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近期,銀監會集中發布了一系列監管文件,涉及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各個方面,引起市場高度關注。這些文件的影響到底有多大?IMI研究員、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銀行業高級分析師王劍撰文解讀。文章指出,整體而言,監管文件內容涉及了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幾乎所有方面,具有全面性。其中,重點關注的影響途徑是:監管措施將導致銀行的哪些業務收縮,因此,通過這些業務向市場輸送的資金將受到影響。此次監管對股市的影響較為輕微。信貸資金違規入市是長期重點監管對象,總量較小。同業業務為股市配資極少。因此,主要影響股市的是理財業務。對信用市場的影響,則主要取決於信貸業務、同業自營非標、理財非標的監管。其中,非標的監管隱患大於信貸。對債券市場的影響,依然取決於SPV等業務。銀行自營或理財資金直接投資於債券的,監管問題較小,大多問題還是發生在通過SPV等委外投資的情況下。以下是文章全文:2017年以來,尤其是3月底4月初,銀監會集中發布了一系列監管文件,涉及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各個方面,引起市場高度關注。這些文件的影響到底有多大?「1.多文齊發掀起監管風暴1.1.監管文件梳理2017年4月10日,銀監會發布《銀監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17〕6號)。4月12日,又發布了《銀監會關於切實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銀監發〔2017〕7號)。此外,各類財經媒體和公眾號也陸續透露,銀監會近期還發布了其他監管文件。我們匯總各方信息,將其中較為重要的7個文件整理如下(後文直接以文號簡稱):整體而言,上述所有文件,內容涉及了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幾乎所有方面,具有全面性。其中大部分內容均是既有的監管規定,並不是此次新頒布的新規。但在從前,因種種原因,很多監管規定並未得到有效的落實和執行,導致銀行業出現了一些風險隱患。為此,銀監會在年初提出2017年重點工作時,表示將強化監管落實。隨後,馬上開始付諸行動,新監管文件陸續出台,監管人員也開始入駐銀行,開展檢查。從文件要求的工作安排上看,大部分文件要求銀行先比照文件要求進行自查自糾,並向監管部門提交自查報告;然後,監管部門也會派員進行現場檢查;最後,預計還將進行全面整改。因此,大致上是「自查—銀監現場檢查—整改」三個階段。但這三個階段並不是絕對劃分的,有時自查和銀監現場檢查同步進行,查出問題也要求隨時整改,並不必然有先後關係。其中,前3個文件文號冠以「銀監發」,層級更高,其中的內容也立意更高。而後4個文件為「銀監辦發」,即由具體的落實部門來發布,事關具體落實。其中,45號文、46號文、53號文還詳細列舉了種種違規行為(或可能違規的行為),讓銀行對照自查。1.2.重點關注內容我們從證券分析的角度,更為關注的是文件中哪些內容將對金融市場(包括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尤其是銀行股)產生直接影響。其中,重點關注的影響途徑是:監管措施將導致銀行的哪些業務收縮,因此,通過這些業務向市場輸送的資金將受到影響。所以,首要工作,是對照文件中所提出的違規做法,分析銀行業現有業務中有多少是屬於這些違規業務,評估其總量。當然,由於目前整改工作還沒正式鋪開,無法確定到底有哪些業務會被規範化,甚至哪些會被直接取締,因此此刻並不可能做一個準確的估計,結果僅供參考。首先,幾個聚焦於銀行內控、管理、治理等方面的文件(包括5號文、43號文、45號文),對市場不會有明顯的直接影響。當然,隨著這些規定逐步落實,也必然會間接影響業務與市場,但很難量化分析。因此,我們暫不分析這些文件對市場的影響。然後,7號文主要是銀監會提出未來的監管政策制定,在這些新政策出台前,也很難判斷其具體影響。所以,6號文、46號文、53號文才是聚焦於具體業務,會對市場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而53號文大部分內容與前面的文件重複(但角度不同),因此重點又落在6號文、46號文上面。