是盛產天價的交易品。特別是《CS:GO》,由於開箱能獲得匕首的概率極低,所以這種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刀具在社區市場上竟成了萬金難求的香餑餑。據說匕首的最高成交紀錄是兩萬多美金,約合人民幣15萬還要多。15萬——這筆錢估計都能讓你買下整個Steam遊戲庫的半壁江山了。其實這些東西都只是不影響平衡性的裝飾品,但耐不住遊戲本身的熱度高,再加上一些飾品的超高稀有度,有價無市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資本論》里說,「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很顯然,在這種巨大利益的驅使下,原本只是為了方便玩家交易的社區市場,也逐漸被「富商大賈」們認為落後了時代。和Steam飾品交易有關的亂象,也變得越來越多起來。冰山一角如果各位曾有過中介租房或者買房的經歷,肯定明白這個道理:中介不會把賣家的聯繫方式給你,更不會允許你們私下接觸——否則萬一要是成交了,自己那一份中介費就打了水漂,反而還免費幫賣家做了廣告。前文提過,Steam的社區市場其實就像房屋中介,在上面交易商品,是需要給G胖「上繳」手續費的。這個手續費的比例是15%——假如你交易的只是便宜的卡牌,那它低得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是比較昂貴的飾品和皮膚,那就是一筆不菲的支出了。同時,在社區市場上獲得的錢,只能存在你的Steam錢包里。換言之,你只能用來買遊戲或者買別人掛在市場上的東西——想提現?抱歉,Steam又不是微信或者支付寶。很顯然,那些想賣出高價飾品的人想把錢拿出來用在別的地方;而那些想得到飾品的買家也不願意多付高昂的手續費。怎麼辦?那就私下交易唄。這種私下交易的方式,本質上依託的是Steam里的好友交易功能。買家和賣家可以私下約定,利用交換功能達成交易,然後通過轉賬的方式把可以隨意支取的真金白銀打入賣家的銀行賬戶。當然,這種交易是有風險的。無論是先貨后款還是先款后貨,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發生詐騙或者卷錢跑路的情形。找Steam尋求幫助?沒交保護費,還想著G胖會保佑你嗎? 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方的交易平台就應運而生了。就像淘寶那樣,買家先把錢放到這個平台保管,當交易實質上完成之後,點擊確認收貨賣家才能收到錢。毫無疑問,這樣的平台也會收取傭金,但相比Steam動輒15%的稅率來說還是好多了。更重要的是,賣家可以隨意支取這筆錢,而不是爛在自己的Steam賬戶里。G胖顯然不會容忍這樣的情況發生。畢竟每個月因為第三方交易損失的手續費就有數百萬之巨,而且交易機器人的泛濫,也影響到了Steam的生態環境。但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三方交易的盛行也保證了Steam用戶群體的活力。假如這些飾品只能在交易市場以15%的稅率出售,那勢必會影響到玩家的開箱熱情,特別是在重大活動期間。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誰也說不準。不管G胖之前是怎麼想的,現在能確定的是,他好像改變主意了。就在本月初,國內最知名的兩家Steam飾品交易網站被Steam封禁,暫存在網站上的交易物品被全數凍結,涉及的金額粗略估算竟有4000多萬人民幣!經過交涉,現在大部分的飾品都被解凍,存入與交易也都恢復了正常。但也有一小部分飾品無法被取回,官方只能公布一個回購計劃——雖然無法令每個人都滿意,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而這次的封禁,Steam給出的理由是:交易平台涉嫌參與「菠菜」活動——如果說第三方交易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話,那麼「菠菜」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公司層面,都是明令禁止的事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為《CS:GO》里的匕首總是很貴,所以坊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則戲謔:花十幾元購買一份《CS:GO》,升級拿箱子,然後再花2.49美元購買一把鑰匙,開出一個匕首賣掉,獲得500美金。不僅回了本,甚至還賺了之後好幾年3A大作的票錢。當然,真實的情況往往相反,因為一般來說你能開出來的只是爛大街的武器皮膚罷了,能賣個兩塊錢就已經謝天謝地。除了活動期間之外,普通人也沒什麼機會大量地販賣自己的飾品——回回血倒罷了,真想通過Steam賺錢,那還是天方夜譚了一些。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讓自己的飾品「無中生有」,還是有法子的。沒錯,和賭球類似,就是電競比賽的「菠菜」(博彩)。在這類「菠菜」網站里,你無法用真金白銀直接參与競猜,但你可以押上自己的Steam飾品。飾品成了這些網站的硬通貨,就像籌碼一樣,押得越多,獲勝后得到的就越多。然後你再把這些飾品放到交易網站上出售,這些本來只流傳在Steam內部的虛擬物品,也就變成真金白銀了。注意,任何形式的「菠菜」行為都是被明令禁止的哦所以很顯然,Steam挑的正是交易網站把「籌碼」變現的這根「刺兒」。雖然「菠菜」眾在玩家裡只佔少數,但你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除了「菠菜」之外,還會有人編寫相應的機器人程序,全天24小時盯著熱門商品,一旦出現意外被掛上去的超低價就會自動下單「秒殺」,然後再把這些東西以正常的價格賣出去賺取差價。這種偵測低價並截胡的程序,在很多網路遊戲里其實早就不是新鮮事兒了,比如同樣可以買賣球員卡牌的《FIFA OL3》。從這個方面講,Steam平台本身倒是越來越有F2P網游的既視感了……當然,想要賺錢,也不是只有這些「歪門邪道」,還是有合乎規定的空子可以鑽的,比如「掛卡」這種行為。眾所周知,打折季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很多3、4元的超低價遊戲,但哪怕是低價遊戲也是會掉落卡牌的。而最便宜的卡牌,其價格也基本在零點幾元浮動,有的時候你把掉落的卡全賣了,反而比遊戲的成本還要高。所以你偶爾能看到一些人24小時全天在線,玩的都還是一些不知名的小遊戲——不要被矇騙了,他只是在掛機等待卡牌掉落而已。有的時候我也會想,要不我也試著掛卡來回血怎麼樣?反正是穩賺不賠的生意,還能充實自己的遊戲庫,說出去還倍兒有面子……後來我一轉念——還是算了吧,浪費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只為了賺上一兩塊錢,實在是得不償失。我來Steam平台只是玩遊戲的,我可不想被遊戲玩。保持平常心就好!結語關於Steam社區市場的傳說,已經開始,且遠沒有結束。在Ti7的現場,Valve宣布《DOTA2》的卡牌遊戲《ARTIFACT》即將上線。和純粹「印卡」給玩家的《爐石傳說》不同,坐擁Steam社區市場的《ARTIFACT》,勢必會效仿《萬智牌》成為一個可集換卡牌的TCG。而關於稀有卡牌、天價卡牌的新聞,想必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刷屏的新聞之一。你問我怎麼看?我還是安安靜靜地當個普通的單機玩家吧。作者:北方凜傳送門:能花錢,更能賺錢?暗流涌動的Steam社區市場 _ 遊民星空 GamerSky.com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