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宇宙 宇宙大爆炸 眾多的天文學理論一致認為,宇宙來源於150億年前的「創世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理論指出:宇宙最初只是一個體積極小、能量和物質密度卻大到無法想象的「粒子」,之後這個「粒子」突然發生了大爆炸,並且向四周無限擴展,各種射線呈放射狀散開,隨後逐漸凝固成質點,在大爆炸發生之初,物質只能以粒子的形態存在,之後宇宙不斷膨脹,溫度和密度也不斷下降。溫度下降並且逐漸冷卻之後,會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及分子,最後複合成通常的氣體;氣體又逐漸凝聚成星雲,而星雲會形成各種恆星及星系,最終經過150億年的演化才變成了今天的宇宙模樣。 宇宙大爆炸決定性證據 宇宙正在不斷膨脹 我們在很多天文書籍中都看到過這樣的描述:宇宙就像一個彩色的大氣球,氣球上的斑斑點點就是宇宙中的星系,隨著氣球被吹脹,氣球上的斑點也越離越遠。這便是宇宙不斷膨脹的理論。人類是如何知道宇宙正在膨脹呢?宇宙膨脹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最早觀測出來的,1929年他發現遙遠的星系似乎正在離我們而去,為此哈勃還提出了體積概念。那麼,哈勃體積是什麼呢?哈勃做出一個假設:如果你正站在一個球形氣泡的中央,在氣泡所包圍的區域里,所有的特體都會遠離你而去,那麼它們離去的速度將小於光速;而在哈勃體積之處,所有特體遠離的速度則會超過光速。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的加速膨脹會讓各種星系及其他天體彼此離得越來越遠,宇宙物質及密度也會變得越來越稀疏,這樣一來,宇宙是不是會變得「空空蕩蕩」呢?這時候又有另一種天文學理論橫空出世:如果宇宙的持續膨脹使得星系之間的距離變得足夠「巨大」,那麼就會有其他的全新物質從「虛無」中被創造出來,從而填補出現的宇宙「間隙」,以維護宇宙物質應有的密度。當然,還有天文學家提出了「暗物質」理論,他們認為,「暗物質」能夠促使宇宙在膨脹時受到自身引力的作用影響,從而形成特定的結構。 宇宙的最終結局 現代天文學飛速發展,天文學家對於宇宙大爆炸及其結局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宇宙的最終命運仍然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它會在「大撕裂」中四分五裂?還是在「大擠壓」中無限坍縮呢?或者一直膨脹下去,直到所有的宇宙能量都逐漸消逝?宇宙膨脹何時才會結束,這和宇宙平均密度的大小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比臨界密度大,那麼宇宙引力將開始佔上風,膨脹也就此宣告結束,接下來宇宙將開始收縮。這時候的情況就像電影回放一樣,大爆炸發生后的所有變化都會反演,所有相互遠離的星系將開始相互靠攏,宇宙也會變得越來越稠密、越來越熾熱。在坍縮過程中,星系會彼此併合,恆星之間的碰撞也會越來越頻繁。當然,以上只是天文學家的設想,而且只考慮到引力的作用。現實的情況卻可能更為複雜,甚至超出了現代人類的認知範圍。本作品為「科普-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