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我對蕭景琰這個人私人的一點看法、也是我最喜歡他的一點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處境艱難之時,一點點的巧言令色、趨炎附勢就可以讓他的日子好過一點。他不。他一定要說逆耳的忠言以明心志。在地位蒸蒸日上、前途大好之時,他執意要查清赤焰之案,執意救衛崢。在身處太子高位、離皇帝寶座只有一步之遙時孤注一擲要保住梅長蘇。「殿下可知,皇上一旦知道你在查赤焰舊案定會招來無窮禍事?」「我知道。」「殿下可知,就算你查清了來龍去脈對殿下現在所謀之事也並無絲毫益處?」「我知道。」「殿下可知,只要皇上在位一日就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知道。」「就算如此,殿下還是一定要查?」「要查。」劇里這段梅長蘇與其是在提醒靖王這件事有多困難,倒不如說是在試探他是否真心要為亡者洗冤,當然,蕭景琰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遲悔。在夏江告發梅長蘇就是林殊、梁帝召梅長蘇單獨覲見、危在旦夕之時,霓凰郡主問:殿下可願為他一戰?」靖王答:「郡主是今日才認識我蕭景琰嗎?」我一向認為,所謂強大,並不是一個人對外在的事物擁有多大的支配權,而是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能堅定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靖王在十數年的大落大起中,持心至純、初心不改、矢志不移,這背後是強大的心志和勇氣。譽王和夏江企圖利用靖王對赤焰人的情誼扳倒靖王,當夏江陰毒地說出「不,他沒變」時,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能夠守住這份初心的蕭景琰是怎樣頂天立地的好男兒。當然,在他與梅長蘇相交的那段時間裡,他也逐漸變得成熟起來。在我的另一個答案里我寫過這段話:在梁帝面前得知梅長蘇的真實身份之後,蕭景琰反而穩得住了,他一面做好背水一戰的準備,一面在梁帝面前據理力爭,最終保全了二人,與營救衛崢時截然不同,這才是一個政治家應有的樣子。電視劇里蕭景琰回憶的片段被移到了他走在去見母親的路上。在此途中,他面不改色,步伐堅定,這或許就是小殊希望他成為的樣子吧~看到這裡,我想小殊也可以放心的離去了。靖王的性格,逐漸由外露的忠直耿介轉變為內斂的堅韌,這才是成長。在他是否適合做帝王方面,他當然有需要磨練的地方。但是有幾點是其他皇子和梁帝自己也無法做到的。仁愛之心。這在私炮坊那件事上很明顯了,就不多說了。不好奢靡,懂得民生疾苦,這點對於專制的君王來說是最難能可貴的一點。這是靖王府里的一個畫面:允執厥中,正大光明。這是懸挂在故宮中和殿和乾清宮匾額上的御筆大字。為人光明磊落,不以一己之私行陰詭之事。在靖王成為太子之後,沈追對兵部尚書有一段話大意是:不要揣測太子的意思,差事辦得好,殿下自然會嘉獎你。歷代帝王很大的一處忌諱就是外露自己的喜好,否則容易被人「投其所好」,為奸佞小人所左右。而允執厥中的意思是舜帝告誡大禹說,人心是危險難測的,道心是幽微難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國家。靖王說過一段話:「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如果心中只有自己的私利,這絕非是朝廷和官場應有的風氣。」能夠秉持這一理念的君王何愁不能治國?沈追和蔡荃因為朝廷選取士人的制度有過一段爭論,二人抱有不同的看法,有這些敢於直言的肱骨之臣的輔佐,蕭景琰有機會多方權衡利弊,不偏信一家之言,我想,這也是允執厥中的道理。補充幾句:「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作為專制帝王,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是帝王自己的心性品格和用人尺度。帝王的好惡和處事風格直接影響到整個朝廷、整個國家的風氣面貌。試想譽王成為皇帝,無需再在意他父皇的判斷,整個朝廷會怎麼樣呢?大概上上下下的官員們都在忙著揣測上意、玩弄權術吧(這不是譽王最擅長的事情么),又能剩下多少心思可以花在百姓身上呢?重情義,不是多疑寡恩之人。梁帝被奸人所惑,誅殺了自己多年的摯友良臣和骨肉至親,不就是因為他的多疑和對權利的貪戀么。君子慎獨,劇中蕭景琰是時時刻刻把兄長的教誨、好友的勸諫還有與他們的情義放在心中的,這也是很強大的規戒力量。「我不想讓他們也以為,我蕭景琰,最終低了頭。」還有:所以,我相信,靖王的強大心志一定可以幫他抵禦住權力的侵蝕和身居高位的孤獨。總的來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蕭景琰是一個「生硬」的人,是一個因為執念太深而無法像水一樣變換自己形狀的人。如果說梅長蘇是智者,那麼蕭景琰,擔得起「仁者」二字。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