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隨著技術的發展,無論春夏秋冬,只要你想吃,哪個季節的蔬果都可以手到擒來。但這樣真的好嗎?毫無疑問,當然不合適。且不說反季節水果味道及營養成分不如應季水果,正所謂「不時不食,不鮮不食。皇帝內經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而「天布四氣,地出五味」,想要順天應地,與天地同步合一,自然需要吃應季的食物才好。那麼你知道什麼時間該對應什麼蔬菜和水果嗎?下面一一看來:各月對應時令水果:一月:蘆柑蘆柑又名椪柑,是冬季常見的水果,芳香甘美、汁多化渣。其性涼,可潤肺生津,多食也不會上火。維生素C與檸檬酸含量也非常豐富,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後者則可消除疲勞。選購蘆柑時,應挑選果形端正、果肉光潔明亮、果梗新鮮的品種。國內以泉州的永春蘆柑和漳州的八卦蘆柑最為有名,「閩南逢節逢慶,舉案皆列蘆柑。以添怡人喜氣,以兆吉祥如意」。二月:甘蔗甘蔗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滋陰潤燥的功效。它富含鐵、鈣、磷、錳、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鐵的含量尤其高,可促進血紅蛋白再生,補血養顏。購買時應檢驗甘蔗的軟硬度,新鮮甘蔗質地堅硬,瓤部呈乳白色,有清香味。三月:鳳梨鳳梨一般一年可收穫兩次,有冬春鳳梨和夏季鳳梨之分,冬春鳳梨在4、5月份成熟,夏季鳳梨在7月份左右才可收穫。鳳梨性味甘平,具有健胃消食、補脾止瀉、清熱解渴等功用。食用時,將鳳梨切片泡入淡鹽水中,味道更為香甜。四月:山竹山竹性平,味甘、微酸,清涼降燥。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糖類、維生素及鎂、鈣、磷、鉀等礦物元素,對體弱、病後、營養不良都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山竹果皮味苦澀,剝皮時需防止將果皮**染在**上,以免影響口感。五月:枇杷枇杷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是「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由於產地與品種不同,枇杷的成熟時期也不一樣,福建、雲南等地的早熟品種在三月份就已上市,江南等地主要在五月成熟。自然成熟的枇杷清醇甘甜,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可煉製川貝枇杷膏。其他應季水果:草莓、櫻桃、樹莓、芒果、火龍果六月:楊梅「夏至楊梅滿山紅」,夏至前後是楊梅成熟期。此時南方又是多雨季節,所以又被稱為梅雨。楊梅外表顏色有紫黑色、烏紅、白色幾種,以汁多、味甜、核小者為上品。炎炎夏日喝幾口楊梅燒酒,能消暑開胃,氣舒神爽。蘇東坡有詩「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楊梅以浙江仙居、餘姚、慈溪的最為有名。其他應季水果:荔枝、杏七月:榴槤榴槤,愛者愛之如命,不愛者覺其不堪入鼻。它性熱,可以活血散寒,緩解經痛,改善腹部寒涼,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品,用榴槤的果殼和骨頭一起煮湯一直是民間傳統的食療驗方。榴槤多食易上火,消除燥熱的方法是在吃榴槤的同時喝些淡鹽水或吃些水分比較多的水果來平衡,山竹、梨、西瓜都是很好的選擇。其他應季水果:桃子、桂圓八月:西瓜西瓜味甘多汁,清爽解渴。「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夏日裡把西瓜放在冷泉深井后食用,乃是古人消暑樂事。此外,西瓜含有豐富的鉀元素,能夠迅速補充在夏季容易隨汗水流失的鉀,緩解倦怠乏力的狀態。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食,《本草綱目》有載:「西瓜、甜瓜,皆屬生冷,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其他應季水果:李子九月:石榴石榴的成熟期早的在8月中旬,晚的要到10月中旬。成熟的石榴皮色鮮紅或粉紅,常會裂開,露出晶瑩如寶石般的子粒,因其多籽,在傳統文化中被視作多子多福的象徵。中醫認為石榴性溫、味甘酸澀,入肺、腎、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止瀉止血的功效。質地較軟,並有香氣,是食用的適宜狀態。若果實質硬無香,可能沒有成熟,若質軟並有異味,則可能過熟或腐爛。其他應季水果:葡萄、奇異果、木瓜、哈密瓜十月:柿子柿子肉質細滑,富含粗纖維、胡蘿蔔素、鈣、磷、鐵等元素和多種維生素。《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柿子含有大量的單寧和膠質還有一些具有可溶性收斂劑成份,與胃液中的高濃度融合可能導致結石,因此不宜空腹食用。其他應季水果:梨、香蕉、無花果、大棗十一月:蘋果蘋果含有的膠質和微量元素鉻能保持血糖的穩定,有效地降低膽固醇;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多吃蘋果可改善呼吸系統和肺功能;豐富的鎂、硫、鐵,銅、碘、錳、鋅等微量元素含量,可使皮膚光滑紅潤。對於常見打蠟的情況,建議削皮,或者在表皮放一點鹽后雙手來回輕搓后食用。其他應季水果:柚子、山楂十二月:橙子「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橙子芳香味美,其味甘酸,性微涼,能生津止渴,助消化。同時,柑橘類水果能夠抗氧化,強化免疫系統,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吃橙子前後1小時內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果酸會凝固,影響消化吸收,還會使人腹脹、腹痛。原文閱讀:http://www.zgjkwm.com/ 健康網盟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