其中,6號文層級更高,以原則性要求為主,而46號文則規定更為詳細,事關具體業務操作,所以又是我們分析重點中的重點。因此,我們主要從46號文中的「三套利」出發,結合其他文件的有關內容,重點分析這些監管整頓措施,會導致哪些業務有所收縮,從而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2.業務收縮影響金融市場43號文重點落腳在對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的整頓上。「三套利」的本質,是銀行繞開既有的監管規定,美化監管指標,從而實現進一步資產投放,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追逐盈利。但同時,銀行也因此承擔更高的風險,影響銀行體系穩定,因此「三套利」一直是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2.1.業務條線分析首先,我們用一張銀行的簡化資產負債表(含表內表外),總結可能受監管影響的業務領域。誠然,上述資產負債類別其實並不完全嚴謹,又因銀行報表披露的原因,也難以做到完全嚴謹,僅供參考。從表中可見,受監管影響較大的業務,主要是信貸業務、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三大類。但從影響嚴重程度排序,則是理財業務、同業業務、信貸業務。我們對此逐一分析(包括業務簡介、此次重點核查問題、主要的違規隱患)。2.1.1.理財業務銀行理財業務長期以來偏離資產管理業務的本源,剛性兌付和資金池操作,成為影子銀行。截止2017年3月末,銀行理財產品餘額為29.1萬億元,其中投向非標的為4.93萬億元,佔15.4%。理財業務幾乎在表外「再造」一張銀行資產負債表,且資產投放更為豐富,包括了少量的權益類資產。且因穿透難度很大,監管問題甚至比同業業務還大。尤其是理財資金通過委外投資,增加了資金鏈條環節,進一步加大監管難度。46號文及相關文件中提到的理財業務的監管問題主要包括:(1)層層嵌套,資金空轉:理財資金購買其他理財、本行CD等多種方式,多層嵌套,使資金投入實體的鏈條變長。其根本動機,也是為了藏匿某些交易行為或美化指標(否則銀行不會主動增加環節來增加成本)。(2)通過委外提高風險偏好:委外偏離了「購買投資服務」的初始功能,被用來突破規定加槓桿、加久期、擴投向。(3)將其他問題資產藏匿於理財:最為典型的就是將不良貸款藏匿於理財資產中(這一問題將在信貸業務中分析),以及與自營的不當交易等。理財產品的資產投向中,違規隱患較大的是非標和SPV投資等。(1)非標投資:本質就是變相貸款,因此它的監管問題和信貸業務類似,包括信用風險、資金投向、業務流程等問題(具體分析見下文信貸業務部分)。(2)SPV投資:主要是指理財產品再去買其他資產管理產品,包括基金、券商資管等。市場關注的委外投資也大多歸類於此。藉助這些工具,理財投資可以實現進一步加槓桿或加久期,或者協助其他業務實現監管套利,資金空轉也可利用這些通道。因此,是監管隱患較大的業務種類。而其底層投向,絕大部分是債券,及少量權益。因此,理財業務監管主要影響的是債券市場和信用市場,對股票市場也略有影響。2.1.2.同業業務同業業務的傳統功能,是銀行之間調劑資金餘缺,比如同業拆借、存放等。但近幾年同業業務迅猛發展,顯然不全是為了調劑資金餘缺,而是作為一種非信貸的資產投放方式,即同業投資。根據2014年127號文定義,同業投資分為直接投資和SPV投資,實踐中以後者為主,即投資於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SPV(銀行理財、信託計劃、券商資管等)。既然同業投資對接SPV,意味著同業投資是資管業務(比如理財業務就是其中之一)的「上游」,所以,同業投資與理財業務的監管問題非常類似,也是資金空轉、委外加機構、藏匿問題資產等(同樣見於46號文及其他文件)。但同業投資畢竟處於銀行表內,日常監管更嚴,所以我們預計其問題嚴重程度輕於理財業務。同業SPV投資的底層資產以自營非標、債券為主,分別影響信用市場和債券市場(同業投資於股市的極少聽說,因此對股市的影響可忽略)。但在銀行報表上,有兩個問題導致想精準劃分自營非標與債券數據是極其困難的:(1)傳統同業業務中也藏匿了少量非標。比如,把非標包裝成同業存放;(2)同業投資中非標與債券的數據未有披露。