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關於「理財「這一課題我們已經講過很多,但是當落實到具體的人生階段及不同的家庭情況,那方法就不應該一概而論了,今天隨小記就來跟大家探討一下每個人的人生不同階段,從20歲、30歲、40歲到50歲、60歲都該有什麼樣的理財方式?以及當為家庭設計理財目標時應該遵循哪些基本原則。20歲的你,從月光族開始,搭建財富金字塔20多歲,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年齡,剛走出校門成為一個職場新人,正面對著人生前所未有的考驗—— 經濟上入不敷出,房租與各種消費佔據了收入絕大部分!►這裡有三個建議① 量入為出,掌握資金狀況。「月光族 」首先應建立理財檔案 ,對一個月的收入和支出情況進行記錄 ,看看錢都花到哪裡了 。然後對開銷情況進行分析 ,哪些是必不可少的開支 ,哪些是可有可無的開支 ,哪些是不該有的開支 。另外,「月光族 」要控制消費慾望 ,特別是要逐月減少可有可無及不該有的消費 。② 強制儲蓄。逐漸積累拿到工資以後 ,可以先到銀行開立一個零存整取賬戶 ,將每月發放的工資存入該銀行賬戶 ;如果存儲金額較大 ,可以每月存入一張一年期的定期存單 ,一年下來可積攢 1 2張存單 ,需要用錢時可以方便地到銀行支取 。③ 不要盲目追求時髦 。趕潮流是年輕人的特點 ,當然這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其實 ,高科技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 ,這種時尚永遠也追不上 ,辛苦賺來的工資就在追求時髦中打了水漂 。有這些精力和金錢還不如琢磨一下如何理性消費和規劃你的理財人生 。30歲的你,兩口之家變三口之家,投資要穩健當你到了30歲的而立之年,一切的煩惱就會隨之而來。►下面來用一個案例說話孫女士擁有一個三口之家 ,她的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 ,今年 3 2歲 ,年薪 20萬元 。孫女士剛剛研究所畢業 , 26歲 ,準備在家做兩年全職太太 ,因為孩子剛出生不久 。家庭現在月開支大約為15500元左右 ,有5萬元的債務和200多萬元 (20年)的房貸,房子目前市價為350萬元 。雙方父母的年齡都在60歲以上 ,且都沒有養老保險 ,需要孫女士夫婦贍養 。她的先生所在行業競爭激烈 ,而且將來孫女士重新工作的收入也不確定 ,因此孫女士夫婦覺得家庭經濟壓力比較大 。現在先生對股票投資興趣很大 ,準備在半年內還清 5萬元的債務 ,並將全部資金投進股市 。應該如何看待孫女士的家庭狀況?孫女士先生的工資是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 ,雖然收入頗豐 ,但家庭經濟負擔很重 ,而孫女士兩年內無就業打算 。目前 ,孫女士家中無存款 ,且債務負擔過於沉重 ,所以孫女士儘快調整收支計劃。雙方家庭一共有四位老人需要照顧 ,由於老人年齡較大 ,現在再買保險已不合算 ,因此需要平時從家庭開支中預留出一部分資金作為應急備用金 ,專門為老人看病或應付家庭臨時開支儲備 。孫女士的學歷是研究所 ,找到的工作收入應至少在 10000元左右 。按照其家庭目前每月 高達15000元的支出來說 ,丈夫一個人的收入水平難以支撐家庭的正常運轉,因此 ,孫女士在兩年之內還是應該儘快找到一份工作 。此外 ,孫女士的家庭負債過多 ,且沒有存款 。其中5萬元的債務可在半年內還清 。但是,剩下2 00多萬元的房屋貸款是一個需要考慮的負債問題 。兩口之家變三口之家,投資要更加多元化孫女士的先生想把家中所有資金都投入股票市場 ,這是極其危險的 。俗話說 「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 ,一旦股票被套 ,家庭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將大大降低 。40歲的你,錢生錢黃金年齡,考慮教育金、重疾保險40歲之後 ,步入不惑之年 。家庭 、工作和生活都已經進入正軌 ,子女通常處於中學教育階段 ,教育費用和生活費用開銷很大 ;父母又面臨年齡增長 ,需要準備就醫等資金 。在 「上有老 、下有小 」的情況, 40多歲人的家庭與年輕家庭相比動蕩感會有所上升!►所以有以下幾點建議① 40歲以後 ,為了保險起見 可以分成四種理財渠道 :第一種用於儲備養老金 ;第二種用於準備大病費用 ;第三種用於旅遊休閑 ;第四種用於為兒孫存留資產 。② 投資置業。對於凈資產比較豐厚的家庭來說 ,可以抽出較多的余錢來發展其他投資事業 ,如購買房產等 。 對於經濟不甚寬裕 ,工作收入幾乎是唯一經濟來源 ,但家庭擁有一至兩套住房的家庭來說 ,在目前房屋租賃市場價格較穩定的情況下 ,退休后可以將另外房產出租 ,然後 「以房養老 」 ,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③ 40歲要考慮為子女存好教育基金,採取分散投資的方式 ,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如債券型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等至少要佔投資組合的 2 0 % ,基金組合中可適當配置指數型基金和封閉式基金 。關於孩子的教育基金 ,可採取教育儲蓄和基金定投的方式來解決 ,為孩子積累大學教育金 。④ 適當購買必需的保險,如夫妻二人的健康險 、重大疾病險 、意外險等 。40歲-50歲的重點: 應著眼於長期增值 ,抵禦生活風險 ,保護和改善未來的生活水平 ,以實現多年後養老 、子女教育等長期財務目標 。