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香帥如是說後台有好多人在問,這段時間我寫東西的頻率些稀疏。回思了一下,真是如此。倒不是偷懶,一來人到保溫杯的年齡,總是七七八八的混帳事多,家庭,教學,科研….隨便就糾織成一張蛛網,將人陷了進去。二來也一直在思考,公號這種時評類的零碎寫作,更多的是滿足一種多巴胺式的快感,短暫的興奮刺激后很快的就忘了。是否能找到一條「縱貫線」,把散落的現象穿起來,以某種更系統的方式呈現?這樣的思考和寫作,也許更像淺閱讀時代的一個量杯,多少可以呈現出一杯水的形態。這種摸索的過程,比我想象的要複雜和艱難很多,在深深淺淺的閱讀和寫作中,時停時走,每一步都有「discovery」的快感,也充滿一團亂麻似的挫敗。最大的好處是真的明白了,哪裡有前人完全沒有講過的知識,是人類選擇性的遺忘罷了。倘若腦子常有「偉大思想」的幻覺,那一定是讀書太少的緣故。 說來慚愧,作為一個金融學博士,這麼多年了,講了那麼多金融市場的「現象,規律」,回國以後目睹了許多金融改革的方案或實踐,也作深沉狀試圖用「產權理論」包打天下地解釋過東西方金融大分流。。。。。卻始終沒有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金融就是一系列的跨期價值交換契約,那麼這些「契約」的設計執行是如何進行的?這些契約產生的社會制度和契約之間,是外生給定,還是內生演化?如果是內生演化,那麼東西方金融分流,或者很多很多的「分流」,是否要在歷史演化的軌跡中尋找線索?更重要的是,如果「制度」和「金融」是交互生長的生態系統,那麼在金融的演化改造中,究竟是「人定勝天」還是「天人合一」? 我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在歷史的長河裡誰能給出肯定的答案。歷史太複雜,無法一言以蔽之。歷史太偶然,只有一個樣本點,無法重複和試驗。或者,我們只能回望歷史的時候,謙卑而理性的從中找到些必然的蛛絲馬跡。東城還是西就?金融的東西方大分流文 香帥無花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開始試著模仿歐美的金融體系,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改變「直接融資」一統天下的局面。再往前一點點,不用多遠的過去,其實「人民銀行」也只是隸屬於財政部的一個部門而已。然而歷史並非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也不是一個缺乏「金融傳統」的國家,早期豐富的金融鑄幣史,最早的紙幣,發達的商業匯票體系。。。。。無不反映出一個強盛的帝國的井然金融秩序,也反映出這個帝國金融演化的制度特徵——中央貨幣財政體系。在這個體系下,一切金融發展都以中央財政為核心,稅收和資源分配是重點,貨幣政策屈從於財政目標。這套重「協調管理」的制度對於維持一個統一的巨大集權式帝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當然也伴隨著國有經濟控制和民間信用脆弱兩大特徵。 和中華帝國的大一統政治形態不同,歐洲的金融體系產生在四分五裂的歐洲城邦國家裡,從聖殿騎士團開始,銀行這種私人信用機構就崛起為歐洲的公共財政金融機構,以一張互相制約的「信用網路」代替了至高無上的「王的信用」,逐漸形成了以信用抵押擴張為核心的一套現代金融體系。1帝國篇——的中央貨幣財政體系1. 帝國財政的歷史淵源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00年間,發生了兩件影響深遠的事:第一件是秦始皇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雖然歷經朝代更替,但在幅員遼闊的疆域上,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形態卻從此綿延不絕——和歐洲的「君權神授」不同,的皇帝是「天子」,神權和王權合二為一,因此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信用。第二件則是漢武帝時期的桑弘羊實施「官山海」的政策,建立了一整套鹽鐵專賣的國有企業機制,經濟生活的國有控制從此成為社會的最大特徵之一。 對於金融的演化來說,這些制度特徵非常要緊 —— 中央集權保證了統一的貨幣和市場的形成,極大的促進了商業交換的繁榮,工農商業大發展,財富累積和人口繁衍加速,經濟增長。到了唐宋兩代,這種貨幣經濟空前發達,唐朝擁有興盛的商業匯票業務——飛錢,宋朝則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中央集權背書的貨幣經濟是在農業時代長期處於經濟領先地位的原因,但也反過來造成了金融歷史演化的另外兩個特點:第一,中央集權依靠一個龐大的官僚政治體制進行運作,所以財稅收支的協調管理能力就成為了國家的核心問題, 換句話說,自秦朝之後,的金融發展是以中央的財政為核心的,稅收和資源分配是重點,貨幣政策和國有經濟控制都是為了滿足財政需求;第二,不受約束的皇權使得民間的財產私有權得不到保障,民間信用一直非常脆弱。 