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過去的幾天里,CRISPR 領域又帶來了一波吸引眼球的新聞。上周,來自俄勒岡的一支團隊使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美國修改了人類胚胎基因組。今日,CRISPR 先驅之一張鋒教授在《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刊文,從人類遺傳多樣性的角度,呼呼我們在將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到人體時,需要慎之又慎。 CRISPR 先驅之一張鋒教授呼籲,人類基因組編輯需要謹慎(圖片來源:Stat) 先簡單介紹一下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這一技術需要兩類關鍵成員,一類是能夠剪切 DNA 的酶(如 Cas9 和 Cpf1),另一類則是負責將這些酶帶到特定區域的嚮導 RNA(gRNA)。在這兩類成員的作用下,CRISPR 系統能有效地對研究人員選定的基因組位點進行高效、精準的剪切,使得基因組編輯的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人們暢想,使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我們或許很快就能修復患者的基因,使他們健康生活。 但張鋒教授今日發表的這篇論文則提醒我們,對人類基因組的編輯不宜過於草率。他指出,人類的遺傳信息具有多樣性。這不但會影響到靶向特定序列的可靠性,還會影響到對酶的選擇。此外,由於人與人之間的遺傳信息有著明顯差異,每個人也都面臨著不同的「脫靶風險」(即在意料外的基因組區域進行編輯)。 常見致病基因的分析表明,潛在脫靶位點並不罕見(圖片來源:《Nature Medicine》) 作為佐證,張鋒教授找到了 12 個與人類疾病直接相關的基因,並尋找這些基因中潛在的脫靶位點。統計顯示,這樣的潛在脫靶位點並不罕見。 為此,張鋒教授提出了兩個潛在的解決方案。首先,他建議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先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了解到對於特定患者而言,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他也建議在選擇編輯的位點時,盡量使用脫靶風險最低的序列,確保在人群中的安全性。 一些研究人員相信,這篇論文直面回答了目前對於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脫靶效應的擔憂。最近,美國 FDA 的一個顧問委員會在評估諾華的重磅 CAR- T 療法時,就特地提到了基因編輯是否會造成額外的突變,誘發全新的癌症。儘管這一療法得到了委員會的一致支持,人們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人體應用卻遠未徹底放下心來。 Andy May 博士表示,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對所有人的基因組都進行測序,才能開發 CRISPR 療法(圖片來源:CrunchBase) Andy May 博士是 Chan Zuckerberg 生物中心(由扎克伯格夫婦創立)負責基因組工程的高級主任,他認為張鋒教授的這篇論文是一個很好的討論。不過他也指出,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的基因組都被測序過後,我們才能推進 CRISPR 療法的開發」。沒有什麼療法是零風險的,關鍵是我們是否能將風險牢牢掌控。 張鋒教授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在論文中提出,這項關於人類遺傳多樣性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與資源,讓人們了解應該如何提高療效與安全性。最終,這些發現應當推動基因療法更快地進入臨床。 參考資料 [1] Implications of human genetic variation in CRISPR-based therapeutic genome editing [2] CRISPR Pioneer Zhang Preaches Extra Caution In Human Gene Editing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