50歲以後,退休族的理財計劃50多歲已經步入 「准退休族 」了,各方面精力有限。►這個時候我們最好做到如下2點① 對子女 「自私 」一點 「准退休族 」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子女過於 「慷慨 」 ,一切都為子女著想 ,不僅供他們吃 ,供他們穿 ,供他們上學 ,子女工作后還要資助他們買房;只要是子女有需求 ,當父母的總是有求必應 ,用在自己身上的錢則少得可憐 。因此 , 「准退休族 」現在就應該 「自私 」一點 ,先安排好自己的養老金 ,再幫助子女解決困難。② 這一時期家庭理財應以安全為目標,建議80%以上的財富投到防禦性資產上(比如國債咯貨幣基金咯),以確保收入的穩定。60歲以後,防騙防忽悠老年人理財要穩健由於老年人對於現代的理財知識知之甚少 ,又容易相信別人 ,所以在理財過程中被欺騙的情況屢見不鮮 ,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受經濟損失 。就算我們對現在詐騙手段有所了解,但是若干年後我們老了,保不齊又出現哪些新騙局。所以,老人家呀好不容易積累一輩子的財富,一定要防騙防忽悠!年輕人要時刻警醒老人,必須警惕騙子串通一氣設下圈套 騙取錢財。比如 ,有的保險經理人會向你推薦一些保險產品 ,把產品說得天花亂墜 ,還以理財師的姿態來對你的投資指手畫腳 。老人家,多享清福就對了,有時間含飴弄孫跳個廣場舞打麻將啥的也好,老年人一般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並且老年人的反應相對比較遲緩 ,對股市瞬息萬變的情況無法及時作出決斷 ,高風險理財就別碰了。既然了解了不同的人生階段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理財策略,那我們接下來就要講講如何樹立正確的家庭理財觀念?諾貝爾獎自1901年創立到現在已有100多年,然而3100萬的瑞郎竟然一直都沒用完,這是為什麼呢?背後的原因其實都要歸功於投資理財。憑藉著理財和投資,這些錢不僅沒有花光,還增值了92倍。所以說,理財專家的出色延續了諾貝爾的夢想。當然,他們的出色遠遠不止成就了諾貝爾這麼簡單,現在生活中,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其實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理財這個概念。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更需要有個合理的理財規劃,畢竟生活有了保障,才能去談夢想,去給家人幸福。那麼要如何樹立一個正確的家庭理財攻略呢?制定理財目標一般來說,理財目標分「長期理財」、「中期理財」和「短期理財」三種,理財專家舉例說「短期目標可能是為一年後購房儲備足夠的首付款,中期目標可能是為十幾年後子女去海外上大學籌措教育經費,而長期目標可能是為退休養老做好準備。」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理財目標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可根據自身情況而定。有了目標后自然而然就會有相應的計劃去一步步完成,不過切記給自己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是不太可能的。了解財務狀況首先你需要對自己的家庭財政狀況有個清晰明確的了解,然後結合家庭成員的收入和開支,制定一個合理的理財投資計劃。在分析家庭財務狀況時,需要用到最主要的5個財務指標。►償付比率計算公式:償付比率=凈資產÷總資產這個指標反映了個人的財務結構是否合理,它反映了家庭綜合還債能力的高低。一般來說,償付比例的變化範圍在0到1之間,該項數值為0.5較為適宜。►負債比率計算公式:負債比率=負債總額÷總資產負債比率是家庭負債總額與總資產的比值,它是衡量家庭財務狀況是否良好的一項重要指標。該項數值應控制在0.5以下,才能預防因流動資產不足而可能出現的財務危機。►流動性比率計算公式: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每月支出流動性比率反映了家庭支出能力的強弱。一般來說,家庭流動性資產應滿足3-6個月的日常開支。該數值不宜過大,該數值若過大,由於流動資產的收益一般不高,因此就會影響到資產的進一步升值能力。►負債收入比率計算公式:負債收入比率=每年償債額÷稅前年收入負債收入比率是指家庭到期需支付的債務本息與同期收入的比值,它是衡量家庭一定時期財務狀況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標。該項數值保持在0.5以下比較合適。負債收入比率過高,則家庭在進行借貸融資時會出現一定困難。►投資與凈資產比率計算公式:投資與凈資產比率=投資資產÷凈資產投資與凈資產比率是指家庭投資資產與凈資產的比值,它反映了家庭通過投資提高凈資產的能力。該項數值在0.5左右為宜,在0.5的水平下,即可保持適當的投資收益,又不會面臨太高的風險。大家可以根據上面的五個指標結合不同的人生階段計算一下自己家的財務狀況是否正常,然後再決定製定什麼樣的理財規劃。不過寶點君一直堅持的原則就是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採取穩健的投資,並適合加入借貸槓桿,畢竟有壓力才會更有動力,更好的工作與賺錢嘛!添加微信號bao_dian_wang,獲取更多理財資訊。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