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在路上,一直有太多的旅遊愛好者,如何從旅遊愛好者轉型成為職業旅行家?職業旅行家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嗎?關於這個神秘職業的背後有哪些隱藏的故事,這一次KLOOK跟著知乎話題優秀旅遊答主@侃叔,一起來看看他的真實故事吧~1. 曾經的復旦技術宅男幾年前的我,跟現在真是兩個極端:打國小起,我就是出了名的電腦高手,所有愛好都跟電腦有關——甚至能到復旦讀書,也是因為計算機競賽保送。大學讀的是「電子工程系」,跟三個「臭味相投」的室友一起搞技術,不亦樂乎。一不小心,還搞出了點名堂——自己製作的一則記錄我們生活的微視頻在被網友瘋狂轉發,大家把我們叫做「的生活大爆炸」。∆ 蜂擁而至的媒體採訪,上遍了上海的大小媒體,接著是CCTV,新華社,甚至還有《香港文匯報》和日本NHK,就連芒果台的「天天向上」也邀請我們登台——這輩子都不敢想的明星夢,在那段時間竟完完全全滿足了。∆ 最後,以斬獲大學生的最高榮譽「大學生年度人物」而作為完美的收尾那時的我,鑽研技術就是最大的快樂,我可以像Sheldon一樣整日趴在代碼和公式里,無論多久都不會厭。而另一方面,已22歲的我,人生中的旅行經歷,卻一隻手就數得過來(更別說獨自旅行)。那時眼中的「旅行」,無非是跟著一群人去景點轉一圈,拍拍照,再買一堆紀念品拎回來——搞不懂這有什麼意思?直到大三時,突然發現港澳通行證的簽注就要過期。不甘心浪費掉,可又付不起高昂的住宿費,只好胡亂看著網上攻略,買了帳篷、睡袋和地墊,決定在港澳的免費營地里來次全程露營。珠海拱北口岸,我得到了人生第一枚出境章,接著面對的一切都變成了全新的:聽不懂的粵語,看不懂的葡文,還有奇怪的插座和相反的行車方向。就這樣,我徜徉在澳門和香港的大街小巷,看殖民遺迹,看車水馬龍,晚上便在營地生火燒烤,接著在星空和浪花陪伴下入睡,又在旭日初升時醒來。一周的時間竟無比順利地度過。原來,「旅行」並不一定是以前覺得的那樣無聊?原來,這個世界竟是這般豐富多彩?∆ 就是這頂淘寶賣100包郵的小帳篷,陪我走完了第一次獨自旅行3. 迷惘的后畢業時代離開大學,一直不甘平庸的我決定去創業。那時不比現在,並沒有什麼大學生選擇創業。∆ 2012年9月5日,《解放日報》在頭版報導了對正在創業的我的專訪《「雲上」創業》。那時的我,還只是剛剛踏足職場。可問題也慢慢浮現——創業需要團隊,而融入團隊,一定會犧牲自己的私人空間和時間。可我,始終本能地抗拒著這種融入,不願對團隊奉獻8小時以外哪怕一點時間,不願讓自我的空間受到一點點侵蝕。所以,在被別人領導時,我一定會被批評「不夠勤奮」;而我領導別人時,又不忍心讓別人為團隊犧牲自己,最終卻一定會耽誤團隊的工作。這是痛卻唯一的選擇嗎?我開始思考,作為一個「人」的完整自我,真的只能存在於學生時代嗎?又過了許久,這期間看了太多職場中人,其中有十足平庸的打工族,也有畢業就跨入銀行、名企,享受眾人羨慕的精英們。可他們卻有一點共同:在職場活得越久,自己工作以外的世界和圈子就越窄。我真的害怕自己,有一天也變成那樣。哪怕旅行,他們喜歡的也都是一擲千金,在最奢華的海灘、度假村消磨那短暫的慵懶時光——更有趣的是,每年只要這短短几天的假期休整,他們就又能鬥志昂揚地回到工作里去。可我做不到。再多的收入,再光鮮的職業,也沒法給我帶來一絲快樂。我必須每天看書,看電影,看紀錄片,才能給我帶來足夠的新鮮感補充;我必須每個周末/假期在外面瘋跑,才能讓我暫時恢復再次面對工作的勇氣——可這些時間被限制的「旅行」,每次都匆匆忙忙,甚至來不及把這世界看仔細,這真的太痛苦。我的生活,是不是出錯了?為什麼要強迫自己痛苦地工作,來養活自己的興趣和慾望——這一定出錯了。∆ 2015年最後一天,我特意又來到澳門這座不知名山丘,拍下這張和5年前第一次造訪時一模一樣的照片。猛然發現,除了自己變老了,而生活比起5年前,並沒有任何進步。那時,李小龍的一句話,如鐘聲般不斷在我耳邊回蕩:世界被我看著。我存在於這世界,世界為我而存在。如果沒有事物可看、可思考、可想象,我便看不到、思考不到、想象不到。我不會存在。我不會存在,我不會存在,我不會存在……有沒有什麼職業,能讓我把工作和興趣合二為一,就像我當年對技術那樣的執著?我發現,只有旅行和寫作,能讓我保持長時間專註——旅行時,我可以一天暴走30公里,飯都不吃,只為去到每一個想要探訪之處;而寫作時,恰似之前編程時,總會猛然抬頭,發現早已跨過深夜,已是又一個黎明。可是,旅行和寫作,能當職業嗎?我不知道。但也許可以試試?2016年,我拋下一切,輕裝上路。除了繼續之前就簽約的《窮游錦囊》作者工作,還通過了Lonely Planet據說淘汰率超過99%的年度作者選拔;並成為了攜程簽約攝影師,KLOOK旅行體驗師,與無數旅行媒體建立了合作——這些好聽的頭銜,更多的是給我帶來了足夠的收入,讓我不用餓肚子就可以行走在這個世界,發現一切的美好。