但據了解,SPV投資底層大部分還是非標為主。在監管推進過程中,同業投資的最終資金投放被控制,會影響信用市場,導致信用風險發生,這一點和信用業務監管類似。同時,同業投資的中間套利鏈條在拆解過程中,還會影響銀行間市場(債券市場),可能造成利率波動。2.1.3.信貸業務信貸業務是銀行的傳統主營業務,也是銀行向實體投放資金的重要渠道。截止2017年3月末,全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111萬億元,其中大部分為商業銀行向企業、居民投放的信貸。46號文及其他監管文件中,對信貸業務提到的主要監管內容包括三方面:(1)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性:藏匿不良,借用其他方式把不良「假出表」,低估不良損失,以及通過把信貸包裝成同業資產來節約風險資本佔用等。(2)信貸資金投向的合意性:違規投向限制性領域(或行業),包括流向股市等,以及不直接支持實體的信貸資金空轉。(3)信貸業務流程的合規性:授信、放款等流程的違規,以及為競爭業務而放鬆信貸標準,違規關聯交易,或增加收費抬高企業成本,或將信貸包裝成小微信貸等。其中,若監管整改推進,針對第(1)點,將導致銀行不良率和資本計提更加真實,資本消耗后,間接制約了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針對第(2)、(3)點,則是直接制約了銀行違規對外投放信貸的能力,將增加實體獲取銀行信貸的難度和成本,也有可能導致一些企業信用風險暴露。當然,如果監管打擊是準確的,那麼這些信用風險暴露的企業本身也是限制信貸投放的,並不能理解為「監管加強導致實體受傷」(操作中則很難這麼精確)。因此,監管推進的結果,一是導致銀行不良可能進一步暴露,二是會從股市等處抽回違規信貸資金,這兩點均對股市有負面影響。此外,信用風險暴露,對債券市場也會有間接影響。2.1.4.業務小結當然,上述三大類業務的違規也不是涇渭分明的,比如信貸業務的違規通常藉助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來實現。除三大業務外,其他方面也有問題,比如存款業務、同業負債等。這些都進一步加大了問題分析的複雜性。然後,我們以三大業務為重點突破口,嘗試測算可能涉及監管問題的業務總量,從而判斷對金融市場的影響。2.2.資金影響測算市場關注監管對債券市場、信用市場、股票市場的影響。我們基於銀行披露的數據,給予大致測算。這一測算分兩個步驟,一是先大致掌握各業務向不同金融市場輸送資金的金額和路徑,二是基於監管要求,了解這些輸送的資金中有多少會被監管管制。首先,我們統計各業務向金融市場(債券市場、信用市場、股票市場)輸送資金的情況。其中,股票市場是我們最為關心的。然後,要統計三類業務可能受監管影響的資金的規模。先從三大業務角度(上圖左側)簡要分析,然後再從三個市場的角度(上圖右側)計算金額。2.2.1.業務角度(1)理財業務方面,3月末餘額是29萬億元。資金運用方面,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佔比一半以上,非標約15%,另有6%左右的權益類(包括一級、二級、優先順序,優先順序即配資)。此外還購買少量SPV。僅從總量與投向上,很難看出來監管問題,理財業務的監管問題大多出自交易結構、資金空轉等問題上,以及協助美化銀行的監管指標。(2)同業業務(除傳統同業),以同業投資為主,主要體現為SPV投資,從已披露2016年報的上市公司數據上看,佔總資產比例約5.55%。很可惜,銀行年報中不使用穿透法,因此無法掌握這些SPV投資中有多少是投向非標(信用市場),另有多少是債券市場,以及股票市場。另一個演算法,則是沿用我們貨幣分析框架中的方法,因為同業投資是派生M2的,因此可以從M2總量出發,逐步扣減其他M2派生渠道,最終得出同業投資餘額,2016年末約為16萬億元,占銀行業總資產約7%。(3)信貸業務,全行業餘額是111萬億元,有少部分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屬於此次監管內容,但長期以來一直是監管重點,預計總量不大。其餘主要投向實體,其中有監管問題的金額難以測算,主要影響信用市場。2.2.2.市場角度然後,重點分析此次監管對三大金融市場的影響。(1)對股市的影響較為輕微(因此在上圖中以虛線表示)。信貸資金違規入市是長期重點監管對象,總量較小。