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原標題:地震局聯合阿里雲啟動地震AI大賽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附近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舉國齊哀。在隨後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中,餘震仍在不斷發生。截止到2010年2月10日12時,據地震台網中心測定,汶川地區共發生72046次餘震,其中4.0級以上餘震311次,還引發了泥石流等災害險情。對餘震的檢測也成為了地震學的重要課題。如何迅速、準確的捕捉到餘震並定位震中?人工智慧對這一課題發起了挑戰。5月23日,在雲棲大會·成都峰會上,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聯合阿里雲天池平台,啟動首個地震AI大賽——餘震捕捉AI大賽。大賽向全球發出邀請,聚集全球工程師的智能演算法,對餘震震源的定位捕捉這一課題開展了研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為本次天池大賽提供四川地區10個地震台站、汶川大地震前後5個月的地震波形數據。參賽選手通過包括數字信號處理、時間序列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自由選用演算法,檢測出中小型餘震的信號,以最快的速度確定餘震震源。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主任房立華博士表示:「用人工智慧檢測餘震震源,是乃至世界科學界尚未觸及的題目。」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張東寧告訴記者,餘震識別的本質是數字信號處理。在地震發生后,分佈各地的地震監測站會將檢測儀器產生的波形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用於確定地震的時間、地點和強度,為災后救援提供指導。隨著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對地震監測和發布的速度也越來越快。2008年汶川地震時,對地震進行參數測定花了20分鐘,而2013年蘆山地震(即雅安地震)時僅僅花了50秒。但與主震不同的是,餘震產生的數據非常複雜。主震發生后,斷層上的應力分佈會產生改變,在應力再調整的過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餘震,汶川地震后一天內就發生了2000多次餘震。目前的餘震識別依然主要依靠人工檢測。地震發生后,主震和餘震、餘震和餘震產生的波形信號相互干擾,部分監測站失去聯繫,搶通路段導致的塌方等「噪音」都會導致計算機自動監測到的餘震信息非常不準確。為了保證餘震信息的準確性,地震監測部門不得不對監測數據進行人工檢測,耗時耗力,無法為救災防災提供指導。為改變這種狀況,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與阿里雲合作,為本次天池大賽提供了四川地區10個地震台站、汶川大地震前後5個月的地震波形數據。參賽選手將通過包括數字信號處理、時間序列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自由選用演算法,檢測出中小型餘震的信號,以最快的速度確定餘震震源。此次比賽將由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台網中心和科技大學等單位的專家組成評審團,為大賽提供學術支持,並參與賽程中的關鍵賽點,提供專業的地震學領域的指導及評判。此外,大賽獲得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央網信辦等指導和支持。阿里雲天池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大數據賽事平台。此次大賽第一賽季總獎金池共35萬,天池官網將於5月23日開放報名。冠軍團隊除了能得到獎金,此次大賽結果還有望在直接用於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業務系統中應用。實際上,早在2016年10月,阿里雲和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就已有合作。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阿里雲的批量計算和對象存儲服務解決了雜訊互相關計算中計算瓶頸,使原來耗時近一年的計算任務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完成,成為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使用雲計算的第一次嘗試。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張東寧表示,未來還計劃將地震預警系統的建設也作為合作項目,為減少地震帶來的傷亡做更大的努力。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