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聲明:此文屬於自媒體對相關事件的個人觀點和分析,並非正式的新聞報道,東方財富網不保證其真實性和客觀性,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這兩天恆大地產(3333.HK)及融創(1918.HK)分別受到不同投行報告的看淡,昨日摩根大通首先號召大家沽出恆大,目標價5.2元。今天再有瑞信看淡融創,目標價更離譜,3.4港元!雖然今天股價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不過對比恆大及融創今年接近兩倍及一倍的升幅,今天的一跌只算是幫外資挽回一點面子而已。最近的中外資多空大戰,從恆大到長城,外資似乎都輸了,究竟問題出在哪裡?詳細的基本面分析講了太多,這裡就不講了,只看一下最核心的因素:一、對於內房股來說,有三個根本因素:1 城鎮化的下半場才剛開始,還有大量的人住在農村;2 龍頭公司對小公司形成強力擠壓,行業集中度迅速提高;3 在房價地價大漲前,借錢囤地是最佳戰略,相比來說溫和發展是慢性毒藥;當然了,在房價地價大漲之前,像恆大,碧桂園,融創,這樣的激進擴張方式,的確是在豪賭;可一旦房價地價大漲,幾乎就已經是明牌,他們賭贏了。外資犯了什麼樣的錯誤?沒有預判能力,對基本面的變化不敏感,不到最後時刻,他們還是拿著舊眼光看待問題。二、對於長城汽車來說,也有四個根本的因素:1 汽車市場還遠沒有到頂,周期的階段性底部會讓人以為到頂了;2 自主替代合資正在發生;3 長城是自主廠商里唯一一家既有深厚的技術研發,又有產品意識的廠商。吉利廣汽偏重於產品,奇瑞長安比亞迪偏重於技術,都不全面;4 每個汽車廠家都有研發周期性:新車上市前,新技術和新設計運用前,是單個廠家的周期性底部,一旦新車上市,直接會由最底部升至頂部,然後再緩慢下降。2016年初是吉利的底部,2016年底、2017初是吉利的頂部;2017年年初是長城的底部,2017年底、2018年初是長城的頂部。外資之前的一個策略似乎是,做多吉利做空長城,這在16年的下半年是沒有問題的。但他們似乎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沒有預判能力,對長城基本面的逐漸變化不敏感,不到最後時刻,他們還是拿著舊眼光看待問題。三、內資和外資都有各自的問題之前一直聽聞,港股由外資把控,是成熟市場,A股還非常不成熟,現在看來未必,內資和外資都有各自的問題。港股投資者風險偏好低,喜歡低風險的行業龍頭,所以騰訊能獲得極高的估值,內房股里的海外發展(688.HK)、龍湖地產(960.HK)、華潤置地(1109.HK)能獲得高估值。但跟做多時相反,港股投資者在做空某一隻股票時,卻又非常的冒進,甚至可以無視各方面的優勢,僅僅因為某一方面的風險,就敢於一票否決,大舉做空。在許多時候,風險中都透露著機遇,但他們似乎只能看到風險,看不到任何機遇。在對基本面進行追蹤分析時,他們的反應速度又經常慢兩拍。這是否和過去幾十年的社會變革相關呢?歐美投資者,雖然也面臨著互聯網革命,但大體來說,過去幾十年間他們的生活狀態變化不算太大,所以心態比較安逸,對基本面的變化非常不敏感,反應慢兩拍,當看到風險時本能的恐懼。反觀內地投資者,過去幾十年社會變革太劇烈了,大家都習慣了快速變革的節奏,一有風吹草動反應都非常機敏,在做出決策時更有冒險精神,能夠捕捉到風險背後的機遇。所謂內資和外資的多空博弈,應該就是緣於雙方的性格、心態、節奏的差異。四、那是否內資總是對的,外資總是錯的?答案當然不是。內地投資者中有許多人,風險偏好太高,總渴望著一夜暴富,賭博心理太強,對於老老實實賺錢的公司不太感冒,就喜歡那些講故事的,增發重組的公司,導致過去幾年中小創估值畸高,藍籌白馬估值在地板上。外資投資者進入A股后,買的都是茅台海康美的這樣的白馬股,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A股的生態,修復了A股存在的問題。今年以來中小創一直下跌,白馬股上漲,這裡邊有外資的功勞。可以說,內資和外資都有各自的問題,滬港通和深港通的開通,為雙方的溝通搭建了一座橋樑,可以互相修復對方存在的問題,市場終將變得更為有效。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