以財政為核心的,中央集權背書的強大貨幣經濟是金融演化的制度根源——我們可以稱其為「中央貨幣財政體系」。這個體系的特徵表現為經濟生活的國有化(e.g. 國有企業)和民間信用的脆弱——從秦以始,到現代,幾千年金融發展的形態各異,但這個核心幾乎從未變過。2. 歷史照進現實:官辦金融當歷史映射回現實,我們會發現,歐美的資本市場(債市,股市,交易所)都是在民間慢慢的演化形成,而現有的金融市場,全部是自上而下,為中央財政目標進行的「頂層設計」——比如說,上個世紀90年代A股市場的設立就是為了「替國有企業解困」:像上市的配額制,不準流通的法人股,都是為了實現「為國有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這個目標,後來雖然歷經多次市場化改革,但是股市仍然保留了很大的「計劃控制」的色彩,也為各種權力尋租留下了空間,造成了內幕消息亂飛,莊家操縱,價格跌宕起伏,「熊市長,牛市短」的A股之怪現狀。 股市絕對不是唯一的例子。債券市場上混亂的監管分割,產品發行上的歧視政策;銀行業以致存在的巨大「利息剪刀差」;還有市場上見啥炒啥,從郵票到石頭,各種此起彼伏的資產泡沫——這一系列的問題,看似是獨立事件,但是背後的制度根源都是一個:「官辦金融」的模式。所謂官辦金融,指國家完全掌控金融資源,依據國家制定的產業發展戰略,決定信貸規模、資金成本、和資金流向,也就是俗稱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引導經濟增長。 銀行一支獨大,資源配置不合理,國有大企業盲目投資,銀企關係不良,直接融資市場步履蹣跚。而另外一方面,百姓的理財需求被正規金融體系所壓抑,只能在各種「民間金融」市場上開始冒泡——這種情況早年間就體現為各種「非法集資」案件,從前幾年開始找到「互聯網科技」這個出口,就立馬燎原成了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大火。 「官辦金融」模式幾乎就是「中央貨幣財政體系」思路的現代版本,這說明了即使在進入現代社會後,開始模仿歐美國家進行現代金融市場的建設,但只是借鑒了其金融產品的「形」,其內核並沒有變。從「中央貨幣財政體系」出發,到「官辦金融」— 我們絕大部分的金融行為都是自上而下,為了實現中樞機構的財政目標而開始的。 這套金融邏輯的最大優勢是擁有強大中央集權背書的國家信用,能控制和調配大量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也造就了早期貨幣經濟的輝煌。但另一方面,經濟生活的國有化和民間信用的脆弱也造成了我們和現代金融體系的文化和制度隔閡。直到今天,金融市場的各種魔幻現實,比如銀行一支獨大,直接融資市場發展緩慢,正規金融受壓抑,得不到滿足的民間投融資需求以各種面目在灰色地帶此起彼伏,都是這一金融制度下的產物。2封建篇——歐洲的銀行貨幣信用體系1. 聖殿騎士團的故事歐洲的金融實踐非常複雜。如果化繁為簡,我們從最原始的金融機構開始。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都知道一個叫「聖殿騎士團」的神秘機構,這個機構掌握著基督教的秘密和財富,因此遭到了長達數個世紀的迫害。電影小說當不得真,但是聖殿騎士這個機構卻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是十字軍東征年代產生的宗教團體。到14世紀,聖殿騎士團成為了一個大型的超政府機構,歐洲各國國王,貴族之間的金融業務,包括資金匯兌轉移,賬戶管理,信託理財,吸儲放貸,發行土地抵押債券……幾乎全部從這個神秘組織起步發展。14世紀,在聖殿騎士團衰落之後,義大利的匯兌銀行,荷蘭的各種證券創新,法國的土地抵押銀行,英國的儲蓄銀行和中央銀行才相繼出現,或多或少的繼承了這個神秘組織的金融遺產,逐漸奠定了現代歐美金融體系。所以,理解聖殿騎士團的金融活動,可以理解為什麼在歐洲發展出來一套和大中華帝國完全不一樣的金融制度和金融邏輯。 在開始我們的故事之前,你需要知道兩個史實(1)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覆滅后,基督教勢力衰落,宗教聖地耶路撒冷都被伊斯蘭教勢力佔領:(2)從1096年開始,在羅馬教皇支持下,西歐的貴族和騎士開始了一場長達200年的十字軍東征運動(Cruciate),旨在收復地中海沿岸的領土。 公元1119年,十字軍東征佔領了耶路撒冷后,將這座城市開放給歐洲各地的朝聖者。最開始聖殿騎士團成立是為了保護這些朝聖者的人身安全,不久之後發現這些朝聖者都帶著很多錢財,需要一種安全的託管方式 ----聖殿騎士團於是創立了一個異地匯款系統:朝聖者可以在歐洲存錢,然後在聖地取用。這個功能和唐朝的「飛錢」非常像。不同的是,聖殿騎士團背後是羅馬教廷,在歐洲「君權神授」的氛圍中,騎士團擁有凌駕於世俗權力之上的力量,他們的武裝力量保證了異地匯兌業務的安全,使得這種業務很快超越了朝聖者的範疇,在歐洲流行開來——他們替英國王室保管王冠,徵收稅費,替英國和法國王室經營皇家債務賬戶,還替各國國王和貴族進行「信託理財」。