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一、商代的青銅器種類常見的按照用途分為禮器、樂器、工具、兵器、車馬器。禮器是商王是商王和貴族用來舉行宴會、祭祀等重大儀式的器物,使身份等級和地位的標誌,禮器使青銅器的大宗,歷代出圖的青銅器已經達到千件之多,下面的圖片是青銅鼎。青銅炊器。平沿外折,雙立耳微向外撇,圓底,獸蹄足,鼎高58.5厘米,口徑29.4厘米,腹徑11.5厘米,重6.2公斤,耳內面飾竊曲紋,外飾兩周空心連珠紋,腹部飾一周。 二、青銅鬲(lì), 鬲象形字,金文字形,象飲食器具形。(用作國名和姓時念gé)鬲作為一種漢族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念作lì),有陶制鬲和青銅鬲。青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製成的。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青銅鬲流行於商代至春秋時期。 三、青銅甗(yǎn)。古代漢族的飪食器和禮器。流行於商至漢代,造型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稱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於代出圖的青銅器已經達到千件之多,這是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間可燒火加熱。 四、青銅卣(yǒu)是古代盛酒器,商代及西周時期比較盛行。此卣蓋內和器底皆有十字銘文「公作寶尊彝,其孫子永用」,表明此器作器者名叫「公」。 五、青銅簋(guǐ),是盛放已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很似現在的飯碗。其基本形製為敞口,圓腹,圈足,無耳或二耳。但在不同的時期又出現和流行過三耳簋、方簋、弇口簋、四耳簋、方座簋、三足簋等。簋是重要的禮器,在商周時代它同樣是象徵貴族身份高低的指示物。據《禮記》記載和考古發現證明,簋是以偶數組合與奇數的列鼎配合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 六、青銅罍(léi)是漢族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青銅或陶製成。 七、青銅方彝是古代祭祀神靈和祖先的重要禮器,它的用途一般認為是盛酒器。彝,青銅禮器的通稱。在古籍中未見以方彝為禮器的名稱,宋人以這類器型作方形而名之。郭璞註:「皆盛酒尊,彝其總名」。青銅方形彝與青銅方形尊雖有相似,不同的是尊敞口,方彝為直口,而且有蓋,形體略呈長方形。 八、青銅瓿(bù)是漢族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青銅鑄造。 九、青銅觶(zhì)是古代漢族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流行於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商朝時,觶為小瓶形狀,大多有蓋子,圓腹,侈口,圈足。西周時,出現方柱形的觶。春秋時,觶演變成長身,形狀像觚。 十、 青銅觚(gū),古代酒器,青銅製,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 十一、青銅觥(gōng)盛酒器。觥蓋前端為一昂首而出的獸首,後端作牛首形,中脊為一小龍,前端獸耳後部各有一小蛇。器身周體飾鳳紋,主鳳特大,長尾逶迤,形態優雅。整器裝飾手法純熟靈巧,是商代晚期中較為獨特的作品。 十二、青銅爵 .飲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夏商周時期,作用相當於酒杯。圓腹,也有個別方腹,一側的口部前端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後部有尖狀尾,流與口之間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個錐狀長足。夏代爵胎體輕薄,製作粗糙;橢圓形器身,流長而狹,短尾,流口間多不設柱,平底,一般沒有銘文和花紋,偶見有連珠紋者。商早期流與口之間開始出現短柱,下腹部中空;有的透鏤有圓孔,以便溫酒加火時透風。 十三、青銅盉(hé).盉是漢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特點是敦厚凝重,裝飾繁複,圖紋威嚴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 十四、青銅斝(jiǎ).斝是古代先民用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後,定為御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 十五、青銅角,飲酒器。流行於夏商周時期。是下級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行於夏商周時期,出土數量很少。器物造型與爵相似,不同之處是口沿無柱,流變形成與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狀。多有蓋,有的蓋做成禽鳥展翅飛翔狀,非常美觀。傳世有一件角的杯體中有一管狀流,形制和二里頭文化時期的陶角相似,可以認為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角。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角有蓋。西周中期以後,角便不復存在。 十六、青銅盤,盛放物品的扁而淺的用具。 十七、青銅盂。盂是古代漢族的一種盛液體的器皿。 十八、青銅匜 (yí )。古代一種盛水洗手的用具。 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 十九、青銅盨(xǖ)。飪食器或盛食器,禮器。以煮或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為主。橢圓口,兩耳,四足或圈足。有蓋,蓋上有足,取下蓋翻置即成另一器皿,食畢歸置如一。食器盛裝食物的器具。 二十、青銅簠(fǔ)。盛食器,禮器。盛行於西周末至春秋初。長方形,有蓋,蓋與器身造型相同而略淺,也有四足,其蓋功能類盨蓋。 二十一、青銅瓚(zàn)挹(yì,舀)。酒器,禮器。長柄,前端作杯狀,是從儲酒器內舀酒用的勺。 二十二、青銅缶(fǒu)。盛酒器,禮器。大腹小口,有蓋。由陶缶演變而來。陶缶有盛酒器和樂器兩種功 能。 二十三、青銅鎛(bó)大型單個打擊樂器,禮器。又稱"特鍾"。始於西周。單獨懸挂於一簨(Sǔn,鍾架橫樑),用木槌擊奏。 二十四、青銅鐃(náo)、打擊樂器,禮器。又稱為"鉦"或"執鍾"。最早的青銅樂器之一,流行於商代晚期,周初沿用。圓形,以兩片為一副,相擊發聲。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