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流著哈喇子吮手指的樣子應該是很多成人的童年記憶,寶寶天生喜歡吮手指、啃指甲,可是這樣的形象實在太晦暗,大人也會很苦惱,常常聽到家長的厲聲呵斥。的確,吮手指、啃指甲不僅影響儀錶,還不衛生,容易引起感染。可是,寶寶吮手指就真的是百無是處嗎?下面看看最新的研究怎麼說? 吮手指降低過敏原致敏風險 最近發表在Pediatrics上的研究顯示,有大約31%的1歲以上兒童有頻繁的吮手指或啃指甲的習慣,這些孩子在13歲時和成年後的特應性致敏反應的發生風險明顯降低。既有吮手指又有啃指甲習慣的孩子,發生特應性致敏的風險則更低。但該研究未發現吮手指或啃指甲與哮喘或乾草熱有關。 該研究通過父母報告孩子在5-11歲時是否有吮手指和啃指甲的習慣,分別在兒童13歲和32歲時,特應性致敏反應通過皮膚針刺實驗確定,常規的過敏原皮膚針刺后,存在至少一種過敏原引起直徑大於2cm的水皰則認為某一過敏原特應性致敏。通過校正性別和其他的混雜因素(如父母特應性致敏、母乳餵養、飼養寵物、居住環境、父母抽煙),分析兒童期吮手指、啃指甲與特應性致敏、哮喘和乾草熱的關係。 研究結果證實,在5-11歲之間有吮手指或啃指甲習慣的孩子,發生特應性致敏的風險較低,而且能持續到成年後,這種相關性不受混雜因素的影響。此外,該相關性存在劑量效應,因為啃指甲和吮手指都存在的孩子發生特應性致敏的風險更低。不過到底吮手指和啃指甲哪個更勝一籌,研究發現兩者結果相似。 衛生假說 或許多數人會迷惑吮手指與過敏如何扯上關係,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學者斯特羅恩提出衛生假說,認為在兒童早期受到的感染越少,則日後發生過敏性疾病的機會愈大。生活在大家庭或有多個同胞的孩子,很少發生乾草熱。他解釋這可能因為家庭成員之間的不衛生接觸導致了兒童早期的感染,預防了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生長在大家庭的孩子存在較大的更多的感染機會,促進了Th1型免疫反應,而感染機會較少的兒童則更容易發生Th2型免疫反應和高風險的特應性疾病。 兒童期吮手指和啃指甲的口腔習慣能夠潛在的增加環境中微生物的暴露,導致更廣泛的微生物進入機體,增加兒童微生物組的多樣性。在衛生假說正確的前提下,可能解釋了這種不衛生的習慣與過敏性反應減少之間的相關性。不過,由於不衛生的城市內環境反而增加了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抗生素也無法有效預防過敏性疾病,衛生假說目前仍存在爭議。 另外也有研究發現,母親通過自己口吮來「清潔」嬰幼兒的奶嘴,孩子會更少發生哮喘和濕疹,研究者推測母親口腔細菌通過這種方式傳遞給孩子,刺激了兒童的免疫反應,從而預防了特應性疾病。 那麼就可以鼓勵寶寶吮手指? 吮手指和啃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不良習慣,也常常會被家長制止。畢竟這種習慣不僅影響雅觀,還容易導致細菌和寄生蟲感染,誘發口腔疾病。很多的研究也建議阻止這種不良行為,因為有證據表明,這些不良習慣可能會引起牙齒咬合不正、牙齦損傷,還可能引起手指局部感染、甲溝炎、甲床分離。而如果在牙齒髮育歷程前停止吮手指行為,則牙齒咬合不正可能自發糾正。 因此,儘管研究顯示吮手指、啃指甲有如此的好處,考慮到不良習慣可能誘發的其他口腔或消化道疾病,還是建議父母制止兒童吮手指和啃指甲的行為。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