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經濟學家們大多認為,在十年前的金融危機之時,全球央行扮演了「臨時救場」的角色,並達到了一定效果。那麼十年過去了,全球央行的角色定位是否需要調整呢? 在8月15日北大滙豐海上絲路研究中心聯合加拿大知名智庫「國際治理創新中心」(CIGI)舉辦的新書發布會上,《央行的「臨時救場」:成就,危機及前景》一書作者——CIGI高級研究員Pierre Siklos提到,全球央行應減少自治,加強協作。 「金融危機十年後,如果我們還是認為各國央行應該像過去一樣自治,這是錯誤的,全球央行的自治在危機中是起不到更好作用的。」Siklos說,「各國央行應改變過去自治的狀態,讓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作。貨幣政策不是常規性的,我們對於央行們角色的理解需要改變。」 Siklos還建議,各國央行應該有更多的政策目標,如金融穩定性。 「就拿英國來說,英國有獨立的機構專門負責金融穩定性,英國政府不要求英格蘭銀行在危機中進行協作,但是當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其作出的反應會很大地影響金融穩定性和經濟。」Siklos說,「所以,我們要討論治理,同時要討論不同的政府部門之間在穩定金融方面的角色和功能,否則下次還是沒有合適的機構或工具去應對這些危機。」 莫尼塔研究首席經濟學家、財新智庫董事總經理鍾正生也表示,全球央行「臨時救場」採取的貨幣政策要想取得成功非常困難,需要財政政策的配合,需要金融中介機構的配合,也許還需要實體經濟的配合。 鍾正生表示,美國的量化寬鬆之所以起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貨幣政策只是起到鼓勵的作用,而非強制。 「美國最近為什麼恢復的比較快,其實是有歐巴馬政府時美國製造業重振和迴流政策就已經開始。只有當實體經濟的新生動能出現之後,商業銀行的放貸行為才能起來。所以,貨幣政策要發揮作用更多的是被引導的作用。」鍾正生說。 鍾正生同時認為,金融危機時雖然全球央行的「臨時救場」起到了作用,但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環境下,還需要考慮怎樣「離場」的問題。 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鄭聯盛也認為,非常規的貨幣政策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還存在一些深層結構上的問題。只有與其他政策結合起來,才能讓經濟體保持穩定。 鄭聯盛同時指出,從大緩和到大蕭條,再到全球經濟衰退,在美國金融危機之前,很多監管者都低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而金融危機的溢出效應是非常明顯的。在金融危機發生期間,全球央行把金融穩定性放在經濟增長之前,但是在危機發生的時候卻缺乏相關的長期規劃,而短期的目標可能會帶來長期的問題。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海上絲路研究中心主任何帆則表示,距離金融危機的爆發已有近十年,各國央行還是想努力找到一種更好的應對方法。在發生危機之後,相關的應對方法要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做出改變。 「全球央行需要找到關於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性之間的關係,因為這是兩套目標。」何帆認為,兩者之間長期以來存在矛盾,這兩者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註:本文圖片由中新經緯劉雪瀅拍攝,已發表於《中新經緯》,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