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圖片攝影鄭成樂瞧這一大堆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的鹽,小編忍不住抓了幾顆放入嘴中,頓時被這一股清鮮、咸中帶甜、回甘清涼的味兒所折服,這海鹽的味兒確實和礦鹽、其他鹽不一樣呢!「是不是味道特好?我們這鹽可是傳承千年了!現幾乎只有我們福建還有生產這種鹽,能吃上這種鹽是福氣!」莆田鹽場的鹽工阿姨滿臉自豪地說。據記載,福建海水製鹽歷史可上溯至秦朝,到唐代福建沿海海鹽製作就具有一定規模,但主要還是採用極費人力、財力的「煎鹽法」製作生產,到了宋金時代,福建海鹽的製作方法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變,變「煎鹽」為「曬鹽」。據相關史書記載,「曬鹽法」是由莆田人陳應功(公元944-982)發明的。閩鹽神——陳應功陳應功曾經也當過一段鹽工。那時食鹽都是以柴薪架鍋煮煉海水而成,不僅十分辛苦,而且極為浪費人力、財力。和陳應功同一朝代的著名詞人柳詠就曾作詩寫道:「鹵濃鹽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出去夕陽還。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為雪。」有一次,細心的陳應功在寫字時,用海水磨墨,偶爾發現硯池中有白色晶體,嘗之與食鹽無異。於是,他開始修築鹽埕,灌積海水,借陽光曝晒而成鹽。此舉大大節約人力、物力,還大大提高海鹽產量,後人稱之「人饒食鹽之需,國增鹽賦之用」,並迅速在福建甚至廣東、海南沿海推廣此法。該法歷經宋元明清,至今未廢,陳應功也因此被後人尊為「鹽神」,並在當地建廟奉祀。福建的日晒法製鹽也因「全憑日色曝晒成鹽,色與凈砂無異」、質地細膩、富含七十餘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不含抗結劑而備受海內外推崇,不僅多次獲得國內外各大獎項,還遠銷香港、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地區,去年更是成為杭州G20峰會的食用鹽。圖片攝影鄭成樂雖然時過千年,但福建海鹽的生產仍然沿襲了千年以前的工藝。從前使用獨輪車、手推車和板車運鹽現在依舊使用獨輪車、手推車和板車運鹽圖片攝影黃延英現在依舊使用獨輪車、手推車和板車運鹽圖片攝影鄭成樂圖片攝影鄭成樂藍天、白雲、海水、鹽田、硋片坎、石條路、鹽耙、推車、納潮、蒸發制鹵、結晶、歸坨……一切還是那麼原始和古樸。圖片攝影徐永華圖片攝影鄭成樂為此福建海鹽主產區泉州泉港還被譽為「海鹽文化之鄉」,海鹽生產工藝也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攝影吳明貴圖片攝影吳明貴圖片攝影吳明貴圖片攝影吳明貴圖片攝影黃啟鵬天然、傳統、手工的鹽現在是越來越稀有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可關心著呢!還專門出台了多種政策要讓福建人民能永遠吃上這天然、傳統、手工的鹽,讓人民生活更安全、更健康!能吃上福建海鹽真是件幸福的事!歲月如歌,回首往事,歷歷在目,記憶猶新,那一個個百戰不殆的創業鏡頭、那一張張頑強拼搏的奮鬥畫面,令人感慨、令人自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譜就著鹽人們團結拼搏、勇於創新之歌。敬請關注《閩鹽匠心》系列報道,用美圖帶你了解咱們福建祖祖輩輩食用的「福鹽」!長按並識別,關注閩鹽匠心帶你開啟(via 海峽網記者 陳星宇 高穎 )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