同業業務為股市配資極少。因此,主要影響股市的是理財業務。理財資金配置權益類,佔6%左右,即1.6萬億元,主要來自高凈值客戶、機構客戶的理財產品,業務相對簡單,違規現象較少(至少賬面上都能做到資產與產品清晰對應)。況且,裡面又包含大量的一級權益(非上市股權類或明股實債,其實理應算非標),真正的投資於二級股票市場的更少。經我們調研了解,預計入市總規模在5000億元左右。而其中,有監管問題(包括文件中所指的多層嵌套、過度槓桿等)的金額就更少了,估計就數百億元體量。此外,理財資金配置的二級債券基金、打新基金對股市也有一定影響。近期可能有理財資金贖回部分二級債券基金和打新基金,主要由於自身流動性需求或不看好後市,與監管關係不大。因此,整體而言,此次監管對股市資金面的直接影響非常小。(2)對信用市場的影響,則主要取決於信貸業務、同業自營非標、理財非標的監管。其中,非標的監管隱患大於信貸。同業自營非標並沒有精確統計,上文已統計同業投資約16萬億元,假設大部分投向非標,即超過10萬億元。再考慮到理財非標餘額為4.93萬億元(2017年3月末),則全部表內外非標總額在15萬億元以上。目前尚無法判斷這15萬億元非標中有多少屬於違規業務,但即使只有10%,那總量也不少了,因此影響不可小視。但考慮到總額較高,且大多資金是投向實體,我們認為大部分不會進行「一刀切」式的清退處置(只有少部分違規情形較為嚴重的,會立即清退),而是新老划斷,自然到期后整改(不再續做或以合乎監管要求的方式續做)。毫無疑問,很多不合規的業務到期無法續做,使企業資金鏈斷裂,難免會暴露一些信用風險。而非標久期多在1-2年,因此在未來1-2年內,依然可能陸續暴發信用事件。(3)對債券市場的影響,依然取決於SPV等業務。銀行自營或理財資金直接投資於債券的,監管問題較小,大多問題還是發生在通過SPV等委外投資的情況下。同業SPV投資中,少量為債券,約5萬億元以下。理財餘額中,約10%為委外,也就是3萬億元左右。按此估計,債券投資達到8萬億元。當然,也並非全部委外SPV均有監管問題。涉嫌多層嵌套、過度槓桿等問題的總量,估計不會超過3萬億元。但由於債券市場流動性較差,也無法承受「一刀切」式的清理,因此和信用市場一樣,料將以新老划斷的方式,逐步整改。管濤:經常項目順差和外匯儲備去哪兒了?林楠:三大戰略維護人民幣穩定地位丁劍平:如何看待美聯儲加息的衝擊波?潘功勝:應對跨境資本流動衝擊,「打開的窗戶」不會再關上為了增進與冬粉們的互動,IMI財經觀察將建立微信交流群,歡迎大家參與。歡迎讀者朋友多多留言與我們交流互動,推薦好文章可聯繫:郵箱imi@ruc.edu.cn;電話010-62516755關於我們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成立於2009年12月20日,是專註於貨幣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和新型專業智庫。聘請了來自國內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的65位著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委員和學術委員,74位中青年專家擔任研究員。 研究所長期聚焦國際金融、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金融科技、財富管理、金融監管、兩岸金融等領域,定期舉辦高層次系列論壇或講座,形成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金融機構國際化系列報告》《財富管理研究報告》《金融科技20講》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學術和政策影響力的產品。成果還被譯成英文、日文、韓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在歐、美、亞多個國家發布,引起國內外理論與實務界的廣泛關注。 2016年,IMI入圍《智庫大數據報告》影響力榜單列高校智庫第4位,並在「經濟類研究機構市場價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國際貨幣網:www.imi.org.cn只分享最有價值的財經視點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