比如英王亨利三世打仗需要軍費,就用貴重物品向聖殿團抵押借款;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就將自己的一個城堡抵押給聖殿騎士團,換取一筆每年300金幣的永久年金產品。隨著聖殿騎士團勢力的擴大,這些匯款,存貸,理財,支付等標準的金融中介業務也滲透到了歐洲各個階層,有記錄表明當時地位很低的廚師也通過與聖殿騎士團簽訂協議進行財務支付。 作為一個人,難免感到奇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怎麼國王打仗還需要借錢雇傭軍隊?借錢還要抵押?難道不是徵兵徵稅嗎?和歐洲的基本分野很多邏輯的根源就在於此———不像一直保持著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形態,自西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歐洲就陷入了了長期分裂的狀態,成千上萬的貴族統治著小塊領土,形成了分封而治的局面,這些缺乏金融力量的大小統治者們常年征戰,不得不依賴貸款來滿足軍事和政治需要,也有必要將財務運營委託給聖殿騎士團這樣中立的,有宗教力量加持的非政治團體——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聖殿騎士團對教皇,英國,法國,甚至伊比利亞王國的君主都同樣效忠,當這些國王互相征戰的時候,他們的私人財產反而在聖殿騎士團這裡得到了安全保障。這段時間內聖殿騎士團的金融活動,從某種意義上,基本囊括了後來銀行的核心中介業務,也將整個四分五裂的歐洲各國黏合成了一張以「信用」為紐帶的網路。 到14世紀初,隨著聖殿騎士團財富的不斷累積,終於引起了國王們的覬覦。1307年,因為聖殿騎士團一直沒有免除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債務,腓力四世惱羞成怒,開始血洗巴黎的聖殿騎士團。隨後教皇,英國國王和西班牙國王都支持了這一清洗活動,騎士團龐大的財產被瓜分,一個盛極一時的組織就此煙消雲散,只留下了很多零星的傳說。2. 聖殿騎士團的金融遺產:歐洲的銀行貨幣信用體系到這裡,聖殿騎士團的故事基本結束了。但是故事裡其實可以清楚地看到歐洲和不同的金融制度根源。在聖殿騎士團活躍的11-13世紀,大中華帝國的宋王朝正處在歷史巔峰,工商業極為發達,發明了對後世影響極大的紙幣,擁有與此同時,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體制也走向非常成熟的階段,整個國家形成了一個由中央財政驅動的中樞-附屬型社會結構。這個結構是適應於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以維護著帝國龐大疆域的穩定與治理,也必然伴生著經濟生活國有化和民間信用脆弱的特徵。 反觀聖殿騎士團的所有金融活動,其實都產生於軟弱無力的政治力量和分權制衡的政治結構——封建城邦制和神權王權的分離,使得歐洲大陸缺乏一個統一的信用市場,各國缺乏系統的財政手段,聖殿騎士團的金融活動(工具)彌補了這一空白,以一張互相制約的「信用網路」代替了至高無上的「王的信用」。從這個時候開始,東西方金融的大分流正式開始了。 騎士團消失后,但是他們留下的最重要的金融遺產卻沒有流失——義大利城邦國家中的銀行業隨即興起,取代聖殿騎士團成為了歐洲的公共金融機構。隨著各國商業形態越來越複雜,這種銀行信用網路也變得更加複雜,許多創造性的金融實踐被激發出來:威尼斯等城邦國家的國債,荷蘭的期貨,股權眾籌等金融工具,還有法國的土地抵押銀行,英國的海運保險,中央銀行相繼出現,為歐洲信用網路提供了「信用創造」和「增信」的功能。與此同時,以分權為基礎的社會治理模式演化又為這些金融工具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證,對「信用」進行專業化運營的外部化金融市場開始形成,反過來賦能歐洲大陸的經濟增長,市場擴大,規模化生產盛行,技術創新加速,歐洲崛起,工業革命時代到來。 從聖殿騎士團到義大利銀行業,再到英法等國不同形態的銀行業,早期歐洲的銀行一直處在一個權力制衡的環境中,為軟弱的歐洲各國提供著公共財政機構的功能,因此以銀行為核心的,分權制衡下的信用貨幣經濟是歐洲現代金融演化的根源——我們可以稱其為「銀行貨幣體系」。這個體系的根本特徵是信用的抵押和擴張,而在信用的抵押和擴張,恰恰是現代金融體系的核心。兩種迥異的模式,孰是孰非?誰對誰錯?哪個先進哪個落後?在不同的時間段上,大概答案是完全不同的。在不同的緯度看去,也可能有完全不一樣的視角。還是那句老調重彈吧,歷史太複雜,無法一言以蔽之。歷史太偶然,只有一個樣本點,無法重複和試驗。或者,謙卑是唯一的答案。香帥一稿於2017年8月21日二稿於2017年8月27日,北京清河本期主筆香帥無花本號主人非典型的金融學博士非典型海龜北大教授,嗜武俠,星爺粉不小心做了嚴肅學術的非嚴肅中青年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