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鄧清波6月7日,網上一條視頻顯示,河南駐馬店一名年輕女子在夜間走斑馬線過馬路,一輛小車將其撞倒並徑直離開現場。讓人寒心的是,從被撞倒后直至遭到第二輛車碾軋的1分鐘內,10餘輛途經車輛和約20名經過的行人,無一人上前施救。肇事司機張某、劉某均已到案,依法接受處理(《華西都市報》)。從視頻中顯示的情形來看,肇事司機和車禍發生時現場周邊的路人之殘忍、冷漠,的確令人髮指,也令人感到徹骨的寒意。但是,冷靜下來再看,對於這種群體性冷漠,也不宜過於放大解讀。實際上,群體性冷漠的形成有著複雜的心理學因素。比如,1964年,美國紐約曾發生一起命案:一名女子在自家門口被人刺死,周圍鄰居至少有38人目睹了命案發生,卻沒有一個人見義勇為。當時的媒體也慨嘆世風日下。但是,有些心理學家不相信這點,通過一系列實驗揭示,施助行為與人口的密集度有關係,在一個人口密集的場所,人們往往會通過觀察別人來判斷自己是否正確,這就導致了許多人在場時反應變慢,或者認為該做的事情別人會去做,或者認為既然別人不做那麼自己也就不必或者不能做。因此,面對年輕女子被車撞倒,現場的許多人彼此觀望,一時無人施加援手,固然反映了他們的道德麻痹,但也與這種從眾效應和責任分散效應有關。換言之,這起車禍現場的群體性冷漠固然必須批評,但也並不意味著在場的每個人都是「禽獸不如」,也不意味著現在的社會道德真的已經到了徹底敗壞的地步。事實上,媒體和眾多網民對此事義憤填膺,生活中也不乏種種助人為樂的情形,也表明社會同樣不乏溫暖。我們不應該過於放大這種群體性冷漠現象,從而懷憂喪志,陷入道德焦慮,甚至讓自己也隨波逐流,淪為冷漠的人。那樣,社會道德才會真的進一步沉淪。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面對生活中一再出現的群體性冷漠,更需要每個人冷靜反思,從自己做起,主動破除從眾效應和責任分散心理,重振社會道德風尚。必須看到的是,如果說對於現場路人的群體性冷漠不宜過於放大,那麼,對於這起事故背後折射出來的另一種冷漠,卻絕對不可小看,不應輕易放過。據報道,事發地段為交通幹道,人流車流密集,但路口並未設置紅綠燈,網友爆料稱此地沒有紅綠燈的歷史在20年以上。事故曝光后,記者多次致電事故值班室電話,但均無法接通。顯然,這讓人感受到的是當地城市管理部門的冷漠。面對顯而易見的公眾安全隱患,有關部門長期視而不見、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這種權力的冷漠,勢必更讓公眾失去對城市和社會的認同感。作為城市的管理者,不能只追求GDP的增長,也必須對社會道德風尚承擔起責任。無視社會公眾現實需求和道德焦慮,這樣的權力冷漠也是一種嚴重的失職瀆職行為,更容易加劇社會群體性冷漠,決不能忽視。只有對權力的冷漠從嚴追究,不容許承擔公共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人員有絲毫的懈怠,不容許他們對民眾的生命安全等權益有絲毫的輕忽。這樣才能迫使他們盡職盡責、完善社會治理、改善社會風氣,使得每個公民的權益都得到及時保障,以增強人們對城市和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使得人們更積极參与共建和諧社會,從而遏制群體性冷漠現象的產生。從這個角度來講,當地的有關部門和人員確實應該從這起事件中吸取教訓,承擔責任,同時有必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對這種權力冷漠的責任追究機制。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