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前幾天,行將百年的協和醫學院宣布投身健康科普宣傳界——《百年協和醫學與健康講堂》開講。根據承辦方北京協和醫學院培訓中心的說法,講堂旨在讓專家走出診室,走上講堂,走進社區,通過健康科普的方式,不僅給群眾帶來健康,為患者帶來醫囑,最重要的是要讓健康信息的傳播更加規範。細細想來,此舉頗有深意。(《百年協和醫學與健康講堂》首講現場)首先,是健康大形勢的轉變。1970年,國人平均壽命不過58.3歲,2015年,已經達到75.99歲。期間,像協和這種國內的頂級醫療機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在疫苗研發和重要醫學課題科研方面。同時,也可預見,「未富先老」趨勢和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下,將來我們的社會要面臨巨額的醫療支出。一直以來,用治療來解決健康問題的方式,現在恐怕難以為繼了。如今各大醫院,醫生日以繼夜工作后一張張疲態盡顯的面孔,等候大廳患者排起的長龍可以佐證這一說法。按照以前的做法,國家是國民健康的管理者,赤腳醫生也好,三甲醫院也罷,還有各種疫苗、疾病排查等,都為這幾十年的健康水平迅速提高做出了貢獻。但這一體系,面對日益高漲的健康需求正逐漸力拙不支。但按照當前的情況,老百姓則要更加主動為自己的健康操心。現況不是太好——由於健康信息相對匱乏,意識不到位,多數人總是選擇性相信自己是健康的,正如迴避死亡話題一樣。在涉及挂號、諮詢、就醫這些剛需時,人們在生病時第一個想到。在涉及健康維護的事情,人們無病無災時卻很難想到,偶爾想到,也是三分鐘熱度,難以為繼。(20世紀50年代,由協和研製的脊髓灰質炎糖丸)其次,就算對自身健康比較注重的一個群體——老年人,目前在進行自身健康管理時也常常因為知識不夠,經驗不足而走彎路,走錯路。許多人對身體癥狀表達的訊息不知曉,被外界不準確的信息所誤導。如今,在健康知識傳播這塊,好信息太少,假信息太多。充斥在社會上、媒體裡面的,有很多是經過精心包裝,目的明確的商業性「健康信息」,老年人無法辨別,商家則利用他們的這一短板牟利,打著健康的旗號大肆撈錢。20日的《焦點訪談》,說的正是一段「神醫」售假藥的老套故事:「神醫」假冒香港「獅馬龍」在網上傳播的虛假信息,兜售的假藥欺騙、禍害了大量老年消費者。所幸的是,假藥主要成分是目前已經淘汰副作用較強的去痛葯和激素以及麵粉,不幸的是,大量患者卻因此延誤了診治時機,也遭受了經濟上的損失。(被保健品推銷團伙欺騙的老人們)且不談老年人,年輕人更應主動接受「大健康」理念。這套無病防病,有病治病,病後康復的系統性理念,對健康管理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哪怕你有買單的,如單位、保險,也不能不管不顧。不管誰買單,個人是最終買單者,疾病下的軀體,也會降低了整體生命質量。舉個例子,小滿剛過,天未大熱,小編卻大咧咧地洗了個冰涼的冷水澡。又開風扇對後背吹了一夜,當夜氣溫又急降,結果第二天腰都直不起。扶著老腰勉強起床,彎腰綁鞋帶瞬間,巨大的脹痛感讓人生無可戀。遂向竹馬之交,現正在醫院工作的舊友求助——「何醫生,救救我」,得到的建議是狗皮膏藥一副,靜養二日,毫無新意。因抗拒貼上膏藥的鄰家大伯形象,沒聽建議,結果折騰多日才復元。何醫生笑我不聽話,又讓我要多鍛煉。細想來,終歸還是自己活得粗糙。小病尚且如此,大病遑復多言。(年輕人要多運動)其實,很多人對醫療有一個深刻的誤解。某飯局上,一名50多歲內科主治醫師——朋友的父親,他說過這樣一段話:「看病的總覺得醫生無所不能,其實捫心自問,哪怕盡了最大努力,有時候自己在疾病面前還是勢單力薄,對重症患者們遭受的痛苦經常無能為力。但是患者離開病房,往往又不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病情周而復始。」如他所說,醫療作為維護健康的最後手段,面對問題時,往往表現沒有預期好。加上人們缺乏健康意識和醫療知識,因此也遭受了很多不必要的痛楚。保證不痛的最佳途徑是不病,在良好的健康意識和醫療知識儲備下,未病時,也許自己才是最貼心的醫生。在《百年協和醫學與健康講堂》第一講上,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宣傳司副司長宋樹立說了這樣一句話,「健康教育其實是教育全社會預防疾病的最好疫苗,也是要交到群眾手裡的健康金鑰匙」。(遠程問診等新型健康服務日益普及)最後,隨著社會發展,健康教育、指標監控、體檢提醒與結果解讀、在線問診、購葯、慢病監督、急診救援、病後康復、臨終關懷等一系列服務都將定價提供,並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這個過程中,我們則更加需要如協和所提供的這樣的嚴肅、科學的健康信息,讓健康意識提高,對醫療更充分地認識。也要通過規範健康市場,杜絕假醫假藥假服務,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醫患關係。最終,個人要做的,就是未病強身健體,既病謹遵醫囑。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