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This Is Not Tina,CMU心理學博士在讀,香港大學(一等榮譽)學士今夜,北美暴雪,看著雪花一片片飄落在窗外的枝頭上,我的腦海中時不時閃現過木心老師的這首《我紛紛的情慾》。《我紛紛的情慾》 —— 木心 尤其靜夜 我的情慾大 紛紛飄下 綴滿樹枝窗欞 唇渦,胸埠,股壑 平原遠山,路和路 都覆蓋著我的情慾 因為第二天 又紛紛飄下 更靜,更大 我的情慾即使被賦予了如此浪漫的想象,你我也知,雪的本質不過是另一種形態的水,究其根本也只是氫、氧兩種元素的無機結合。情人節將至,為情所困的眾生,有沒有想過,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中的刻骨銘心之愛,究竟為何物呢?如果愛,上了癮"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 說的是暗戀中的你,輾轉反側,求而不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 動了情,才會覺得委屈和遺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熱戀中的你,眼中她的模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失戀的你,因棄起怨。細思恐極的是,無論是在暗戀、熱戀、失戀中的任一階段,愛情始終縈繞於心,讓你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這幾乎和成癮的特徵一致 ——成癮 = 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 = 生理上的依賴症 或 心理上的依賴症是的,腦科學史上第一次對羅曼蒂克式愛情的科學探究,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擁有人類學背景的海倫·費雪(Helen Fisher)教授,堅信愛情作為世上最有力的感情,一定在大腦中有所表徵。在 2008 年的 TED 演講中,她說起了當年決定從事大腦和愛情關係的研究的心路歷程。(此處有傳送門:Helen Fisher studies the brain in love))在她團隊發表的磁共振腦成像研究中,第一次定位了大腦的「愛情區」 ——腹側背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腹側背蓋區中活躍的 ApEn 細胞製造了多巴胺—— 腦中的神經遞質,使人快樂 —— 並將它散發到大腦的眾多區域。圖片來源: Fisher et al. (2005)其後,在皮層下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她們也發現看到昔日愛人的照片能夠讓這小塊區域活躍起來。以十多年後的今天的標準來看,這兩個區域,準確地說來,都是「大腦獎勵系統」的一部分。事實上,各種令人快樂的事物都能讓腹側背蓋區與伏隔核釋放多巴胺,比如你心愛的足球比賽、一桌好吃的飯菜、一次美好的性愛。所以,嚴格意義說這兩個區域並不能算是"愛情專屬區域"。大概也只有沉迷於腦科學如我,才會對大腦的功能與分區是否「一一對應」這麼較真。其實,就算這裡不是「愛情專屬區域」,又怎樣?生命中能有什麼比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與合適的人相愛更好的獎賞呢?在愛情的作用下,「大腦獎勵系統」相關的腦區的激活,將使高濃度的多巴胺被釋放、傳輸、和接收。這飄飄欲仙的愉悅感,最令人成癮!聰明如大腦,越愛越上癮。這也許是包含進化意義的吧。如果愛,可以測量當年心理學研究方法的課上,教授曾經腦洞大開,讓我們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 —— 如何測量愛?我們想過很多量化愛情的行為方法和生理指標,包括使用磁共振腦成像。巧的是,其中一個想法,竟與斯坦福大學舉辦的「愛的競賽」(The Love Competition)不謀而合。你可能會好奇,我聽說過數學競賽、物理競賽、化學競賽、生物競賽等等,不過愛的競賽是什麼鬼?是的,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屆「愛的競賽」,由斯坦福大學認知與神經生物影像中心主主辦,比賽在腦成像儀中進行,並拍成紀錄片。雖然比賽只有短短 5 分鐘,但是,對有一些參與者們來說,這竟是一次非常特別、非常珍貴的回憶經歷。比如下面這位老奶奶的賽后感言竟讓我潸然淚下。想知道嗎?(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視頻來源:vimeo.com/130648160這項比賽,看起來很釩希(fancy),其實原理一點也不難。上一部分已經給大家劃過重點的伏隔核,作為各大「愛情通路」的起始點,在這項比賽中定位為靶子區域。誰能在五分鐘的掃描時間內,儘可能通過在腦中想象自己擁有的愛的經歷讓腦中伏隔核的激活程度達到最高,誰就是冠軍。(註:各大「愛情通路」指的是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催產素(Oxycontin)在大腦中聯接的各個腦區。)也就是說,在不嗑藥的情況下,讓自己「愛上癮」。五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換做是你,會想象些什麼呢?開個腦洞吧。你會回憶親情、愛情或是幻想小黃片?過往經歷一幕幕的情景再現或是只專註思考某段感情的始末?還有,你們猜,冠亞軍是誰?我猜中了冠軍,沒次猜到亞軍,居然這樣想像愛也可以……一點點小小的感想:自古至今,一個"情"字好似自帶致命般魔力,引無數兒女競折腰。然而,愛情的生物本質是可以解釋和量化的。既然我們已知其生物化學反應,離完全解開其生理機制的面紗已經不遠了,那麼未來出現愛情的優化演算法也不是天方夜譚吧!願世間有情人終成眷屬~愛你們的,This Is Not Tina參考資料:- 海倫·費舍爾 TED TALK:Helen Fisher studies the brain in love- 斯坦福大學紀錄片 The love competitionvimeo.com/130648160- Fisher, H., Aron, A., & Brown, L. L. (2005). Romantic love: an fMRI study of a neural mechanism for mate choice.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493(1), 58-62.- 封面圖: 電影《兩小無猜》客官,這篇文章有意思嗎?好玩!下載 App 接著看 (๑•ㅂ•) ✧再逛逛吧 ˊ_>ˋ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