現在的我,工作就是旅行,旅行就是娛樂,娛樂就是工作。所以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我幾乎是7x16小時地工作,為自己工作,為興趣工作,卻沒有一點勞累和不甘心。8AM:起床,開始一天行程。(趕車或者拍日出時,5、6點就起床也是常事)8AM-6PM:外出。如果交通方便,會去十多個景點,或者採訪3-4組當地人,探訪當地最有趣的地方。中間除了吃飯從不休息,一天下來常會步行20-30公里。6PM-12AM:天黑,回住處寫文章,整理圖片,計劃未來行程。12AM:工作結束,睡覺。每天如此,沒有周末,也不分節假日。路上微信聊個天就算娛樂,坐車打個盹就算休息。去年在路上的206天里,宅在房間的日子不超過一星期。我心甘情願放棄了讀書以外所有愛好,然而還是在路上抽空用kindle讀完了47本書。以前我是個消費狂,每次搬家都能見證幾十箱新的廢物。然而當踏上旅程,隨身只有2隻背包,它們里10kg的行李,就是我的全部家當——現在想來,只要這麼多,就能滿足生活所需,那當年的那些消費欲,又是為了什麼呢?旅行中,豪華的住宿,奢華的餐飲,通通對我沒有吸引力。我每天開心地住在青旅或廉價旅舍,吃的是街邊當地百姓的日常小吃;出門有公共交通就搭,沒有,暴走上十幾甚至20公里也無所謂。可每當我聽到一個感人的故事,拍下一幅震撼的照片,寫成一篇有趣的文章,快樂就會在這時達到頂點,一掃所有的疲憊。你,體驗過這種極致的快樂嗎?旅行,甚至職業旅行,在我看來,並不是逃避。它並不是一劑靈丹妙藥,能解決生活中的全部問題。但它能讓人看清:對於生活,自己最愛、最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放掉其餘所有累贅,輕裝上路。這,或許就是旅行的意義吧。也許旅行對你來說,並不是此生最愛。但你一定一定,要去找到那一件,讓你痴迷,願意為之付出一切,來換回心底極致快樂的,此生最愛之事。這他媽的比吸毒還爽,真的。5. 我的2016最後,回顧下2016年走過的路,和路上的故事吧:1月澳門。跨年。迷茫的一夜過後,從帳篷爬出來,拍下新年第一縷陽光。慢慢下定了出發的決心。雲南。見到了保山千年永子棋廠的古樸,也見到了芒市大金塔日出的壯麗:潮汕。在彷彿停留在上世紀的老城裡,驚嘆於祠堂建築的精美,聽當地老人講宗族的故事:2月初訪韓國。寒風中爬上水原華城。開平。遇到一對背包走全國的古稀遼寧老人,一路健步如飛。不知到那個年紀,我是否也還在路上。第三次訪金門,被一座始創於清道光十三年(1832年)的老藥鋪感動。福建。走了廈門、泉州、莆田和沙縣。在沙縣,探訪最正宗的「沙縣小吃」。深圳百公里。連續徒步22小時,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極限可以如此被打破。香港。去了超過100次的城市,卻還是會不斷發現新的驚喜,例如這座幾千樽佛像堆成的小山,就坐落在港島南側的海邊:4月貴州。9塊錢的機票飛到遵義,被「坐落在茅台酒廠里」的茅台鎮所震驚。雲南。沉醉在建水古城的清晨。品味在滇越老鐵路的舊址。震撼在沙甸的大清真寺。5月柬埔寨。金邊課堂里孩子澄澈的眼神,和邂逅的兩場壯麗日落一樣難忘。第7次訪台灣。這座小島已經更像第二故鄉。用一天5次下潛的瘋狂考到了AOW潛水執照。7月回青島避暑。用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的家鄉。8月北京參加Lonely Planet新作者培訓,結識了一群有趣的小夥伴。9月二訪韓國。再會上海。用僅有的半天重訪法租界,在一瞬間愛上了這座曾經生活了5年都沒愛上過的城市。緬甸。流著淚見證了無數壯麗的日出日落,也流著淚聽太多人講完自己悲傷的人生:10月馬來西亞檳城。彷彿穿越到上世紀的英國。寮國。琅勃拉邦意外邂逅一年一次的水燈節,見識全城出動的熱鬧。三訪雲南。深入西雙版納的村中,只為看到製作象腳鼓和織布的傳統技藝.浙江。大學時的朋友現在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朱古力店,還是有很多人在努力實踐著自己的夢想,不是嗎?台灣。當第8次來到這座小島,終於把目光投向了這裡最早的居民:原住民。16天走訪了超過10座深山裡的原住民部落。11月土耳其。計劃一周的旅行最終走了整整一個月。流連的不僅是友善的民眾,無處不在的絕美風光,還有留在這裡的一切一切回憶。12月北塞普勒斯。在柏林牆倒塌后,世界上最後一座被高牆和鐵絲網隔開的城市:尼科西亞,見證了了太多故事。就像這一群斯里蘭卡勞工,他們的周末,就是伴著鐵絲網對面傳來的歌聲開心起舞:濟州島。在這裡送走了2016最後一輪夕陽:用這張元旦凌晨5點爬起來,摸黑上山拍下的新年第一縷陽光,作為結束吧:—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