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微量元素檢測真的那麼有用?歷史上曾有過長期缺衣少食的階段,因此營養缺乏的陰影籠罩了好幾代人。但到了生活水平較好的今天,有些人仍會對營養缺乏恐慌,尤其是有些人熱衷於檢測兒童體內微量元素水平。例如有些家長認為枕禿的孩子就是缺鈣,可能就會去給孩子查「血鈣」;還有家長些認為孩子不愛吃飯就是缺鋅,可能會去給孩子查「血鋅」等等。什麼是微量元素一般來說,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稱為微量元素。1990 年國際權威醫學機構重新界定了「微量元素」的範圍,並按其生物學的作用分成三類: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共 8 種,包括碘、 鋅、硒、銅、鉬、鉻、鈷、鐵。人體可能必需的元素,共 5 種,包括錳、硅、硼、釩、鎳。具有潛在的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可能具有人體必需功能的元素,共 7 種,包括氟、鉛、鎘、汞、砷、鋁、錫。當人體內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異常便會導致疾病,例如缺鐵會導致貧血,缺鋅會影響食慾,攝入過量氟元素會引起氟斑牙等等。微量元素檢測尚不完善要了解體內的微量元素是否正常,自然是想到要做檢驗。以頭髮、血液為標本進行微量元素的檢測,大家也耳熟能詳。一般醫療機構可以檢測的微量元素是:鈣、鐵、鋅、銅、鉛。那麼常見的檢查方法能否正確評估這些微量元素的水平?頭髮檢查頭髮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頭髮中檢測到的微量元素只能反映人體幾周前的情況。另外頭髮標本容易受到空氣污染等其他多種因素影響而導致結果不準確,所以其臨床價值很有限,目前已很少使用。血液檢查利用特殊儀器來檢測血液標本,基本能反映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值。但這個數值並不能作為絕對的參考標準,因為微量元素不是只存在在血液中,有的在血液中含量很少,甚至檢測不到;另外孩子的飲食習慣、吃下食物的種類、是否患有疾病等因素都會影響檢測結果。微量元素檢測不應成為常規體檢項目其實,在微量元素這個問題上,很多時候,是家長們有點擔心過頭了。只要飲食均衡、特殊情況下注意補充(比如生病時),孩子們一般都不會缺乏微量元素:6 個月以下的寶寶,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微量元素是足夠的;6 個月以後,及時添加營養豐富的輔食;稍大一點的孩子,不偏食,有葷有素,營養均衡。所以,如果你擔心孩子缺乏微量元素, 請看看以下建議:1. 不要跟風做微量元素檢測其實國家衛計委早在 2013 年就已發出通知,規範了微量元素檢查流程和適用條件。如果不是診斷需要,不建議給孩子常規做微量元素檢測。2. 即使檢測結果異常,也別過分擔心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並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並不能說某個數值就一定是有問題或者正常,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只能作為醫生的參考之一。適當補鋅,缺啥補啥而且在臨床上,如果醫生需要確診某個微量元素是否異常,不會只看單一的檢測結果,還會結合一些間接的指標來判斷。例如,判斷孩子是否缺鈣,會結合體內維生素 D 的含量來看;判斷孩子是否缺鐵,會參考血紅蛋白水平和血清鐵蛋白的含量;判斷孩子是否缺鋅,需要結合補鋅以後血液中鋅元素的變化幅度。寶寶缺鋅的話就要及時的補鋅了,可以通過吃些新稀寶片和含鋅量比較高的食物來進行補充,像些動物肝臟、海鮮、蝦、肉類等都能很好的改善缺鋅的情況。所以,當孩子出現「枕禿」「不愛吃飯」「愛哭鬧」「常生病」這些情況時,都不能作為判斷微量元素異常的依據,家長不應該憑自己的經驗去下結論,而是應該求助於兒科醫生。總之,微量元素這件事兒,應該請專業的醫生來判斷、聽醫生的建議才靠譜。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