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的瀟瀟洒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紅塵啊滾滾,痴痴啊情深,聚散終有時。。。。等等,為什麼是紅塵呢?為什麼不是黃塵作伴,藍塵滾滾呢?紅塵這個詞最早可能出自漢代班固所寫的《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大意是說,「熱鬧喧囂人流揚起的塵土(紅塵),從四方合攏,充滿全城,塵土與煙雲都連在一起。」這一段的「紅塵」,發生在「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之時,正是日出之時一片忙碌景象。那麼紅塵的原義指的是土路車馬過後揚起的塵土,恰好此時日光是紅色的,給飛塵也蒙上一層紅色,「紅塵」因此而得名。「紅塵」一詞或由於它的浪漫,或由於它的美,一出現就大受歡迎,開始被很多文人在詩作中使用。如: 【日出紅塵】飛觀霞光啟,重門平旦開。……紅塵揚翠轂,赭汗染龍媒。(張正見《門有車馬客行》)才分曙色第三鳴,旌旗紅塵已出城。(李廓《雞鳴曲》) 【日落紅塵】紅塵暮不息,相看連騎稀。(張正見《洛陽道》) 門車馬路,此路在浮沈。白日若不落,紅塵應更深。(於武陵《東門路》)劍鋒生赤電,馬足起紅塵。日暮歌鐘發,喧喧動四鄰。(楊炯《劉生》) 安知我有不平色,白日欲落紅塵昏。(李益《輕薄篇》) 一開始紅塵只與日光有關,但它並不是城市的專利,郊陌、鄉村也有紅塵: 日起霜戈照,風回連騎翻。紅塵朝夜合,黃沙萬里昏。(謝眺《鼓吹曲之從戎曲》)岩榭風光媚,郊園春樹平。……日落紅塵合,車馬亂縱橫。(陳子昂《於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紅塵遮斷長安陌,芳草王孫暮不歸。(韋莊《春日》) 與日光有關的紅塵,正對應早晚忙碌之景,給人以碌碌之感,所以漸漸便加註了紛紛擾擾的內涵,成了人世間代名詞。有些作品中,紅塵便開始兼有虛實二義: 酒酣白日暮,走馬入紅塵。(孟浩然《同儲十二洛陽道中作》) 夜半聽雞梳白髮,天明走馬入紅塵。(王建《從軍后寄山中友人》) 紅塵擾擾日西徂,我興雲心兩共孤。(元稹《重酬樂天》) 驅馬獨歸尋里巷,日斜行處舊紅塵。(李紳《重入洛陽東門》) 到了唐代,隨著佛教在的興盛,「紅塵」又多了一個意思,那就是紛紛攘攘的世俗。如唐代王建《從軍后寄山中友人》詩云:「夜半聽雞梳白髮,天明走馬入紅塵。」此時的紅塵,已被喻指繁華熱鬧的都市。在佛教里,紅色象徵世俗誘惑,代表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慾望;塵,乃是塵埃和污垢。如明賈仲明《金安壽》第四折寫的「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瑤台,比紅塵中別是一重境界。」清范陽洵的《重修袁家山碑記》寫道:「其自願混跡紅塵,廣行善事,以拯危救難。」這裡的「紅塵」,就是指讓我們煩惱卻又逃不開的世俗世界了。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